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四一)

 江山携手 2016-05-05

 

五、咏物

 

咏物诗是古代诗歌中的一大类,又叫体物词(诗),到了后来更是有专门的咏物诗词集,比如说北宋江临川谢逸有《咏蝶》三百首,人称谢蝴蝶。清人洞阳仙人《翠寒巢体物词》,朱彝尊《茶烟阁体物词》,茹敦和《和茶烟阁体物词》等等。前些年丰城毛静收集整理《历代咏风筝诗》。咏物不一定就是咏普通的物,也可以是一种现象或其他,如清人宋荦题《桃花扇传奇》[i],有一种特殊的咏物诗,叫咏落花,这是一种奇特的咏物诗,古往今来很多大家都写过,成了一种风气。如袁枚、唐寅、沈周、黄仲则、文廷式、李蓁非等名家大家都写过《落花诗》。落花诗其实不能归到咏物诗里面,更多的是感事。如文廷式的落花诗,实际上是影射珍妃的死。题画诗,有一部分也是咏物诗。古代咏物名篇很多,历代以咏物名世者也不少,如南朝梁诗人沈约就有很多咏物诗,如《咏月诗》、《白云诗》、《咏雪诗》、《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咏湖中鴈诗》等[ii]。咏物诗如何写?我们在谈律诗的律法的时候,重点提到过说杜甫咏物律诗多是递进式的,先描述所咏物的特点,然后递进联想感慨,这是律诗的不二法门,下面我们再举几首古往今来咏物名篇,看符不符合普遍规律以及各有什么特别手法。以咏物成名的,莫过于唐宜春人郑谷,因咏鹧鸪出名,人呼郑鹧鸪。郑是咸通十哲之一,咏鹧鸪诗有三首,其中《鹧鸪》云: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鹧鸪因其鸣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常借其声以抒写逐客流人之情。郑谷咏鹧鸪不重形似,而着力表现其神韵,正是紧紧抓住这一点来构思落墨的。“暖戏烟芜锦翼齐”,开首着一“暖”字,便把鹧鸪的习性表现出来了。“锦翼”两字,又点染出鹧鸪斑斓醒目的羽色。古人对山鸡(雉)的评价是很高的,在《诗经》中就有关于雉[iii]的记载,后来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就叫吕雉,晋潘安有《射雉赋》,所以这里诗人把鹧鸪比作山鸡。诗人并没有对鹧鸪的形象作工雕细镂的描绘,而是通过写其嬉戏活动和与山鸡的比较作了画龙点睛式的勾勒,从而启迪人们丰富的联想。首联咏其形,以下各联咏其声。然而诗人并不简单地摹其声,而是着意表现由声而产生的哀怨凄切的情韵。青草湖,即巴丘湖,在洞庭湖东南;黄陵庙,在湘阴县北洞庭湖畔。传说帝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从征,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这一带,历史上又是屈原流落之地,因而迁客流人到此最易触发羁旅愁怀。这样的特殊环境,已足以使人产生幽思遐想,而诗人又蒙上了一层浓重伤感的气氛:潇潇暮雨、落红片片。荒江、野庙更着以雨昏、花落,便形成了一种凄迷幽远的意境,渲染出一种令人魂消肠断的氛围。此时此刻,畏霜露、怕风寒的鹧鸪自是不能嬉戏自如,而只能愁苦悲鸣了。然而“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反复吟咏,似又象游子征人涉足凄迷荒僻之地,聆听鹧鸪的声声哀鸣而黯然伤神。鹧鸪之声和征人之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这二句之妙,在于写出了鹧鸪的神韵。作者未拟其声,未绘其形,而读者似已闻其声,已睹其形,并深深感受到它的神情风韵了。正道出这两句诗的奥秘。五、六两句,如果再一味摹描下去,则又落入俗套,这里诗人赶紧宕开,从鹧鸪转而写人,其实人与鹧鸪交融,句句不离鹧鸪之声,承接相当巧妙。我们在谈律诗的章法中就说到起承转合,这就是转笔。“游子乍闻征袖湿”,是承上句“啼”字而来,“佳人才唱翠眉低”,又是因鹧鸪声而发。佳人唱的,无疑是《山鹧鸪》词,这是仿鹧鸪之声而作的凄苦之调,便难以自持了。诗人选择游子闻声而泪下,佳人才唱而蹙眉两个细节,又用“乍”、“才”两个虚词加以强调,有力地烘托出鹧鸪啼声之哀怨。这两个字就是我们谈炼字和诗眼中强调过的经过锻炼的诗眼。在诗人笔下,鹧鸪的啼鸣竟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了。在这里,人之哀情和鸟之哀啼,虚实相生,各臻其妙;而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最后一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诗人笔墨更为浑成。“行不得也哥哥”声声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这是颇富想象的。“湘江阔”、“日向西”,使鹧鸪之声越发凄唳,景象也越发幽冷。那些怕冷的鹧鸪忙于在苦竹丛中寻找暖窝,然而在江边踽踽独行的游子,何时才能返回故乡呢?终篇宕出远神,言虽尽而意无穷,透出诗人那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清代金圣叹以为末句“深得比兴之遗”(《圣叹选批唐才子诗》),这是很有见地的。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难怪世人誉之为“警绝”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明显的递进,且一联一递进,一层一竟界。

