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名字解释(以将军衙署悬山,硬山建筑为例)

 茶香飘万里 2013-05-19

一、开间进深平面

1、面阔、通面阔——分间的宽度谓之面阔,各间加起来总长谓之通面阔。

2、进深、通进深——分间的深度尺寸为进深尺寸,各间前后共加谓之通进深。

3、分间名称——居中一间谓之明间,明间两侧谓之次间,两侧之侧为捎间,捎间之外为尽间。

4、套间——两次或两尽间之外的建筑,如与其通间称之为套间。

5、配房——主建筑两侧平行的建筑。

6、厢房——中轴线两侧对称建筑。

7、耳房——主建的一侧或两侧,最多为二间的房屋为耳房,三间以上为配房。

8、倒座——与正房相对的建筑为倒座。

二、建筑布局

1、院——一般具有东西南北四面建筑的空间范围称之为院。

2、四合院——四面有建筑房屋的院落

3、三合院——三面有房屋的院落

4、纵深三进(四进、五进)院——四合院的纵向排列;凡有前后二院、三院、四院、五院的称纵深二进、三进、四进、五进院。将军衙署的中轴主建筑共6座,为纵深五进院制。

5、横向排列的院落——一般以中轴主院为主,两侧谓跨院,也有分为主路、东、西路三路之说。

三、门、廊

1、衙署正门(府门)——居衙署中轴南端,俗称衙门;

2、仪门——二门,一般平时不开启,重大礼仪、迎送贵宾开启,平时通行于两侧阿斯门(侧门),供出入;

3、阿斯门——仪门两侧的门俗称阿斯门;

4、墙门——又称随墙门,围墙上群门只有门框和门,不置门垛;

5、垂花门——以柱悬挑垂莲柱式的门;

6、廊子——衙署三堂院有爬山式廊子,一般建筑中的前廊称前檐廊,如前后均设廊子,则称前后檐廊。

四、台基、月台类

1、台基——建筑的基础的部位

2、磉礅——柱子的基础,分砖石两类,上置柱顶石

3、拦土——磉礅与磉礅之间与磉同高的基础墙体;

4、柱顶石——柱子基础石,一般分两个部分,埋深部分和露明部分,露明部分凸出地平35厘米,分鼓形和覆盆式两种;

5、土衬石——台基露明部位露出地面一两寸石材(拱铺);

6、角柱石——台基四角用石材;

7、阶条石——台基四角周沿铺装的石材;

8、斗板砖——阶条以下的青砖或陡板,用石则为斗板石;

9、台阶——地面到台基逐步外高的踏道设施;

10、踏跺——分层踏跺的条石;

11、砚窝——地面第一层石材,其高与地面同高;

12、垂带——踏跺两侧斜坡石材;

13、象眼——垂带两侧的三角部位;

14、如意台阶(踏跺)——无垂带踏跺,上小下大,分层踏跺;

15、下檐出——台基四周在柱中线以外部分,称之为下檐出;

16、砖墁地——除台基阶条之外,台基内铺砖为砖墁地;

17、礓磋——将石材作成锯齿状,用立砖斜砌为锯齿状的坡道;

       18、月台——建筑物正面之前的平台设施,一种等级的象征,如衙署大堂前高出地面的平台,即为月台,月台除正面布以台阶外两侧也布有台阶。
    

五、墙体

1、檐墙——前后檐柱与檐柱之间的墙;

2、廊墙——前(后)檐柱与金柱之间的墙;

3、山墙——建筑的两山的墙壁;

4、隔断墙——室内金柱之间的墙(与山墙平行);

5、槛墙——有窗的地方,地面至窗槛下的矮墙;

6、裙肩——墙身上段较下段略薄一点,下段厚出的部分称裙肩;

7、下肩墙——墙身的下段略宽与上段的墙体;

8、墀头——硬的山墙出至台基边上,这段檐柱以外的墙称墀头;

9、角柱石——墀头的裙肩部分竖立的石材称角柱石;

10、压砖板、腰线石——角柱石上横压平卧的石材称压砖板,前后檐压砖板之间的石材称腰线石;

11、小台——墀头伸出柱外与台基阶条之间的部位;

12、金边——山墙裙肩距台基的距离部位;

13、山尖——与屋脊同高的三角形部位的墙体;

14、博风——与硬山墀头戗檐砖部分起山面向山尖斜置的砖件,称“砖博风”,悬山建筑悬两山的博风称木博风;

15、挑檐石——墀头上部与檐枋下皮处安的石材称挑檐石;

16、荷叶礅、枭混、盘头、戗檐——自挑檐石以上,分层砌出至与出檐齐,由其上为荷叶礅,再上为枭混砖,其上叠出二层谓之盘头,盘头上为戗檐,是墀头戗檐的组成构件;

17、五花山墙——悬山建筑无墀头,山尖或如硬山那样一直垒至顶尖,或依柁梁和瓜柱砌成阶级形,这种做法称五花山墙,如二堂两山。

六大木构架

1、柱:檐柱——凡檐下最外一列柱子

金柱——檐柱以内的柱子

山柱——山墙正脊位下的柱子

瓜柱——在横梁上支承上层檩条的柱子;

