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古董讲古之封开孔氏家族文化!

 雲泉 2016-05-04

老古董讲古之封开孔氏家族文化!

莲都玉辉堂

在我县莲都镇,有一条古村落,名叫文华村(含良心寨、松根村共多个自然村庄)。村里有个由孔子后裔开创并世代聚居的地方。那里的孔姓族人,总人口近5000人,建有一座孔圣家庙和玉辉堂古建筑。

追溯孔氏何时迁徙封川地区落籍

首先了解孔氏从中原进入岭南的迁徙历史。相传,在唐朝中后期,孔子的第40世裔孙孔纬,于唐大中十三年(859)高中状元,在朝廷做官后一路升迁,被封为鲁国公并官至宰相。他有感于“中原无宁土” ,于是在唐昭宗乾宁二年(895)临终前,嘱咐子孙到岭南避乱。到唐光化三年(900)进士出身的孔昌弼,遵父遗命,跟随当朝宰相兼节度使的徐彦,从陕西西安南下而进入岭南,先寓居于广东南雄县保昌平林村,成为孔氏入粤定居的始祖。再传至孙子孔承林后迁到广州彩虹桥(今东风西路一带),其子孙后来散居于南、番、顺、惠州、髙要、德庆等地开枝伞叶。故以前岭南地区春节时期的孔氏大祠堂大门口贴有“派传东鲁;春满南天”春联。

言归正传,封开孔氏始祖,孔必科,字源洙。为孔子第53代裔孙。生于康州(今徳庆),廩生出身。元末年间授封州临封郡儒学训导,为迁徙封川地区落籍的第一代(葬于今江口镇扶来村委会宝鸭村)。生下孔思敬、孔思英二子。到57代“伯字” 派即伯颜(迁罗董观塘)、伯俊(迁莲都松根村)、伯泰(迁莲都良心寨)、伯傳(罗董平城)、伯乾(迁杏花柯木山等地)、伯雄(迁莲都云塘等地)、伯芳(迁江口镇扶来宝鸭、台洞大恧、簕竹口新田和平凤古显、屋显等地)。七子之后根深叶茂、开枝伞叶。

“孔氏祖训”是孔氏先人留下来启迪后人的家训(内容摘录如下):

一、春秋祭祀,各随土宜,必丰必洁,必诚必敬,此报本追之道,子孙所当知者。

二、谱牒之设,正所联同支而亲一本,务宜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雍睦一堂,方不愧为圣。

三、遵儒重道,好礼尚德,孔门素为佩服,为子孙者,勿嗜利忘义,出入衙门,有傀先德。

四、孔氏子孙流寓各州府县,朝廷追念圣裔,优免差徭,其正供国课,只凭族长催征。皇恩深为广大,宜各踊跃输将,照限完纳,勿误有司奏绡之期。

五、谱牒家规,正所以别外孔而亲一本。子孙勿得勾相眷换,以混来历宗枝。

六、婚丧嫁娶,理论守重,子孙间有不幸再婚再嫁,必慎必戒。

七、子孙出仕者,凡遇民间词讼,所犯自有虚实,务从理断而哀衿勿喜,庶不愧为良吏。

八、圣裔设立族长,给与衣顶,原以总理圣谱,约束族人,务要克己秉公,庶足以族望。

九、孔氏裔孙,男不得为奴,女不得为婢,凡有职官员不可擅辱,如遇大事,申奏朝廷,小事仍请本家族长查究。

十、祖训宗规,朝夕教训子孙,务要读书明理,显亲扬名,勿得入于陋俗,甘为下人。

莲都镇文华村孔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县莲都镇文华村孔氏一直以“诗礼传家,勤耕苦读,和睦发展” 为家训,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据考,都莲“玉辉堂”为我县保存较为完整的民居古建筑,有清乾隆皇帝御赐“七代书香”美称,人才辈出,这里共孕育出10名贡生,25名庠生,7名廪生和10名监生。深受世人敬仰。清乾隆年间,“玉辉堂”才子孔昭爌创作出《玉辉堂诗草》二卷共270多首成书,是我县不可多得的传世瑰宝。

去年十月,文华村“玉辉堂”的莘莘学子孔德魁出彩亮丽地圆了“中国梦”,考取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留学深造。据了解,该大学为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并且被评为美国最佳大学。

是日,数百名父老乡亲自发会集“玉辉堂”举行欢送活动,记得我曾应邀到场欢送,并鼓励孔德魁同学传承广府文化,不负众望,学业有成,为家乡增光,为振兴中华而加倍努力。

老古董讲古之封开孔氏家族文化!

“玉辉堂”建筑和构造概况

玉辉堂,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历代有维修。整体布局呈长方形,由中间三间三进的正座和两边各一栋亦为三间三进的附属建筑以及东西、北三面为附屋、南面围墙组成的大围屋。围墙外还有一口半月形的水塘。总占地面积661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玉辉堂”中保存最好的是正座。正座座北向南,砖木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镬耳式封火山墙,主座(中路)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左右各两列附屋。总占地面积为6813平方米。主座龙舟脊,梁架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前后三进,步步高升。总面阔11.5米,总进深29米。主座地下共有9个深浅不一的“之”字形走向的沉沙坑,排水顺畅,故300余年以来,其木构架从未受过蚁咬虫蛀的侵蚀。两侧的附属建筑亦分前、中、后三座。每座均为面阔三间,与两廊、天井组成小四合院,共有25个院落。两廊有门与主体建筑间的巷道相通。在围屋东、西两面各建有一门楼,谓之东门、西门。玉辉堂内的彩绘壁画众多,共52幅。

这座“玉辉堂”的山墙边的装饰是黑色为底的水草、草龙图纹,俗称为“扫乌烟,画草尾”。因为黑色在五行当中代表水,水为财。这是对封开历史文脉的保留,是封开县迄今发现面积最大的清代围屋,其精美的壁画,合理的房屋布局和科学的通风排水设计,对研究粤西北地区古民居建筑有着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第一进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正脊为龙舟脊,门额上方悬挂木牌匾,隶书横刻:“外翰第”。梁架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内设屏风,横披横排篆书阴刻四字:“诗礼传家。”封檐板雕折枝花卉。地面原为阶砖铺砌,经多次修缮,现多数更换为青砖。后檐封檐板雕折枝花卉纹。第二进、第三进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脊饰同前座。第三进明间设神龛。

正座两侧的附属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单檐布瓦硬山顶配锅耳式封火山墙,每列又分为前、中、后三座。每座均为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和两廊、天井组成一个舒适的小院落。两廊均设有侧门与正座之间的巷道相通。

这个“玉辉堂”古建筑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既融汇了多元的文化因素,又受到封开的自然、经济、人文、风俗等诸方面的条件制约。具体表现为,既保留古制,又融汇中西;既讲究“风水”,又有地域共性。它的工艺特色,一是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结构与审美相结合,人与自然相结合。二是装饰题材上不仅广泛使用传统题材,更突出地方特色,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古董讲古之封开孔氏家族文化!

走过300多年岁月的玉辉堂,由于风雨侵蚀和建筑架构自然老化,现存建筑多处出现毁损。除祠堂的锅耳式封火山墙保存较完整外,其余建筑仅存5对。北面的附屋仅存2个完整的院落,两边的附属建筑及东、西两侧的附屋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呼吁孔氏后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这座十分珍惜祖宗留下的十分珍贵遗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