分享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成平 2016-05-04

老边

    瓦尔登湖(Walden Pond),波士顿西北约20英里的一处小湖。由其小,以至于不说Lake(湖),而说Pond(池、塘)。

    瓦尔登湖之所以出名,是由于一本名著《瓦尔登湖》。作者梭罗 (Henry David Thoreau, 1817-1862),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他被现代环保主义者尊为鼻祖,是身体践行环境保护的第一人;被文学家赞为美国散文的一派代表,文风影响了海明威等大作家;被哲学家誉为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动了许多人;被政治历史学家认为其名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影响了甘地、托尔斯泰、马丁·路德·金等伟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著名作家徐迟翻译的中文版《瓦尔登湖》影响了一代中国读者。

    1845年至1847年,梭罗在瓦尔登湖旁边的森林里自建房屋,独居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非常仔细地考察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动物和植物,写下了一批富于哲理的名篇。一段摘自网络的描述,贴在本文后面附录中。

    去年秋天,女儿曾慕名游览了瓦尔登湖,并拍下了一些关于梭罗的照片。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梭罗当年修建的木屋早已损毁。这块石碑记述了木屋的建造地。

 

    在梭罗木屋的纪念地,后人将他的一句名言写在木牌上,内容如下: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ished to live deliberately, to front only the essential facts of life. And see if I could not learn what it had to teach.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大意:我来到丛林,是因为我希望审慎地生活在生命的基本事实面前,看看我是否并不了解那些曾经讲授过东西。以免让我在走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不曾生活过。)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来访的人们捡来的石头堆放在一起,纪念梭罗。

 

    今年夏天,女儿带着我们再次游览瓦尔登湖。但遗憾的是,由于雨季造成湖面上涨,淹没了湖边的小路,没能拜访梭罗的纪念地。

    瓦尔登湖被四周的丘陵环抱,除湖东侧外,都是湖水直接漫过丘陵上茂密的林地,中间没有作为缓冲的沙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湖水之清澈。不仅水底的卵石清晰可见,湖畔的丛林在湖面的倒影也同样美轮美奂。下面的几幅照片,前两行是去年秋天女儿拍摄的,后一行是今年夏天我们拍摄的。应该说,在此地,还是秋色更加优美。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游客不多。有人下水游泳,显然是附近的居民。羡慕他们。

    据说,当年梭罗在此居住时,并不是开垦荒地、自己种粮食,而是将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尽量不影响原生态环境。所需食物和日常用品,定期到2英里之外的家中去取,徒步往返。在19世纪中叶,当地的经济已经相当发达,通了火车。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品学兼优,完全可以继承家人的铅笔制造业,过上富足的生活。28岁的他,放弃了所有这些,到大自然中体验原生态生活,思考人生的哲理,虽不为世人理解,但其精神却得以长存。

    回程途中,我们绕道Concord小镇。这是梭罗的家乡,也是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1882年)的家乡。爱默生被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梭罗本人不仅是爱默生的信徒,而且他的行为也受到爱默生的赞助。回来后上网查了一下,小镇建于1635年,现有居民约15000人。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波士顿游记,瓦尔登湖

                               火车站站台                   小镇教堂

 

    小镇整洁、静谧,绿树成荫,未见一幢高楼,教堂的灰白色尖顶在蓝天下显得十分醒目。真心希望,若干年后,在我们中国古老的大地上,也出现许许多多类似的小镇,养育出一批引领人类文明的思想家和践行者。

 

 

附录

    “梭罗以全部的爱情将他的天才贡献给他故乡的田野与山水。他生在河岸上,也死在那里;那条河,从它的发源处直到它与迈利麦克河交汇的地方,他都完全熟悉。他在夏季与冬季观察了它许多年,日夜每一小时都观察过它。河床里,河岸上,或是河上的空气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各种鱼类,它们产卵,它们的巢,它们的态度,它们的食物;常到溪上来的鸟,苍鹭,野鸭,冠鸭,壁虎,鹦;岸上的蛇,水獭,山鼠与狐狸;在河岸上的龟,鳖,青蛙,蟾蜍与蟋蟀——他全都熟悉,就像它们是城里的居民,同类的生物。所以人们如果单独叙述这些生物中的某一种,尤其是说出它的尺寸大小,或是展览它的骨骼,或是将一只松鼠或一只鸟的标本浸在酒精里,他都觉得荒诞可笑,或是认为这是一种暴行。他喜欢描写那条河的风格,将它说成一个法定的生物,而他的叙述总是非常精确,永远以他观察到的事实作为根据,他对于这一个地段的池塘也和这条河一样地熟悉。”

  “他用来征服科学上的一切阻碍的另一工具,就是忍耐。他知道怎样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成为他身下那块石头的一部分,一直等到那些躲避他的鱼鸟爬虫又都回来继续做它们惯常做的事,甚至于由于好奇心,会到他眼前来凝视他。”

  “他像一只狐狸或是鸟一样地彻底知道这地方,也像它们一样有他自己的小路,可以自由通过。他可以看出雪中或是地上的每一道足迹,知道哪一种生物在他之前走过这条路。他夹着一本旧乐谱,可以把植物压在书里;他口袋里带着他的日记簿与铅笔,一只小望远镜预备看鸟,一只显微镜,大型的折刀,麻线。他戴着一顶草帽,穿着坚固的皮鞋,结实的灰色裤子,可以冒险通过矮橡树与牛尾菜,也可以爬到树上去找鹰巢或是松鼠巢。他徒步涉过池塘去找水生植物,他强壮的腿也是他盔甲中重要的一部分。我所说的那一天,他去找龙胆花,看见它在那宽阔的池塘对过。他检验那小花以后,断定它已经开了五天。他从胸前的口袋里把日记簿掏出来,读出一切应当在这一天开花的植物的名字。如果从睡梦中醒来,他可以从植物上看出是几月几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