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130:城市与地理环境 (高考押题) 读“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表示)图”,回答1~3题。
1.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热力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①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风速,降低与郊区热量交换难度 ②城市下垫面性质的改变 ③城市大气污染物如CO、SO2、NOx以及悬浮颗粒物增加 ④工业、交通和生活排放大量废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 城市建筑规模扩大,降低了风速,增加与郊区热量交换的难度,故①说法错误。选B。 2.有关我国各气候区城市热岛效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温带地区 B.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 C.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 D.1月份温带地区和高原区热岛效应较强与生活采暖无关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是高原区,故A错;热岛效应≥1.0℃城市比例高原区最高,不能说明高原区产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最多,我国高原区城市数量相对较少,故B错;1月份我国为冬季,温带地区和高原区需要采暖,热岛效应较强,故D错误;读图可知,热岛效应季节变化幅度最大的是高原区。选C。 3.关于热岛效应对各气候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沙活动减弱 B.水资源供应充足 C.暴雨频率增加 D.雪灾频率降低 【答案】 C 【解析】 热岛效应是城郊温差导致的,热岛效应增强,说明城郊温差变大,城市温度升高,空气上升加剧,暴雨频率增加;热岛效应导致风从郊区吹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则郊区吹向城市的风力加大,可能使风沙活动加强;热岛效应对水资源供应和雪灾影响小。选C。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地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 B.珠江三角洲 C.东北平原 D.辽东丘陵 【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种植甘蔗、桑树,甘蔗、桑树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四个选项中只有珠江三角洲符合条件。选B。学科网 5.某房地产开发商计划把甲处果园建成高级住宅区,其理由是( ) ①沿河分布,地形平坦,利于耕种 ②地势较高,依山傍水,通风、采光条件好,风景优美 ③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 ④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在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较高,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并且靠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又远离工业区,适宜兴建高级住宅区。选D。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分布图。该城市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焦柳铁路线,穿过该城市多采用高路基(如图二)或公路涵洞的方式。读图完成6~7题。
6.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铁路交通 D.水运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意,该地“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结合图一可以看出,水运是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 7.在当时条件下,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为( ) A.形成立体交通,对城市交通干扰小 B.防城市内涝 C.阻止行人穿行 D.夯实地基,防止地面下沉 【答案】 A 【解析】铁路线穿过城区设计成高路基或公路涵洞的形式,是为了减少铁路给两侧带来的交通阻隔,减小对城市的交通干扰。 城市扩展强度指数是指某空间单元在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土地利用扩展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数字越大,表示扩展越快。下图表示1986-2011年北京市各圈层城市空间扩展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完成8~9题。
[来源:学科网] 8.北京市城市建设( ) A.1991-1996年集中在三环路以内 B.1996-2001年四环路内逐渐填满 C.2001-2006年又是一个高峰时期 D.2006年以后六环路以外建设迅速 【答案】 C 【解析】通过读图分析,1991-1996年四环五环间扩展强度指数较高,说明这期间城市建设应集中在四环五环以内,A错误。1996-2001年,城市各圈层扩展强度指数都较低,说明这期间城市建设较少,城市建设扩展速度慢,并不能说明四环路内逐渐填满,排除B。图中2001-2006年的扩展强度指数较高,说明这期间城市建设扩展快,又出现一个高峰期,C正确。2006年以后六环外扩展强度指数低,说明六环路以外城市建设较少,城市建设速度较慢,D错误。 9.随着北京城市空间扩展( ) A.二环路内人口流动量迅速的减少 B.居住区主要迁移到二环三环间 C.中心商业区迁移到四环五环间 D.五环六环间人口密度不断增大 【答案】 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五环到六环扩展强度指数较大,说明这个圈层内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空间扩大到五环六环,五环六环间人口密度应该在不断增大,D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二环路内距离市中心近,北京还没有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市中心人口流量仍然较大,不可能迅速减少,A错误。图中并未显示居住区位置的变化,B错误。中心商务区仍然位于市中心,四环五环位于城市外围,排除C。 10.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且布局合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a、b、c表示的功能区,并说明理由。 (2)因城市发展需要,现欲在甲处规划建设一钢铁厂,请说明其布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哪地最有必要兴建绿化带?请说明理由。 【答案】
(2)合理。
(3)③地。绿化带应建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图中①③两处应建绿化带,①处有天然的河流作为防护带,所以最有必要建绿化带的地方是③地。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功能区位于市中心,属于商业区;b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大,并且位于商业区以外,应为住宅区;c功能区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且靠近河流、铁路、公路,交通便捷,为工业区。 第(2)题,兴建钢铁厂要结合钢铁工业布局原理进行分析。 第(3)题,绿化带应设置在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在带内加以绿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居住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