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们都有“避讳”一说,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的时候人民不叫做人民而改之为百姓因为“人民”中的“民”字与李世民的“民”字所重合,皇帝们为了彰显自身至高无上的独特地位,当然不可能和普通大众们一个样,连名字都要独一无二才行。这种“避讳”的说法也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小孩子直呼父母长辈的姓名,是不懂事不礼貌的行为。 古代的人们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有限,再加上鬼神之说盛行四野,使得一个人的名字,生辰八字等普普通通的东西也被那股子鬼神之风沾染,变得神秘起来。我们在古代电视剧电影中所常见到一幕就是某恶毒的公主王妃,为了报复他人,用稻草编一个小人,同时在小人身上写上那人的姓名以及生辰八字,最后用银针扎刺,似乎通过这种类似邪恶巫术的方式,便能够将诅咒厄运通过生辰八字报复给对方。皇帝们也是人,对于这些说法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况且若是随便一人便能直呼皇帝的名讳,那皇帝的威严还何在? 当时有个杭州的官员,上书奏表,他本来想的是拍拍朱元璋的马屁,给自己一些升官发财的机会,让朱皇帝能够赏识自己,于是在奏表中大肆夸奖他,说他光芒照耀天下,是天生的圣人明君,朱元璋的一言一行都可以作为世人行事的准则和表率,无论是谁来看,这都是毫无疑问的夸赞溢美之词,然而朱元璋看了之后却大怒,你写“生”那不是在说我当过和尚吗,你写“贼”那不是在说我以前是反贼吗?这位拍马不成反而触怒龙颜的杭州官员最后只得到了一个被斩首的凄惨下场。 而“则”和“贼”字谐音,当朱元璋听到别人对他说“则”字时,他就大怒,心里想,你这不是在暗地里讽刺我当年当反贼造反的事情吗。朱元璋对“则”字的敏感已经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无论奏章里的“仪则天下”“圣德作则”其本来的意思是如何,但凡是有这“则”个字,在朱元璋看来,那就是在讽刺他,那就是在骂他,对于这些官员大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通通都杀了。 总的来说,朱元璋在当皇帝以后听不得“则”字,一来是自古以来皇帝们的“避讳”使然,为了突显自身的地位。二来更是由于朱元璋早年的不光彩经历,在他的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使得他产生了一种病态的自卑心理,一些本来毫无关系的字眼,在他看来那就是在暗地里讽刺谩骂他当年的经历,讽刺他不够资格当皇帝,是对他手中的皇权的合法性的挑战。再加上当皇帝以后,无人可以管束,也无人敢管他,这种病态的心理在权力的作用下就更加放大了。 文|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