可与郑谷《鹧鸪》诗争一高下的要算郑谷晚后四百多年的元朝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的《芦花被并序》:

采得芦花不涴尘,绿蓑聊复籍为茵。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这首诗前面有小序,交代了芦花被的来源:“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曰: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三五两句交代清楚了,因为诗人过曾经发生过宋江造反的梁山泊,看到一位渔翁的芦花被,就心生羡慕,要用自己的“鸳鸯绸缎被”跟他换,没想到老渔翁是一个隐居的高人,他也知道贯云石的诗名,回答他:你喜欢我的清雅,行!拿诗来换!贯云石于是写了这首诗给渔翁,渔翁也送他芦花被,并且不肯接受他的“鸳鸯绸缎被。”起句直接点题,这里“尘”有多义,既指灰尘也指世俗之气。二句直承,不但渔翁用的是“不涴尘”的“芦花被”,连垫的席子也是“不涴尘”的芦苇席。二联振起,由“芦花被”想到拥被入梦时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江湖之上,秋风起芦花似雪,连梦都是香的。“秋无际”“雪满身”是诗之眼,经过锻炼的警句。三联再递进,既是写芦花芦苇,也是自况况人,天地湖泊渔翁和作者已融为一体。尾联带回到现实,但又不完全是现实,将似人的手法嘱咐“鸳鸯绸缎被”,你不要妒忌,你可以随着渔翁徜徉于山水之间,在小船的“咿哑”声中体会冬天的远去春天的到来。全诗展示了诗人与渔翁安贫乐道,潇洒任性的高雅情趣。我们从中看到傲岸、放浪、率真。这里的“芦花被与鸳鸯被”已经不是肉体上之舒适感受,而是脱离了原有精神羁绊之后,置身于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下亲历身心交融、自己与大自然交融的天人合一状态,即自己追求的目标与实际状态之偶合下的情境。这首诗眼下有什么借鉴意义呢?时下我们身处一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有女生为了要坐几天高级轿车宁愿出卖十夜青春,而公务员为什么报考的人与日俱增?为什么大学教授都要有行政级别?为什么医院也有市级县级院长?为什么也有厅局级和尚道士?娱乐场所内的最慷慨的消费者是什么人?

贯云石这首名著同样是递进,也同样是先描写后感叹,只是与郑鹧鸪一样,夹叙夹议,更趋严密罢了。同时我们体味到咏物诗不但要有章法,要有状物寄意还要注意,咏物诗关键是要抓住所描对象(物)的特点,用传神的笔墨简单地勾勒出来。前贤说,题咏不窘于物象。“咏物诗刻露不如神韵”(沈德潜《唐诗别裁》)。咏物诗无不咏人咏情,没有不因物寄意的,单纯以物咏物,绝不是一首好的作品。汉代班姬有《团扇》诗是咏扇子的佳作: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桃叶《答王团扇歌三首》: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青青林中竹,可作白团扇。动摇郎玉手,因风托方便。

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遮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

明才子唐寅也有一首《纨扇》诗: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三个人的咏团扇有共同点,一是说其形质,二都是说到时光与炎凉。但又各都有侧重,班姬的是千古名篇,从材质到功用然后引申到恩义。桃叶的基本上是学班姬的,但末一章重点放在扇的遮面这一非主流功用上描写。唐伯虎的基本上没写扇子本身,而是重点放在“逐炎凉”上面。三人一比较,班姬就高出后两者多多,不唯开肇之功甚伟,而且可以牢笼后两者。

明冯梦龙《笑府》载前人一首《叨叨令·咏虐》:

