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理药价虚高需要“晒”

 songsgt 2016-05-05

           2016.4.22中国会计报

最近,“两票制”成为热词,在社会公众中迅速蹿红。

这源于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2016年深化医改重点。

其中一项就是全面推进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推行从生产到流通和从流通到医疗机构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使中间环节加价透明化。

业内人士认为,“两票制”实质上就是“晒”价格,其实施将会打击药品整个产业链的利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治理“药价虚高”,为百姓谋福利。

制约药企“高开高返”


药价虚高一直被社会公众所诟病。药品售出价是成本价的10倍甚至20倍,已是司空见惯。

“从药厂到医疗机构,流通环节过多,价格层层加码,导致价格居高不下。”一位负责医药公司审计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告诉记者,药品流通环节就像一个很长的密封管道,常常有七八个医药代理公司操作,从中“作乱”,价格加了多少谁也不知道,患者拿到药的时候只有结果,而且在价格上没有任何谈判能力,为了治病也不会轻易拒绝。现在要推行的“两票制”,却可以把药品利润“晒”给社会公众看。

一位不愿具名的医药代表向记者透露,目前的药品销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药厂自营,自己建销售队伍自己营销,销售队伍的作用是让医院知道这种药,并且愿意购进这种药,在没有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时,医院仍然需要通过代理渠道来购买药品;另一种是由药厂把药品卖给医药代理公司,让这些代理商代理销售,后者更多见。但无论哪种形式,最后让药品进入医疗机构卖给患者是关键,而药品进入医疗机构的过程是有成本的。

这个成本怎么付?记者了解到,在药厂自营方式下,代理商拿的是固定的通道费用,这部分费用很少。而在代理方式下,药厂先设一个低价把药品卖给医药代理公司,代理公司再加价卖给医院。

2014年,财政部组织多家专员办对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行业内影响较大的13家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开展了联合联动检查。检查发现,这些流通环节的代理费形式多样,通常表现为咨询费、会议费、代理费、差旅费、研发费等。

目前,药品销售一般要经过全国总代理,到省代理,到市代理,到县代理,再到医疗机构,每个环节都要开票。“而两票制则是从药厂到总代理开一次发票,然后直接从总代理进入医疗机构时再开一次发票。取消中间环节之后,药厂‘高开高返’模式可能会变得困难。”宁波专员办副处长周大锋说。

其实,“两票制”此前就在部分省市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应进一步强化药品价格公开制度


在“两票制”下,理论上药品价格是透明了,但是药厂的成本里有不透明的成分,这部分会体现在药品的出厂价中。

在财政部组织的上述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下属个别公司采取购销零差价模式,多计收入、成本3.92亿元。既然是购销零差价,就是以购入价卖给患者,取消加价销售,为什么药品价格还是过高?原因是药品流通的成本都体现在药厂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在推动“两票制”的同时还明确要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可追溯机制是辅助措施,对药厂的制约明显,但对代理商没有直接作用。

受访者一致认为,应该进一步理顺药品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诸多环节的价格关系,促使形成良性的药品价格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兼顾各方利益的药品价格体系。这是一项艰巨的改革任务。

虚高的药价实际上包含了生产成本、研发成本、流通费用,以及转嫁到药价上的医疗服务收入、医疗人员回扣、销售人员提成、审批环节费用等。这些费用往往通过外包的第三方咨询公司或服务公司转出,通过相关的合同或手续使得费用的列支表面合理化,但其业务开展的真实性往往难以核实,也暴露出企业内控的漏洞。

“两票制”走的就是“公开路线”。在检查中摸清了药品从生产到流通整个链条的运行机制之后,不少检查人员指出,公开透明是最好的“防腐剂”,应强化药品价格公开制度,一要公开政府限价药品的目录、品名、规格、最高零售价格等信息,方便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二要公开政府招投标部门中标药品的品名、规格、价格、生产厂家、药品生产成本、药效检查情况等,方便消费者监督和相关政府部门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