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教学与生活“对接”

 江山携手 2016-05-05

  综合实践能力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构成要素可以归纳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5个方面。

  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着“重认知、轻实践,重知识、轻转化”的尴尬处境。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教师应该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更加活泼、快乐的教学环境,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针对语文学科而言,课堂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创造多元活动条件,为学生提供从事语文学习活动与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并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语文的实践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社会活动经验。

  为了突破课本知识的局限,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为背景,提出问题并开展调查研究等活动,逐步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钓鱼岛事件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班会上自主讨论,以学生实践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助,让学生亲自去了解、去探知、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在这个背景下,“钓鱼岛是中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运而生。

  确定课题。教师可以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集中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国庆日、校庆日、主题班会等时机进行推动,让学生开展针对钓鱼岛争端事件的讨论,并通过课内课外资料的采集整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与辩论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给各小组布置以下任务:搜集钓鱼岛相关地理、历史知识;通过网络、报刊、照片等资料,寻找保护钓鱼岛的新闻;采访校内外人员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搜集国家建设新成就、展示家乡建设新风貌。

  实践活动。完成小组分工后,每个小组、每个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与任务。在实践过程中,小组不能局限于资料搜集,还要由校内走到校外,进入社区进行采访,掌握各界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通过有力的证据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固有领土,从而树立“祖国领土不容侵犯”的爱国意识。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开展诗会、歌会等活动,结合学生的实践成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升华活动内涵。

  (作者单位系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