冷来时冷的在冰凌上卧,热来时热的在蒸笼里生,痛时痛得天灵破,战时节战的牙关挫,真个是害杀人也么哥,真个是寒来暑往人难过。

其时冷时热、冷热交替,写得如形绘影,清金坛民女贺双卿也有一首咏虐词《薄幸》异曲同工:

依依孤影,浑似梦、凭谁唤醒!受多少、蝶嗔蜂怒,有药难医花症。最忙时,那得功夫,凄凉自整红炉等。总诉尽浓愁,滴干清泪,冤煞峨嵋不省。    去过酉、来先午,偏放却、更深宵咏。正千回万转,欲眠仍起,断鸿叫破残阳冷。晚山如镜,小柴扉烟锁,佳人翠秀恹恹病。春归望早,只恐东风未肯。

我们前面说过,咏物诗要在为沾不脱间方妙,如明清之际的傅山《月画》:

    月画槐枝作老梅,离奇一笔拂窗开。解衣画史三更醒,梦自罗浮香里来。

诗人从月映槐树想到老梅树,再想到画,正是不沾不脱。我们再来看看今人的作品,如冲虚先生咏物,如咏镜“自家面目何曾见,只辨他人丑与妍。”咏尺“量长量短分明甚,终世何曾把自量”,咏汤钵“只见不平声唧唧,何曾心地得清凉”,咏贪“香饵一吞无计脱,饱时反不似饥时”俱拟人感怀,都是不沾不脱,无一不捏拿好处。

如居庸诗社江南雨先生的《咏茶几首》:

最是环妃赐浴初,华清池畔晚风徐。寻常一点烟霞色,画作丹青总不如。(《贵妃红》)

太姥山高清露寒,烟霞深处植幽兰。乍舒乍卷还羞涩,素面佳人未许看。(《咏白茶之白毫银针》)

天青地白性微寒,韵到三分胜牡丹。非是地偏心自远,春风原不在长安。(《咏白茶之白牡丹》)

茶斟清澈并橙黄,相坐红尘细味长。一盏应须七分满,三分留待话沧桑。(《咏白茶之寿眉》)

如小石源的《十二生肖·鼠》:

一自猫爷醉,世间多此物。大小虽殊形,贪性无少别。小者住田垅,惯穿野人堞。夜夜窥昏灯,时时畏追慑。某日逢太佬,殷殷诉委屈。太佬但频嗤,弄须示轻蔑。老子居官仓,逍遥度岁月。诗经为命名,唐诗为立说。饥餐海关税,渴饮救灾血。区区几千亿,仅够一年餮。糟糠脸太黄,三奶何必妾。岂不备后忧,通洋有关牒。子女多移民,弟兄早勾结。管他仓廪空,管他府库竭。华厦广连云,岂会一朝没?小者谨受教,呼类附英杰。

诗中没有针针于老鼠形态的描写,而是把他引申到贪婪的硕鼠上作文章,同时的《牛》、《虎》、《兔》、《龙》、《蛇》[iv]等等也都是紧贴现实,咏物咏史,讽刺等融为一炉。

我们再来看台湾王淑芳女史的咏《风筝》:

风大亦何惊,凌云抱志行。谁知手中线,误了几多程。

这首小诗并不是单纯的咏物,而是从风筝的线想到世上的人情。

《萤》之二:

天星謫世守三更,餐露凌虛自有情。燃腹示君誠可表,欲教肝膽照分明。

这首也是王女史的咏物诗,已跳出一般的咏物,从萤火虫腹部透亮想到人的忠义肝胆。

上面说到落花诗已从单纯的咏物分化出来,成了一种别有寄托,另写怀抱的诗,如清袁枚的《落花诗》[v]与晚清文廷式的《落花诗》[vi]已非单纯咏物了,而是影射发生在紫禁城里面的一系列的事,包括西太后、包括光绪、包括珍妃,甚至整个清王朝。蓁非先生的《落花诗》[vii]与文诗一脉相承,其旨意不言自明。

 



[i]题桃花扇传奇(清·宋荦)

血作桃花寄怨孤,天涯把扇几长吁。不知壮悔高堂下,入骨相思悔得无?

