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护理学复习整理资料(重点)_Liu

 画皮yxmg9elky0 2016-05-04
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低钾三联征:肌无力、腹胀/肠麻痹、心律失常)
1)肌无力为最早表现、严重者有腱反射减弱、消失或软瘫
2)恶心、厌食,肠蠕动减弱,肠鸣音减弱,腹胀,麻痹性肠梗阻及绞痛,便秘
3)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意识混乱,易受刺激,急躁不安, 嗜睡,抑郁
5)夜尿多、尿潴留
补钾原则;不宜过浓、不宜过多、不宜过快、见尿补钾、禁止推注。
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深而快 代谢碱中毒;呼吸浅快呼吸性酸中毒;胸闷、气促和呼吸困难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急促
(1)休克前期:精神紧张,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加快,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下降,脉压减小,尿量正常或减少
(2)休克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发绀或花斑,四肢冰冷,脉搏细速,呼吸浅促,血压进行性下降,表浅静脉萎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少尿
(3)休克晚期:意识模糊或昏迷,全身皮肤粘膜明显发绀或花斑,四肢阙冷,脉搏微弱,呼吸不规则,血压测不出,无尿
扩充血容量
(1)是治疗休克的最基本和首要的措施,适用于各类休克。
(2)对于肝、脾等器官破裂大出血患者,应一面补充血容量,一面进行手术止血治疗。
(3)扩充血容量一般先给晶体液,后给胶体液。晶体液首选平衡盐溶液,胶体液对于失血性休克,最好输新鲜全血。
(4)可尽快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2.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1)强心药: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如西地兰。
(2)血管扩张剂:为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血管扩张剂。注意:血管扩张剂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否则可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压进一步下降。
(3)血管收缩剂:常在收缩压低于50mmHg,生命器官灌注无法维持时,暂时使用以维持生命器官的灌注。
3. 护理措施
失血性休克 治疗的重点主要是补充血容量和积极处理原发病。
(1)扩充血容量:是治疗休克的基本措施;
(2)抗休克裤的应用;
(3)维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吸氧,鼻导管给氧时用40%—50%氧浓度,每分钟6—8L的流量,以提高肺静脉血氧浓度;
(4)保持安静,避免过多的
搬动:休克患者注意体位的安置,应下肢抬高15°-20°,头及胸部抬高20°-30°;
(5)体温调节:休克时体温降低,应予以保暖。方法是增加室温,增加衣物及被盖来保暖;注意只能保暖,不可用热水袋、电热毯等进行体表加温;
(6)预防伤害(7)心理支持;(8)作好术前准备;(9)术后护理;(10)健康教育。
感染性休克
1)控制感染:积极处理原发病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才能纠正休克;
2)补充血容量:恢复足够的循环血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环节;
3)纠正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纠正酸中毒;
4)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给予增强心肌功能的药物,如西地兰。为改善微循环,可使用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必须在补足血容量的基础上使用。
5)应用皮质类固醇:一般仅限于48小时内,与制酸剂联合应用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6)降温时只能用物理降温,不能用药物降温。
麻醉护理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术前30-60min)
1) 镇静,使病人情绪安定而合作,缓和忧虑和恐惧心理。
2) 抑制唾液及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减少麻醉药的副作用,消除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
4) 提高痛阈,缓解术前疼痛和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2.常用药
