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道题目:立意容易作文难

 江山携手 2016-05-04

刚刚过去的高三模拟考试,一道作文题把考生都难住了,因为我们的作文题目一般在材料中蕴含着道德方面的思考,引导考生从道德层面思考问题;但这道题目引导考生从科学技术的层面思考问题,意思都在材料表层摆着,即预测“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发展到人脑的水平?”也即预测目前技术发展会带给人类未来什么样的前景。事实上,即使像霍金这样智慧的大脑也很难预测。而且,预测也需要建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否则就是瞎想。估摸大多数考生,尤其是学文科的考生,不太具备这方面专门的科学知识,故而写作文只能像三流科幻作家一样,天马行空地乱想。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近,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与韩国一流棋手李世石进行了无论对决,最终人机大战总比分定格在14,人类输给了机器。人机大战结束后,AlphaGo之父德米斯·哈萨比斯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步目标是让计算机不接受人类灌输的特定知识而自己学棋。这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未来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发展到人脑的水平?著名科学家霍金教授就说:“我们已经拥有原始形式的人工智能,而且已经证明非常有用。但我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但也有人持乐观态度,人工智能软件Cleverbot的创始人罗洛·卡朋特说:“我相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技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的。科技解决世界上诸多问题的潜力也会逐渐实现。”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人机大战结束后,对于出自人类之手的人工智能是否有一天会超越人类、摆脱人类控制的猜测,人们莫衷一是。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确让一些人产生了对技术的悲观和恐惧。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德米斯·哈萨比斯的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一步目标是让计算机不接受人类灌输的特定知识而自己学棋。”由此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担忧的具体内容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发展到人脑的水平”,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安全与生存。引用两位权威人士的观点也证明了人们的担忧是有根据的。

表面看起来,材料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类是以霍金为代表的悲观派,认为“人工智能的完全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一类是以罗洛·卡朋特为代表的“乐观”派,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技还是掌握在人类手中的”。但这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之后呢?之后是“终结”人类的人工智能的科技“也会逐渐实现”,前景仍然不能乐观。所以,这则材料实际是不具有争议性的,也未能体现多元价值观,结论基本上是悲观的。当然,考生写文章可以从悲观的角度写,也可以从乐观的角度写。但这样的材料是立意容易作文难,难就难在无话可说;说白了就是语文素养再好的考生也面临一个“无米下锅”的尴尬。

如果从悲观的角度写,立意即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的终结”。因为有专家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独立,就好像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变成了一个活的东西。在技术进步的任何阶段,都不是人类想要什么就能研发什么的。技术不听人类的,人类得听技术的。一项技术如果到了“该出来”的时候,它就一定会出来。人类对技术的控制能力很小,人类的角色不是技术的主人,而是“技术的父母”。霍金也表示,人工智能技术能以前所未有的超快速度重新设计自己。人类要受到缓慢的生物进化的限制,根本没有竞争力。

如果从乐观的角度写,立意即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超越人脑的智能”。因为虽然技术会改变人,但技术毕竟都是人发明的,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人改变人。技术无论如何进步,归根到底还是人控制的。外行的科幻小说作家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一切皆有可能”,但事实是技术的可能性也是有限的,人类远远不能从心所欲,想设计出什么技术就设计出什么技术。人类的智慧一直在试图理解技术进步,控制技术失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一个智慧控制不了技术的实例。总体而言,人类社会组织每一次大的变革都由新技术的出现引发,它的大势总是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好。

悲观也好,乐观也罢,见仁见智,按理说应当各有各的理由与理据;但从作文的角度而言,要害是用什么样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