2、檐枋——联接两柱之间的横木枋材;

3、垫板——檐枋以上至檩条之间板材;

4、檐檩——梁柁之间檐檩;

檩、垫、枋——统称檩三件,是重要的横向木构件,布在金柱线上,称金枋、金垫板、金檩;布在正脊下的称脊枋、脊垫板、脊檩;

5、双步梁——廊子尺寸超过3米时梁上加一瓜柱,这梁的下层叫双步梁,上层叫单步梁;

6、抱头梁——廊子的金柱至檐柱的梁;

7、穿插枋——抱头梁下的随梁,又称穿插枋;

8、七架梁——共负有七檩的梁为七架梁(大柁);

9、五架梁——共负有五檩的梁为五架梁(二柁);

10、三架梁——共负有三檩的梁为三架梁(三柁);

11、瓜柱——脊部称脊瓜柱,金柱上称金瓜柱;

12、六架、四架梁多用于卷棚式建筑上;

13、平水——檩下垫板上皮的高度谓之这一檩条的平水,平水是鉴别房屋高度一个重要尺度和部位;

14、椽子——分檐椽、花架椽和脑椽;

15、飞子——檐椽以外的加出部分;

16、出檐——金檩上通过檐檩的椽子伸出的水平长谓之出檐;

17、橡飞出头附件

小连檐——椽子出头的横向接接件;

大连檐——飞子出头的横向接接件;

瓦口木——大连檐上构件;

里口木(闸当板)——飞子内侧小连檐上各檐之间的隔板;

18、山花板——悬山博风下的山尖用木版封护。

七、屋盖形式、建筑构造形式

1、硬山——檩条不出际两山全用砖作,用砖博风,共五脊,两坡水;

2、悬山——两山檩条出际,用木情风,共五脊,两坡水;

3、歇山——屋盖共九脊,四坡水,两山尖形制与悬山同;

4、庑殿——五条脊四坡水,是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做法,常用于皇宫建筑;

5、举架——清式举架有五举(百分之五十坡度)、六举、七举、八举、九举等,各举衔接,均以平水而定,随意性较大;

6、脊饰——位于屋顶上部的脊称正脊,两山前后斜状之脊为垂脊,正脊两端称吻兽,垂脊的端头用垂兽,垂兽前端置有数量不等的小兽称之为走兽。

八、装修

装修——古建筑中门窗隔扇,在建筑中统一称装修;

外檐装修——外檐装修为建筑物内部与外部之间隔物。功能与山墙檐墙相类;

内檐装修——建筑物内部分为若干部分之间隔物;

框槛——框槛和隔扇是装修本身的两个组成部分,框槛是不动的部分,位于两柱、檐枋及地平之间的构件,开间横的称“槛”,其中又分上槛、中槛、下槛,柱左右的部分为“框”,称为抱框或抱柱;

横坡——中槛以上上槛之间为横坡,横坡往往用门窗隔扇式;

门窗——中槛以下至下槛之间为门窗的所在位置;

隔扇——门窗、横坡统为隔扇,所不同处为门窗是活动可启可开,而横坡是固定的;隔扇部分是一个架子,两旁竖立的是边框称边挺,边挺之间横为抹头,用抹头分隔扇为上、中、下三段,分别为隔心(也称花心),绦环板和裙板;

仔边、棂子——隔扇透明的部位,四周在边挺、抹头之内安装有木框一道,称仔边;透明部位各种图案,用以木条组合为骨架,称之为棂子或棂条;

转轴——门窗上下两头加以转轴,往往另加一木件在门窗转动处加贴;

槛窗——凡按隔扇式做的窗称槛窗;

风槛——窗子下的下槛称风槛,规格较下槛较低;

塌板——槛窗下到窗台墙上的木板为塌板;

支摘窗——窗扇不做隔扇那样开启,而是上下两段,上扇向上开启后可支起,下扇可摘、可装的这种窗户形式称支摘窗;

帘架——一种辅助性门框,按在隔扇之外的正中门处,用作夏季挂竹帘子,冬季挂棉门帘;

大门门框——有时在抱框之内还要再加竖向的立木称为门框;

余塞板、腰枋——门框往往与抱框有一定距离,这个部分用木板嵌入称为余塞板,中间横木连接抱框和门框称为腰枋;

走马板——中槛以上不施隔扇式横坡而用木板封护遮盖,此板称走马板(衙署府门大门门扇以上即为走马板);

门枕——大门槛的两端处,在门轴下的设置,支撑件称门枕,分木质、石材两种;

连楹——位于中槛内侧作为固定门窗转轴的横木;

门簪——中槛部位固定连楹的构件,伸出外侧的部分往往作为装饰;

大门构件——大门门扇,左右立有大边,上下按抹头,上下抹头间的横木称穿带,大边与抹头之间为门心板;大门扇对称按有门铺(带环的兽面形),内侧还有门插的插关;

门钉——等级较高的门钉式大门用门钉,门钉数量体现等级之尊,九路、九钉为最高;

   天花——内檐装修一种,隔离室内与房顶的装置,以井口天花为最高级,是清代一种主要室内装修。   (有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