⑴安定镇静药:常用药有地西泮(安定)、异丙嗪(非那根)。
⑵催眠药:能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为各种麻醉前常用药物。常用药有苯巴比妥钠(鲁米那钠)。
⑶镇痛药:常用药有吗啡、哌替啶(度冷丁)。吗啡对于小儿、老人应慎用;孕妇临产前和呼吸功能障碍者禁用。
⑷抗胆碱药:是各种麻醉前不可缺少的药物(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常用药有阿托品、东莨菪碱。心动过速、甲状腺功能亢进及高热等病人慎用阿托品,可选用东莨菪碱。
3.并发症的预防、处理
(1)恶心、呕吐:对呕吐频繁者,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及时吸除胃内潴留物;
(2)窒息:完善术前胃肠道准备,择期手术前常规禁食8-12小时,禁饮4小时,以保证胃排空,避免术中发生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清理口腔,一旦病人发生呕吐,立即清理口腔等处的呕吐物,以免因口腔内残存物造成误吸;
(3)呼吸道梗阻(最常见)
4.腰麻后疼痛的预防和护理
1)麻醉时用小针头穿刺
2)提高穿刺技术,避免反复穿刺
3)围手术期充分补液,并预防脱水
4)腰麻后给予平卧位4~6小时
5)对头痛者,予以平卧位,按医嘱给予镇痛药
5.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护理
1)避免局麻药注入血管:每次注射前需回抽,确认无血方可注入
2)限制局麻药的总量:一次用量不得超过最大限量或予以小剂量多次注射,年老体弱者减半,血液循环丰富部位减半
3)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加入适量的肾上腺素可以收缩血管,减缓局麻药的吸收
4)给予麻醉前用药:给予地西泮和巴比妥类药物
5)注意观察:积极处理毒性反应: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注药,予以吸氧
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
1.根据手术时限性分类
急症手术:外伤性肝脾破裂和肠破裂等;
限期手术:各种恶性肿瘤切除术;
择期手术:一般良性肿瘤切除术。
2.术前评估要点
(1)用药史:抗凝药(致术中出血)、镇静降压药(诱发低血压致休克)、利尿药(低钾致心脏骤停)、皮质激素(致消化道出血)、降血糖药;
(2)心血管系统:①脉搏速率、节律和强度;②血压;③皮肤色泽、温度及有无水肿;④体表血管有无异常;⑤有无增加手术危险性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贫血或低血容量;
(3)呼吸系统:①胸廓形状;②呼吸频率、深度和形态(胸式/腹式呼吸);③呼吸运动是否对称;④有无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痛、哮喘或发绀等;⑤有无上呼吸道感染;⑥有无增加手术危险性因素如肺炎、肺结核、支扩、哮喘和慢性梗阻性肺疾患、肺气肿或吸烟等。
3.术前准备:
(1) 呼吸道准备 戒烟:术前戒烟2周
抗感染:抗生素,超声雾化
深呼吸:胸部手术者,训练腹式呼吸;腹部手术者,训练胸式呼吸
有效咳嗽:取坐位或半坐卧位,上身微前倾,先轻咳数次,再深吸气 后用力咳嗽
(2)胃肠道准备 一般手术: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胃肠道手术: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手术前12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
置胃管或洗胃:适用于胃肠道手术病人
灌肠:一般手术:术前晚用0.5%—1%肥皂水灌肠一次。直肠、结肠手术:手术前2日晚用0.5%—1%肥皂水灌肠一次,术前晚及手术日晨行清洁灌肠。
(3)心血管系统准备 血压在160/100mmHg以下者不必特殊准备;
原接受口服降糖药治疗者,术前改用胰岛素皮下注射;
血压过高者术前选用合适药物降压至一定水平;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6个月内不施行择期手术,6个月以上,只要没有心绞痛发作,在监护条件下可施行手术;
心力衰竭病人在心力衰竭控制3-4周后再施行手术;
4.术日晨的护理
(1)进入手术室前的准备:若发现病人有不明原因的体温升高,或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情况,应延迟手术日期;
(2)准备麻醉床;
(3)改善或纠正营养不良:血浆清蛋白值在30-35g/L的病人应尽可能通过饮食补充能量和蛋白质;若低于30g/L则可在短期内通过输入血浆或人体清蛋白制剂等纠正低蛋白血症;对不能进食或经口摄入不足的营养不良病人,可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以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5.根据麻醉方式安置卧位
全麻: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蛛网膜下腔麻醉:去枕平卧12小时
硬膜外麻醉:平卧6小时,可不去枕
颅脑手术后,如无休克或昏迷,取床头抬高15o-30o头高脚低斜坡卧位
(而不是头抬高!)