陈吴名士镇周旋,狎客追欢向酒边。何意扬尘东海日?江南留得李龟年。

   

[ii]咏特诗一组(南朝梁·沈约)

应王中丞思远咏月诗

月华临静夜。夜静灭氛埃。方晖竟户入。圆影隙中来。高楼切思妇。西园游上才。网轩映珠缀。应门别录苔。洞房殊未晓。清光信悠哉。

 

和王中书德充咏白云诗

白动自帝乡。氛氲屡回没。蔽亏昆山树。含吐瑶台月。秋风西北起。飘我过城阙。城阙已参差。白云复离离。皎洁在天汉。倒影入华池。将过丹丘野。时至碧林垂。九重迎刀燕。万里送翔螭。

 

咏雪应令诗

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婵娟入绮窗。徘徊鹜情极。弱挂不胜枝。轻飞屡低翼。玉山聊可望。瑶池岂难即。

 

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

范金诚可则。摛思必良工。凝芳自朱燎。先铸首山铜。瓌姿信嵒崿。奇态实玲珑。峯嶝互相拒。岩岫杳无穷。赤松游其上。敛足御轻鸿。蛟螭盘其下。骧首盼层穹。岭侧多奇树。或孤或复丛。岩间有佚女。垂袂似含风。翚飞若未已。虎视郁余雄。登山起重障。左右引丝桐。百和清夜吐。兰烟四面充。如彼崇朝气。触石绕华嵩。

 

咏湖中鴈诗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回翔。唼流牵弱藻。敛翮带余霜。羣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iii]雄雉(《诗经·邶风》)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iv] 牛(李汝启)

十二排名丑,品貌却温端。眠处佳城卜,函关紫气蟠。当初伴织女,银汉渡若船。千亩实千箱,残阳卧如磐。低头只觅草,摇尾但随倌。皮骨熬胶冻,皮革御重寒。割肝索胆宝,剔筋制肉干。角充南海犀,鞭化壮阳丸。献尽一身宝,忽蒙不白冤。血中藏病毒,奶含聚氰胺。(疯年病与三鹿奶粉案)食之得疯疾,饮之石结团。坑杀复焚尸,惨痛不忍观。种种何止此,闻之令怀酸。世情多如是,令人起长叹:官商所作为,只为一字贪。空有双双角,难刺世之奸。

忆昔南山住,密林任悠游。一吼山动摇,再吼鸟兽愁。三吼风云变,天地为之幽。美名赠山君,家族遍神州。华南复东北,随处见雄遒。近来半世纪,存殁渐成忧。取皮蒙宝座,浸骨入酒瓯。胆鞭为至宝,焉能世间留。山中空荡荡,画上徒纠纠。假威既非狸,称王只剩猴。偶然见病影,只在铁笼囚。突然传喜讯,睹君在山头。写真传铁证,斑斓镜底收。网民生疑窦,武二启明眸。林官虽称是,法庭判姓周。(周正龙华南虎照事件)君迹从此逝,青史忆风流。

小字号乖乖,可爱不须证。唇豁常露齿,跑步作跳蹦。尾短无须夹,毛长何必整。善妒目双赤,惯聆耳长并。折桂霜魄明,杵药蟾宫静。童话最可亲,勇斗灰狼胜。一死换孤悲,狐死功狗竟。田径输山龟,千秋留笑柄。羡彼智商高,巧窟营三境。一窟营庙堂,时得君王幸。出则假王威,州县唯从令。二窟营商家,日得斗金进。厚利加氰胺,管他群儿命。三窟营欧美,绿卡随身应。闻有风吹草,身藏渺无影。呜呼公虽智,盈亏有天定。

 

[v]落花诗十五首(清·袁枚)

江南有客惜年華,三月憑欄日易斜。春在東風原是夢,生非薄命不為花。仙雲影散留香雨,故國臺空賸館娃。從古傾城好顏色,幾枝零落在天涯?

也曾開向鳳皇池,去住無心鳥不知。掃逕適當風定後,卷簾可惜客來時。肯教香氣隨波盡,尚戀春光墜地遲。莫訝旁人憐玉骨,此身原在最高枝。

風雨瀟瀟春滿林,翠波簾幕影沉沉。清華曾荷東皇寵,漂泊原非上帝心。舊日黃鸝渾欲別,天涯綠葉半成陰。榮衰花是尋常事,轉為韶光恨不禁。

小樓一夜聽潺潺,十二瑤臺解珮環。有力尚能含細雨,無言獨自下春山。空將西子沉吳沼,誰贖文姬反漢關。且莫啼烟兼泣露,問渠何事到人間。

不受深閨兒女憐,自開自落自年年。青天飛處還疑蝶,素月明時欲化烟。空谷半枝隨影墮,闌干一角受風偏。佳人已換三生骨,拾得花鈿更黯然。

后土難埋一瓣香,風前零落曉霞妝。丹心枉自填溝壑,素手曾經捧太陽。疏雨半樓人意懶,殘紅三月馬頭忙。莫嫌上苑遮留少,宰相由來鐵石腸!

