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成果】三门源的深宅大院

 南山梵境 2019-10-06

三门源叶氏建筑群是隐秘在古村深处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沿着碧溪东侧的步行道往北行进,到了村庄的核心位置就可以看到叶氏建筑群的标识牌,这是一条满铺着鹅软石的小巷,巷口望去,地形缓缓向上抬升,油然有一种朝圣的感觉。穿过压抑的街巷,眼前映入眼帘是一汪水塘,荷叶田田,甚有诗意。池塘后的院墙之内三座三幢青灰色的砖雕门楼建筑赫然屹立,慕名而来的人们一半是来欣赏叶氏建筑群的。

叶氏建筑群是恩贡叶鹤天(1793-1862)的伯父贤十九公(1740-1814)叶庆荣耗巨资而建成的。《叶氏宗谱》有诗文赞之:“事知往来言慎终,始积阴德以修身。有义方于教子,交游法斋,邦之仲不谄不骄;居室师卫国之荆苟完苟美,一时品拟圭璋,千载名闻闾里。”他看似不经意之间的创造,竟造就了江南地区明清民居中保留最为完整的优秀代表之一。

选址布局上,叶氏建筑群所在的位置是三门源村里公认的“风水宝地”,“背靠虎山,前瞻龙山,溪水在前”,《后汉书》中曾有理想阳宅的叙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前有场囿”。三门源叶氏建筑群的选址布局居然与之完全吻合。建筑群原建有五幢,后被太平军烧毁两幢,如今存有“芝兰入座”、“荆花永茂”、“环堵生春”三座主体建筑和附属用房、庭院、花园、荷花塘,占地面积达5000多平方。现存三栋建筑相互之间呈“品”字形各有连通。

建筑形制上,“芝兰入座”的建筑形制为“三进两天井”“前厅后楼”结构。,“荆花永茂”和“环堵生春”规模略小,为“三间两搭厢”结构。

 “芝兰入座”的第一进三开间,明间两缝五架梁前后单步用四柱,后为廊。前金柱间有四扇隔扇门(现已毁)。次间山缝七檩前后单步分心用五柱,柱间用护壁板,穿枋间有竹编夹泥封堵。二进为楼,地坪升高约12厘米。三进为楼屋,一楼左右为两个主房,前有搭厢房;二楼为走马楼,楼檐天井四周用隔扇窗,外围美人靠。

“荆花永茂”一进明间为两缝五架梁用三柱,次间山缝五檩分心用五柱。明间前金柱之间有隔扇门,现今保存完整。二楼四周隔扇窗,外用花卉图案格子美人靠。一二进均被隔断为四个房间。

“环堵生春”一进明间九檩前后双步分心用三柱,前金柱之间原有隔扇门,次间山缝九檩前后双步。二进明间和次间均为七檩前后双步分心用五柱形式。

装饰装修上,叶氏建筑群主体建筑内天花藻井、走马廊、花棂窗、迎客榻等无不精雕细琢、描金彩画、极尽奢华。装饰装修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门楼,三座门口均是青砖重檐结构,门楼之上的砖雕内容为“八洞神仙”、“渔樵耕读”“福禄寿喜”、“琴棋书画”等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尤为珍贵的是门额之下的地方戏婺剧的23块砖雕,长56厘米,宽26厘米。砖雕作品鱼贯而列,均为镂空雕刻,线条柔美,人物逼真,戏剧场景呼之欲出,被誉为古代地方戏剧的“活化石”。其中“芝兰入座”的九出戏为《打金枝》、《分水钗》、《双鞭会》、《四平山》、《赵颜求寿》、《打花鼓》、《打登州》、《貂蝉拜月》、《登军山》。“荆花永茂”的七块戏剧名为《单刀赴会》、《前后日旺》、《三顾茅庐》、《长坂坡》、《耕历山》《战潼关》《临江会》。“环堵生春”的七出戏是《马超追曹》、《刘备招亲》、《取长沙》、《二进宫》、《尉迟恭救驾》、《雪里访普》、《借东风》。

主体建筑“芝兰入座”第一进天井的牛腿均为镂空圆雕,雕刻工艺叹为观止,四副作品的内容都是关于天伦之乐、家庭和睦的。第二进天井的门窗上雕刻的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类内容。

石雕出现在建筑的条石基础上,内容有“暗八仙”等,天井的石板上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精美的石刻。

景观设计上,院墙之内有一株铁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是四百多年历史的古树,现在依然伫立在建筑群的西北一隅,任凭雨打风吹,始终守候在叶氏建筑群左右。“芝兰入座”的大门正对的院墙之上有一幅巨型的砖雕照壁,既是风水上的需要,也体现主人内心的期许。

感谢龙游史志办黄国平主任及中国美术学院2017级设计四班全体同学

中国美术学院  张建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