颈、胸部手术后采用高半坐卧位
腹部手术后采用低半坐卧位
脊柱或臀部手术后采用俯卧或仰卧位
四肢手术后抬高患肢
休克病人应采用仰卧中凹卧位。
6.术后病情观察和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中小型手术者术日每小时测量脉搏、呼吸、血压,监测6-8小时至生命体征平稳;大手术或可能出血者须严密观察,每15-30监测生命体征,至病情稳定后改为每1-2小时测1次;
(2)观察尿液色和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3)加强巡视和观察:若病人出现脉搏变快、弱,脉压变小,血压下降,呼吸急促,每小时尿量小于50ml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7.术后不适及处理
(1)切口疼痛:遵医嘱给止痛药,必要时肌内注射哌替啶等;
(2)发热:外科手术热可不需特殊处理,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如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等,必要时应用解热镇痛药物;
(3)恶心呕吐:平卧且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观察呕吐及呕吐物情况,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或止吐药;
(4)腹胀:早期下床活动,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或高渗溶液低压灌肠;
(5)呃逆:压迫眶上缘、抽吸胃内积气和积液、给予镇静、解痉药物治疗;
(6)尿潴留:无禁忌者可协助其自行排尿,无效时导尿。注意:第一次导尿量超过500ml者,应留置导尿管1-2天。第一次放尿量不超过800-1000ml。
8.切口愈合分类、分级
Ⅰ类切口:无菌切口
8?5 Ⅱ类切口:可能有污染
8?5 Ⅲ类切口:污染切口
8?3 甲级愈合:切口愈合优良,无不良反应
8?3 乙级愈合:切口处有炎症反应,但未化脓
8?3 丙级愈合:切口化脓,需切开引流处理。
例题:甲状腺大部切除后切口愈合优良(I/甲)
胃大部切除后切口血肿(II/乙)
阑尾穿孔切除术后切口愈合优良(III/甲)
9.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1)肺不张:翻身、拍背及体位排痰、深呼吸、自行咳嗽排痰、超声雾化、抗生素治疗
(2)深静脉血栓形成:抬高患肢、制动;忌经患肢静脉输液;严禁局部按摩,以防血栓脱落;给予尿激酶、右旋糖酐、肝素、华法林治疗
(3)切口裂开及内脏脱出:部分裂开用蝶形胶布固定切口,并用腹带加压包扎;完全裂开立即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及脱出的脏器,后手术治疗,禁忌立即回纳腹腔内容物
(4)伤口敷料渗血:打开敷料检查切口以明确出血情况和原因,按渗血程度进行处理:1)少量出血时,一般经更换切口敷料、加压包扎或全身使用止血剂即可止血;2)出血量大时,应加快输液,同时可输血或血浆,扩充血容量,并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术前准备。
10.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改善全身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外科感染护理
1.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为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性感染;②多有显著的局部症状和体征;③感染常较局限,随着病理发展引起化脓、坏死等,使组织遭到破坏,愈合后形成瘢痕组织,并影响功能。
2.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
(2)全身症状:轻者可无全身症状;较重感染者可出现发热、头痛、腰背痛、精神不振、焦虑不安、乏力、纳差、出汗、心悸等一系列全身不适症状;严重感染者可出现代谢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甚至并发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
(3)特异性表现:如破伤风病人表现为强直性肌痉挛;气性坏疽和其他产气菌感染时,局部可出现皮下捻发音等。
3.痈的切口处理
(1)全身治疗:使用足量抗生素,休息、加强营养等治疗
(2)局部处理:及时切开排脓,用“+、++”等切口,切口大而深,切除坏死组织
4.丹毒(1)特点:好发于面部,其次是四肢(下肢);蔓延很快,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界限清楚,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局部化脓,且有接触性传染性。
