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政治】秦朝君臣是怎样确定“皇帝”这一名称的?

 青梅煮茶 2016-05-04

导读:上古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皇帝之称】

在秦王嬴政即位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或称为“皇”,或称为“帝”,或称为“王”,唯独没有“皇帝”这一称呼。

那么,秦始皇是如何确定“皇帝”这一名称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逐渐衰微,于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便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

公元前221年,秦国发展成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最终秦陆续灭掉了其他六国,平定了天下。

嬴政认为自己的功业是亘古未有的,甚至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上。为了“称成功,传后世”,他决定改变“王”的称号。于是,他便召集群臣,商议改号之事。

丞相王绾说:“三皇五帝虽然是天下共主,可他们实际上占领的土地不过方圆千里。可自商周起,称‘王’者才真正拥有了天下,而且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维持七八百年。所以说‘王’的称号最好。”

可秦王切不喜欢,他认为:“商朝七百年,周八百年的天下不算什么,我要的是万世永传的朝代。”

这时,李斯说话了:“如今四海之内皆是囊中之物,这是从未有过的事,陛下的伟绩自然是三皇五帝所不能及的。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以为陛下可称泰皇。”

秦王听了很高兴,说:“依我看,‘泰皇’仍没有多大的区别,不如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为‘皇帝’,我称为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

就这样,秦王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后世因而通称他为“秦始皇”。

【陛下之称】

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呢?

“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

“陛下”这一称呼《韩非子》已有之。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后来,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礼仪上不能有失尊卑。


微信名「国学小常识
微信号gxcs1314」可搜索关注

每天学习一点点,内修于心,外修于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