似欲翻身入翠微,一番烟雨寸心違。粗枝大葉無人賞,落月啼鳥有夢歸。垂釣絲輕飄水面,踏青風小上春衣。勸君好認瑤臺去,十二湘簾莫亂飛。

玉顏如此竟泥中,爭怪騷人唱《惱公》?茵溷無心隨上下,尹邢避面各西東。已含雲雨還三峽,猶抱琵琶泣六宮。花總一般千樣落,人間何處問清風?

不妨身世竟離群】,開滿香心已十分。小院來遲烟寂寂,深春坐久雪紛紛。人間歌舞消清晝,天上神仙葬白雲。飄落洞庭波欲冷,一枝玉笛吊湘君。

裁紅暈碧意蹉跎,子野聞歌喚奈何。早發瓊林驚海內,倦開江國厭風波。漢宮裙解留仙少,梁苑妝成墮馬多,天女亭亭無賴甚,苦將清影試維摩。

金光瑤草兩三莖,吹落紅塵我亦驚。讓路忍將香雪踏,開窗權當美人迎。蛛絲力弱留難住,羊角風狂數不清。昨夜月明誰唱別,可憐費盡子規聲。

紅燈張罷酒杯殘,不照笙歌月亦寒。此去竟成千古恨,好春還待一年看。金鈴繫處堤防苦,玉匣開時笑語難。擬囑司風賢令史,也同修竹報平安。

剪彩隨宮事莫論,天涯極目總消魂。旗亭酒醒風千里,牧笛歌回水一村。游子相逢終是別,美人有壽已無恩。流年幾度殘春裏,潮落空江葉打門。

升沉何必感雲泥?到眼風光剪不齊。愛惜每防鶯翅動,飄零只恨粉墻低。高唐神女朝霞散,故國河山杜宇啼。最是半生惆悵處,曲闌東畔畫堂西。

怕過山村更水橋,休論鳳泊與鸞飄。容顏未老心先謝,雨露雖輕淚不消。小住色憑芳草借,長眠魂讓酒人招。司勛最是傷春客,腸斷烟江咽暮潮。

 

[vi] 落花诗(清·文廷式)