(2)临床表现:起病急,一开始即有明显的全身症状。皮肤表现为鲜红色片状红疹,略隆起,中央较淡、边界清楚。局部烧灼样疼痛,红肿范围扩散较快,中央红色可转棕黄色,红肿区可有水泡,周围淋巴结肿大、触痛,感染加重可致全身脓毒症。若下肢反复发作可引起淋巴水肿,肢体肿胀,甚至发展为“象皮肿”。
5.管状淋巴管炎
(1)特点:常见于四肢,下肢最多见,常因足癣所致。以皮下浅筋膜为界可分浅深两种。
(2)临床表现:浅层急性淋巴管炎表现为表皮下一条或多条红线,触之硬且有压痛;深层则无表面红线,但患肢肿胀,局部有条形触痛区。
6.破伤风的临床症状
1)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可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 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
3)发作期:咬肌(牙关紧闭)→面肌(“苦笑”面容)→颈项肌(颈项强直)→背腹肌(角弓反张)→四肢肌(屈曲)→膈肌(呼吸困难)
创伤、烧伤护理
1.创伤的临床表现
(1)症状
1)疼痛:活动时加剧,制动后减轻,受伤2-3天后逐渐缓解。严重创伤并发休克时病人不能主诉,内脏损伤定位不确切;
2)发热:中重度损伤不超过38.5℃,中枢性高热可达40℃;
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体温>38℃或<36℃,心率>90次/min,呼吸>20次/min或过度通气,PaCO2<4.3kPa(32mmHg),白细胞计数>12×109/L或小于4×109/L或未成熟细胞>0.1%(即体温升高,心率、脉搏加快;舒张压升高、收缩压正常或升高,脉压差减小;呼吸可加快,口渴、尿少、尿比重增高;食欲不振、饱胀;失眠;焦虑不安、昏迷等)
(2)体征:生命体征不稳定;有创口和出血;压痛和肿胀;活动受限或功能障碍。
2.烧伤
(1)烧伤面积估计
中国九分法:(头、面、颈)3、3、3,(双上臂、双前臂、双手)7、6、5,(躯干前、后、会阴)13、13、1,(双臀双大腿、双小腿、双足) 5、21、13、7注:成年女性双足及双臀各位6%;
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面积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1.25%
(2)临床表现
一度:又称红斑烧伤。无水疱,烧灼痒痛,皮肤红斑
浅二度:有水疱,水疱较大、壁薄,基底潮红,剧痛
深二度:水疱较小,疱壁厚,基底红白相间,拔毛样痛,可见网状血管栓塞
三度:无水疱,皮革样创面,焦痂,痂下有树枝样栓塞的血管,无痛觉,复合后有瘢痕,影响功能
(3)护理措施
1)现场急救:迅速脱离热源,抢救生命,预防休克,保护创面和保温,尽快转送;
2)维持有效呼吸:氧浓度40%,流量4-5L/min;补充液体、维持有效循环: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维持尿量在30-50ml/h;
3)加强创面护理,促进愈合:抬高肢体,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适当约束肢体,定时翻身,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病室温湿度。
(4)补液计算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补液的量: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每公斤体重应补充胶体液和电解质液共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补液的种类:胶体液和电解质液的比例为0.5:1。补液速度:先快后慢,补液总量的一半应在上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在剩下的16小时完成。例如:某病人,体重60kg;浅Ⅱ度烧伤,面积为50%,伤后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为50×60×1.5+2000=6500(ml),其中胶体液为 50×60×0.5=1500ml,电解质液为50×60×1=3000ml,水分为2000ml,补液总量的一半3250ml在伤后8h内输入。补液的顺序: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
(5)特殊烧伤部位的护理:见书本P131
肿瘤病人的护理
1.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比较 青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科马学真
良性
恶性
生长方式
生长速度
边界与包膜
质地与色泽
侵袭性
转移性
复发
往往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通常缓慢生长.
边界清晰,常有包膜.
质地与色泽接近正常组织.
一般不侵袭,少数局部侵袭.
不转移.
完整切除,一般不复发.
多为侵袭性生长.
生长较快,常无止境.
边界不清,常无包膜.
通常与正常组织差别较大.
一般有侵袭与蔓延现象.
一般多有转移.
治疗不及时,常易复发.
