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诗词
1、题秋江独钓图
作者:(清)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雨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诗文赏析: 描写了一个人孤独地在江边垂钓,钓的是一江的秋意。这首诗描写秋天的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
一个渔人、一件蓑衣、一顶斗笠、一叶清舟、一枝鱼杆,渔人一面唱歌,一面喝酒,逍遥中深藏着几许萧瑟、孤寂。
2、小儿垂钓 作者:(唐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赏析:这首《小儿垂钓》,描写的是一个蓬头孩童学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
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过路的人问路时连忙远远地招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本文似一枝
清丽的出水芙蓉,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真纯、无限童趣。
3、临洞庭上张丞相
作者:(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歌咏洞庭湖景色的名篇。前段描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
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景象,气势雄伟,形象鲜明,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后部分
再由眼前景物触发转向抒情。诗人面对浩淼无垠的湖 水,想到自己功名未遂,空有出仕
的愿望,无人引荐,就好像欲渡洞庭而无舟船一样,希望张九龄援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
自己的心愿。全诗“体物写志”,表达了希望有人援引他入仕从政的理想。诗人托物抒怀,
曲笔擒旨,于浩淼阔大、汹涌澎湃的自然之景中,流露了心声。含蓄委婉,独标风韵。
4、旅宿
作者:(唐)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诗文赏析:描述了作者在旅馆热切思念家乡的情怀。诗人客居旅馆,无良友为伴,孤独
中为乡愁所苦。“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描写了作者思乡情切,幽愁满怀,因路途
遥远,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夜间梦见自己回到了家中,梦醒时分天已大明,表达出对
家乡深沉的思念。最后两句似乎跳出了乡愁,艳羡门外沧江鱼船的清闲自在,其实是借
他乡之物,更曲折地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
5、渔翁
作者:(唐)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诗文赏析:这首诗寄托了诗人的心情意趣,一句一个场景,连续转换,流畅
活泼,生动之至。把诗人所向往的那种遗世独立、回归自然、无拘无束、自由
自在、 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现出来。应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①本篇作于永州。西岩大约是永州的西山。②湘:湘江之水③欸乃:象声词,一说指船桨声,一说是人长呼之声。
6、桃花溪
作者:(唐)张旭。唐代书法家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文赏析:这是作者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由
远而近,远处描写了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静止的桥飘逸在烟中,如
虹般临空而飞,忽隐忽现,似有似无;“野烟”袅袅娜娜,缠缠绵绵,
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描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
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
7、江村即事
作者:(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文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江村眼前情事,但诗人并不铺写村景江色,而是
通过江上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心理活动,反映江村生活的一个侧面,
写出真切而又恬美的意境。“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
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
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
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
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但是,不系船能安然入
睡吗?这就引出了下文:“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这两句
紧承第二句,回答了上面的问题。“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前后呼应,
一放一收,把意思更推进一层:且不说夜里不一定起风,即使起风没有缆,
住的小船也至多被吹到那长满芦花的浅水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里诗人并没,
有刻画幽谧美好的环境,然而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和江村宁静优美的景色跃然纸上。
8、兰溪棹歌
作者:(唐)戴叔伦。唐代诗人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诗文赏析: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
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柳捎头,光泻兰溪,细
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
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
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丰富的韵
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
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溪景诚然至美。
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半夜鲤鱼来上滩” 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
“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
拔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这首诗从头到尾没有
写“人和“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明丽动人,月色清爽
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花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