三月春光已路歧,夕阳欲下故迟迟。风云将起天犹醉,荆棘满庭人未知。表鹤归还彷佛,石门燕啄自逶迤。曹公信有英豪概,为听胡笳赎蔡姬。

锦瑟凄凉不上弦,荒芜莽莽但飞烟。青门道上闻么凤,蜀帝山中化杜鹃。愁极更无天可寄,恨深才信海能填。铜仙泪点消磨尽,况感西风落叶蝉。

高楼送客几沉吟,雨化横风直至今。三月焚秦非浩劫,千年思沛亦雄心。关门不限金薇远,山色惟怜玉垒深。叵耐玉人消息断,堆烟帘幕总沉沉。

翩然青鸟下瑶台,萧飒蛾眉亦可哀。运去六龙成代谢,年衰八骏岂从来。灵和柳色朝朝变,玄武签声夜夜催。早晚人间金碗出,昆明空认劫前灰。

仙山楼阁气葱茏,玉座虚无杳霭中。忽漫游乘三里雾,有时声入步虚风。瑶琴宝瑟暗尘掩,碧海青天无路通。河汉槎浮今不见,御沟珍重水流红。

蝶梦方酣未易醒,韶华一瞬数阶蓂。明皇富贵惊秋雁,炀帝头颅殉冷萤。夜月祇教梅蕊白,春风不为柳条青。道人冷眼荣枯事,覆水从渠不返瓶。

转徵移宫调苦辛,徘徊重向曲江滨。莫随流水终归海,尚有馀香不算尘。吴苑风光看草长,楚骚哀怨有兰纫。一声么凤临窗唱,愁绝青门道上人。

驻颜无奈水千波,写恨聊凭墨十螺。结绮楼成随客至,阿房宫矗楚人过。神山樱蕊奇光吐,海外玫瑰宝靥多。一样秋风有摇落,南强北胜误谁何。

鸟道鲸波各问途,吴宫楚幕共巢乌。有情湖畔三生石,无用楼东一斛珠。清暑殿边开菡萏,龙山会上把茱萸。萧疏葵麦重来处,嬴得刘郎一叹吁。

艳歌最好踏春阳,璧月琼枝夜未央。万里河山歌舞地,百年门户绮罗香。头鹅宴後开金帐,乳燕栖时近画梁。谁向秋霜明镜里,一花一叶悟兴亡。

曾与松筠共暑寒,愁红怨紫不堪看。邯郸道上无遗枕,神武门前早挂冠。月缺尚应怜顾兔,云深何处觅青鸾。伤春感事浑如梦,便拟还山习大丹。

年光眨眼若飞鸟,老大无心犹狎鸥。野木参天日黯黯,长江拍岸风悠悠。薛萝已堪荫门壁,诗酒不烦多唱酬。五湖烟水莽空阔,去去稳泛鸱夷舟。

 

[vii]用随园原韵(李蓁非)

春来何事竞繁华? 日下阑干影易斜。去去无须迷旧雨,年年如此泣残花。和泥香嘴衔新燕,带怨园林病小娃。一片风声帘外起,好随芳草到天涯。

飞过红楼又碧池,半生零落有谁知?飘残幽绪无人处,咽断蛩声梦醒时。扑上画裙无奈懒,做成春景已嫌迟。寄语东风休暴虐,月华明后只空枝!

偶入庭园偶出林,月明檐静夜沉沉。自嫌枝叶遮媚眼,愿进绒窗慰素心。瘦燕娇莺谁知己?黯风凄雨尽光阴。前尘回首浮烟里,浅草崇墉恨不禁。

小溪流水春潺潺,僵卧时闻响佩环。明月不来聊独语,馨香欲断倚空山。忍抛骨肉酬知己,斜掩啼痕辞汉关。太息东风无主意,飘飏不共上云间。

只贪撷采未知怜,娇女芸窗自计年。浸透雨珠添香气,飘浮草树化云烟。供瓶谁问纵横落,插鬓人怜左右偏。试去池塘窥瘦影,尺鱼片水倍萧然。

吹回春梦早风香,带得残红助晓妆。枝上婆娑失倩影,檐前零落畏骄阳。追随燕尾掠云急,打点辞春归去忙。莫道美人不爱死,要留深恨系人肠。

风已消停雨已微,春虽留住命难违。风尘落落谁为偶,玉骨珊珊人病归。绿草含烟春送暖,青山欲暮泪沾衣。伤心更是黄昏后,云散碧霄鸟不飞。

一痕凉月小庭中,九十春光付此公。照影羞从菱镜里,避人长在粉墙东。几经丝雨敲残梦?要斗芳菲去汉宫。好伴妆台消永昼,一开帘巾莫便东风。

随风飘堕总成群,留在枝头只二分。铃系红丝方振振,莺啼翠叶早纷纷。绝无泪涕繁如雨,仅有衣裳灿似云。醉拍栏杆狂拍手,世间无赖是东君!

啼烟咽露怨蹉跎,梦里繁华剩几何?莫上画楼夸锦绣,还从萍沼托微波。春来风雨江山老,世上园林荆棘多。欲学蠹鱼埋书叶,余香又惹人挲摩。

绿浓细叶墨添茎,飘坠黄沙梦未惊。错认翩跹雪狸戏,以为蛱蝶女郎迎。林荫俯仰风常小,水面浮沉影太清。便令草根能稳卧,难堪杜宇一声声。

杨枝低亚柳绵残,春已阑珊候尚寒。长笛晓吹随影落,画楼迟起卷帘看。消磨风雨情甘分,收拾春光事有难。岂是终生爱飘荡?榆钱难买一枝安。

埋玉销香事漫论,娉婷倩女惯离魂。红消寒食清明雨,绿遍山南水北村。戏扑画帘非市宠,来依芳草想酬恩。满楼凉月人声寂,槐影扶疏水抱门。

  心在云霄身在泥,飘飏难与白云齐。翻飞陌上人怜小,越值风狂不肯低。枝叶已繁炎夏至,晴明可保林鸠啼。江南底事春归早?万里苍茫夕照西。

  油蓝江水涨平桥,香染流云素影飘。半夜有风愁思远,一春无雨泪痕消。再难绿叶枝头笑,欲向青枫江上招。闲倚阑干看零落,夕阳愁绝广陵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