2.病因
1)致癌因素
(外源性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不良生活方式
癌前疾病史
2)促癌因素
(内在性因素)
遗传因素
内分泌因素
免疫因素
营养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
3.病理生理:发生发展可分为癌前期、原位癌、浸润癌。①癌前期:表现为上皮增生明显,伴有不典型增生;②原位癌:通常指癌变细胞限于上皮层、未突破基层的早期癌;③浸润癌:指原位癌突破基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发展,破坏周围组织正常结构。
转移方式有直接蔓延、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TNM分期:T是原发肿瘤,N是淋巴结,M是远处转移。
4.临床表现
局部表现:肿块、疼痛、溃疡、出血、梗阻、浸润与转移症状
全身表现:早期不明显,或仅有消瘦、乏力、体重下降、低热、贫血等症状,晚期可出现全身衰竭症状,呈恶病质。
5.分期
震惊否认期:怀疑诊断,辗转求医;
愤怒期:迁怒他人,无理取闹;
磋商期:讨价还价,寻医求方;
抑郁期:悲伤抑郁,自杀倾向;
接受期:接受现实,心境平和。
6.术后感染的预防: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减轻腹胀、预防肠粘连,并可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和切口愈合,应注意保暖和安全。
7.化疗病人的感染和预防:每周检查血常规一次,白细胞低于3.5×109/L者应遵医嘱停药或减量;血小板低于80×109/L、白细胞低于1.0×109/L时,应做好保护性隔离,预防交叉感染;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必要时遵医嘱用升血细胞类药;加强病室空气消毒,减少探视;预防医源性感染;对大剂量强化化疗者实施严密的保护性隔离或置于层流室。
颈部疾病的护理
损伤的典型表现
(1)喉返神经损伤:一侧损伤:声音嘶哑;双侧损伤:失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喉上神经损伤:损伤外支(运动支):音调降低;损伤内支(感觉支):误咽、呛咳
2.甲状腺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1)呼吸困难和窒息体位:病人取平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术后饮食:6小时可进温凉流食,禁忌过热流质,以免诱发手术部位血管扩张。
急救:一旦发现病人呼吸困难,立即床旁抢救。拆除切口缝线去除血肿、吸痰等,必要时及时行气管切开。对喉头水肿所致呼吸困难或窒息者,应遵医嘱即用激素地塞米松30mg静滴注。无效者可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2)喉返神经损伤:鼓励术后病人发音,经理疗后,一般在3~6个月内可逐渐恢复。
3)喉上神经损伤:加强病人在饮食过程中的护理,并鼓励多进食固体类食物,一般经理疗后可自行恢复。
4)手足抽搐: 观察:加强血钙浓度变化的监测;
饮食:适当限制肉类乳品和蛋类等含磷较高食物的摄入;
补钙:症状轻者可口服钙剂。重者可加服维生素D。抽搐发作时,立即遵医嘱注射10%葡萄糖酸钙。
术前药物准备的护理
(1)开始即服用碘剂:2-3周后甲亢症状基本控制的体征:病人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脉率<90次/分以下,基础代谢率<﹢20%,腺体缩小变硬;
(2)(必考)先用硫脲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基本控制后停药,再单独服用碘剂2周,再行手术。目的:因硫脲类药物能使甲状腺肿大充血,手术时极易发生出血,增加手术风险;而碘剂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减少甲状腺的血流量,使腺体充血减少,腺体缩小变硬。
碘剂的使用方法:常用复方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口服,第1日每次3滴,第2日每次4滴,依此逐日增加至每次16滴,然后维持此剂量。因碘剂只能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不能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停服后会导致储存在甲状腺滤泡内的甲状球蛋白大量分解,使原有的甲亢症状再现,甚至加重,所以,不打算手术者不宜服用碘剂!
甲状腺危象
(1)预防:避免诱因;提供安静轻松的环境;做好术前药物准备;加强观察。
(2)表现:为术后12~36h内病人出现高热、脉快而弱、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腹泻。
(3)急救护理
碘剂:降低循环血液中的甲状腺素水平
氢化可的松:拮抗应激反应
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利血平,心得安,降低周围组织对肾上腺素的反应
镇静治疗:苯巴比妥钠等
降温治疗,保持体温在37℃
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
吸氧,以减轻组织缺氧
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肠道疾病的护理
1.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
1)禁食,待肛门排气后方可进食;
2)胃肠减压:是治疗肠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注意胃管护理,待肛门排气后方可拔除;
3)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可取半卧位;
4)镇痛:无肠绞窄或肠麻痹可用抗胆碱药物缓解疼痛;
5)缓解腹胀:持续胃肠减压,如无肠绞窄,可从胃管注入石蜡油;
6)呕吐:坐起或头侧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内呕吐物,注意记录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和性状;
7)严格记录出入液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8)防治感染和毒血症;
9)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腹痛、腹胀、呕吐及腹部体征情况,注意预防绞窄性肠梗阻。
2.大肠癌的病因: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癌前病变。
3.大肠癌的分型、分期
(1)分型:肿块型:好发于右侧结肠尤其是盲肠;溃疡型:左侧结肠多发;浸润型:结肠癌常见类型。
(2)Dukes分期(选择题)
A期:癌肿局限于肠壁内,未超过浆肌层
B期:癌肿已穿透肠壁,无淋巴结转移
C期:癌肿穿透肠壁,且有淋巴结转移
D期:癌肿已侵犯邻近脏器且有远处转移,不能根治性切除。
4.大肠癌的饮食护理
(1)术前: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渣饮食,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清蛋白等;
(2)术后:①非造口病人:术后早期禁食、胃肠减压,经静脉补液及营养液,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48-72小时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进温开水和流质;术后一周改少渣半流质饮食;2周左右可进少渣普食;②造口病人:进易消化饮食,避免食用引起便秘的食物。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人工肛门袋
(1)清洁:当肛门袋内充满三分之一的排泄物时,需及时更换清洗,可用中性皂或0.5%氯已定溶液清洁皮肤,擦干后涂上锌氧油以保护皮肤;
(2)更换:除一次性造口袋外,肛门袋取下后可打开尾端外夹倒出排泄物,用中性洗涤剂和清水洗净,或用1:1000氯已定溶液浸泡30分钟,擦干、晾干备用。
6.大肠癌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护理:保护腹壁切口;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
7.预防吻合口瘘的术前肠道准备
1)传统肠道准备法:
术前3日进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2日起进流质饮食;
术前3日起口服缓泻剂(如番泻叶、硫酸镁、蓖麻油);
手术前2日晚用肥皂水灌肠一次,手术前1日晚及手术日晨清洁灌肠;
手术前一天口服抗生素(甲硝唑、卡拉霉素、庆大霉素);
2)全肠道灌洗法:短时间内口服大量的等渗平衡电解质溶液,引起容量性腹泻,年迈体弱、心肾等脏器功能障碍级肠梗阻的病人不宜选用此法
3)口服甘露醇肠道准备法:年老体弱、心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此方法
8.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⑴观察造口有无异常:术后用凡士林或生理盐水纱布外敷结肠造口,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放,注意肠段有无回缩、出血、坏死等情况;
⑵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①造口坏死、感染:造口开放后取左侧卧位,用塑料薄膜将腹壁切口与造口隔开;应注意清洗造口周围皮肤,并在造口周围涂复方氧化锌软膏,造口与皮肤愈合后改用人工肛门袋;
②造口狭窄:在造口拆线、愈合后,可定时用示指、中指扩张造口;
③便秘: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鼓励病人下床活动,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
④肠粘连:术后早期鼓励病人在床上多翻身、活动四肢;2-3天后协助病人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减轻腹胀,避免肠粘连。
9.阑尾炎的分类:急性阑尾炎(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和慢性阑尾炎。
10.病因:急性阑尾炎:阑尾管腔堵塞(最常见);细菌入侵;胃肠道疾病影响;慢性阑尾炎:多数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开始即呈慢性过程。
11.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生理
(1)根据病生变化和临床过程分为四类: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2)转归:消退、局限、扩散。
12.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典型腹痛特点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胃肠道症状:早期即有恶心、呕吐
全身症状:乏力、低热
体征 右下腹固定压痛:是阑尾炎的重要体征,多位于麦氏点
腹膜刺激征:此为壁层腹膜受到炎症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
13.胃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地域饮食;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癌前病变和癌前状态;遗传。
14.胃癌分期与分型: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结节型、溃疡局限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皮革胃)。
胃癌术后护理
(1)饮食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及肠蠕动情况,待肛门排气后严格执行三六九饮食,即术后3天内禁食,6天内半量清流食,9天内流质,9天以后半流质饮食(过早饮食易导致急性腹膜炎);
(2)促进舒适的措施:①体位:全麻未清醒去枕平卧头偏一侧,清醒后若血压稳定取低半卧位;②保持有效胃肠减压,减少胃内积气积液;③切口疼痛者可遵医嘱给镇痛药;④保证病人休息和睡眠。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相关因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化学因素(黄曲霉素、亚硝胺类)、饮水污染、酒精、微量元素、寄生虫、遗传等。
15.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
①肝区疼痛:多为首发症状,最常见最主要;②消化道和全身症状;③肝肿大:为中、晚期肝癌最主要的体征;④晚期可出现黄疸和腹水。
16.甲胎蛋白(AFP):是当前诊断原发性肝癌常用且十分重要的方法。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的基础上,AFP检查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为:①AFP大于500μg/L持续4周②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③AFP在200μg/L以上的中等水平持续8周。
直肠肛管疾病的护理
1.绝大多数的直肠肛管周围脓肿源于肛腺感染。(选择题)
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给病例会判断)
肛门周围脓肿:最多见,以肛周皮下脓肿最多见,局部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轻,肛周持续跳动性疼痛;
坐骨肛管间隙脓肿:较多见,全身症状明显,持续性胀痛发展为明显跳痛,可形成肛瘘;
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很少见,全身症状明显且中毒症状重,直肠穿刺可抽出脓液。
3.肛裂的临床表现
(1)症状:疼痛:是肛裂的主要症状,有典型的周期性,表现为排便时和排便后肛门剧烈疼痛(排便—疼痛—缓解—疼痛);便秘;便血。
(2)体征:前哨峙、肛裂、肛乳头肥大(肛裂三联症)
胆道疾病的护理
1.胆道疾病检查方法首选B超。
2.治疗胆囊结石首选的方法是切除胆囊。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护理
①监测术后生命体征:重点观察呼吸,给予低浓度吸氧;②腹腔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③下肢静脉炎:选择上肢输液;④肩背酸痛:吸氧10~16h;⑤饮食护理:高热量、高蛋白饮食;⑤皮下气肿:热敷可自行消退。
4.胆囊结石的症状:右上腹阵发性的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肩胛部或背部放射,常发生于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莫非氏征阳性
5.胆管结石的症状:典型的夏柯三联征。剑突下或右上腹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阵发性加剧,疼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寒战高热,提问可达39~40.0C,呈弛张热型;黄疸
管引流
(1)目的:引流胆汁;引流残余结石;支撑胆管。
(2)护理
1)妥善固定:一般T管除缝线固定外,还应在皮肤上加胶布固定
2)保持T管引流通畅:若1周内有堵塞,用细硅胶管负压吸引,1周后则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管道;观察引流情况
3)注意无菌,保持清洁
4)观察记录胆汁的颜色、量和性状
5)观察病人全身情况
(3)拔管指征及护理
指征:①一般在术后2周;②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③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④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通畅;⑤且试行夹管1-2天,病人无腹痛、发热及黄疸等不适。
护理:拔管后引流口用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1—2日内可自行闭合;拔管后仍需观察病人食欲、大便色泽和黄疸消退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腹痛和发热。
7.胆囊炎的临床表现
(1)症状:常出现典型的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并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2)体征:Murphy(墨菲)征阳性,右上腹可能触及肿大的胆囊,并有压痛和肌紧张。
13.胆道蛔虫病的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剑突下或上腹部钻顶样剧痛。
急腹症病人的护理
急腹症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给病例判断)
内科急腹症 特点:先有发热、后有腹痛或胃肠道症状、腹痛无固定位置、无肌紧张或反跳痛(没有局部腹膜刺激征)
妇产科急腹症 特点:多位于下腹部,向会阴部放射,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分泌物增多,或伴直肠刺激症
外科急腹症 特点:先有腹痛,后有发热,有消化道或其他伴随症状
诊断性穿刺;1、腹腔穿刺;脐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