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藻管窥——中华传统诗歌创作漫谈(二稿)(四八)

 江山携手 2016-05-05

二一、口占

 

口占有时也叫口号,指即兴作诗,不打腹稿,随口而出。前面谈到了捷才如宿构就是这样的。例如诗题中标口占一绝口占一律云云。一般是考验一个人的急才。只要平素有了积累就不怕。史上最有名的口占诗要算是曹子建的《七步诗》[i],李白也是急才,常常口占。据说在唐玄宗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立即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ii]。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苏颋年五岁,裴谈过其父。颋方在,乃试诵庾信《枯树赋》,将及终篇,避“谈”字,因易其韵曰:“昔年移树,依依汉阴。今看摇落,凄凄江浔。树犹如此,人何以任。”谈骇叹久之,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不但裴谈要骇叹,千载以下的我们也要骇叹,一个五岁小孩,不但会背《枯树赋》这样的名篇,还能急就时为了避讳将前贤的诗立即换韵修改出来,当下有几个“大诗人”能作得到?唐人刘餗《隋唐佳话》载薛道衡出使南朝,值人日一起赋诗,起头吟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三年”,南朝文士笑他:“这是什么话?谁说这个北方佬会诗?”待他吟出“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满座无声,齐叹:“盛名之下无虚士。”

据冯梦龙《古今谭概》载,韩溥与韩洎都擅诗文,但韩洎有些看不起哥哥,曾对人说:“我哥哥的文如绳子系于门轴的草屋,仅仅能遮风蔽雨,我的文章才是造五凤楼手段。”溥听了笑笑,恰巧有人送蜀笺,溥于是随手就题了一首诗给弟弟:

    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人自浣花头。愚兄得此全无用,助你添修五凤楼。

据载齐郁林王时有一颜氏女,由于丈夫嗜酒,父母把她强取回家,后来入宫就职。一个春夜,皇帝命后宫司仪韩兰英为颜氏作诗。韩兰英奉诏,即席赋诗一首:“丝竹犹在御,愁人独向隅。弃置将已矣,谁怜微薄躯?”皇帝听后大受感动,下令放颜氏出宫。并不是所有的口占都是佳话,明才子解缙就差点因口占惹下了杀身之祸,据冯梦龙《古今谭概》载,解缙去探访驸马,恰巧驸马不在家。公主久闻解学士大名,想一睹风采,便隔帘叫人留缙用茶。解缙索笔题诗道:

锦衣公子未还家,红粉佳人叫赐茶。内院深沉人不见,隔帘闲却一团花。

公主大怒,奏报父亲明成祖朱棣。幸好朱棣也不计较,笑道:“此等风流学士,见他怪做什么?”如果换了其他皇帝,这回项上人头恐怕不保。

我们还是来看《红楼梦》中是如何口占的吧!在第一回中说,中秋夜,甄士隐把贾雨村从葫芦庙请到家里饮酒,“当时街坊上家家策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贾雨村乘着酒意,狂兴不禁,吟道: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诗的前两句平乎,并无特色;后两句却透出气象不凡,抱负不浅。他一旦有出头之日,就要使“人间万姓仰头看”,你看这个落魄的穷书生名利之心多重,多热切,野心多大!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确有人在的。甄士隐极口称赞:“吾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可贺!可贺!”在甄士隐资助下,雨村进京赴考,果然十分得意,“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任了知府,平步青云了。还是在这一回贾雨村另有另外一首《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iii]

我们再看看今人的口占,如小石源主人的《夜读口占》:

夜静唯思远,灯昏坐对书。壁间无俗墨,荷叶动双鱼。

作者读书累了,静静地想想远方的朋友,为什么突然会想到这位远方的朋友呢?因为她亲手画的“荷叶双鱼图”就挂在书房的粉壁上,每睹画思人。这里虽然是口占,但画却一直挂在这里,这种思念的感觉一直在,这时口占出来只是适逢其会罢了!所以口占就是平素的积累,下面还会谈到。再看看另一首口占《插木芙蓉口占》:

斫卿门口枝,插我园边土。人隔重重山,花枝日日睹。睹花每思卿,思卿不能吐。日日对花枝,说尽心中苦。

插木芙蓉花虽然不是每天都会插,但是友人并没有忘却。看到手中的木芙蓉,联想到伊门口也有一树木芙蓉花,当初相识的时候花开得正美,现在伊门口的花怎么样了?而比花更美的人又怎么样了呢?这些都引起了作者的感慨,诗当然冲口而出了,想人不得见,只好对着能想起人的木芙蓉花表达对伊的思念之情!虽然也是口占,但同样有情绪蕴酿过程。再看下面这首《丁丑年南源插柳不成口占》,与上面这首都是异曲同工:

欲向园边插,遍寻不见枝。去岁双江上,随处拂行衣。隔岁翻疑梦,逢春又相思。明年双江上,乱絮飞向谁。

另外如《2010年元旦零点口占欲寄不能》[iv]、《零点接人贺春诗,时正看春晚,门外大雪,因口占》[v]等等。

我们再引一首网络作品,上海青蓉女史《丁亥除夕口占二绝与诸友贺岁》:

屈指相期第几轮,朝云苍狗感无垠。日斜还映梅边绿,为劝新诗漫咏春。紅襦化雪夜凝霜。好向千門共举觞。局促灯前春到眼,几人逐手拾流光。

续诗也算是口占的一种,比如流传甚广的一个故事,说有个草包秀才,看到满树的枇杷花开,摇头晃脑地吟出两句:“一棵枇杷树,两个大丫叉。”却续下下去了,这时欧阳修看到,续道:“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明代冯梦龙《古今谭概》载,唐子畏(寅)、祝希哲(允明)两人浪游扬州扮成道士到盐运史衙门募缘,御史让他们赋《卧牛石》,当时“唐先祝继,立就一律云”:

    嵯峨怪石倚云间,头角峥嵘势俨然。苔癣作毛因雨长,藤萝穿鼻任风牵。长眠不食溪边草,无力难耕陇上田。怪杀牧童鞭不起,笛声斜挂夕阳渐。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是口占,二是咏物,三是联句或者叫续诗。

从上面口占诗分析来看,我们也说到是平素积累,多读多写,掌握了创作技巧,对各类题材都有涉猎,到急用时信手拈来无不妙到好处。我们不排除有些口占是打好了腹稿的,比如李白赋《清平调》,他在奉招进宫这段时间难道不可以构思?据说共和某大家,每到一处好吟咏,实则早打好了腹稿,临时作口占状,故意留些破绽,让人信以为是急就,然后再润色之。最多的口占诗是模仿,这个模仿包括前人意境想似的名篇,更多的是自己平时的作品中类似的东西。如李白《游金陵凤凰台》据说就是模仿崔颢《黄鹤楼》[vi]诗。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剥皮诗”、“应制诗”、“应试诗”也有口占的成分。

有以口号的,如清吴汉槎《三月十二日河上口号》:

三月归鸿满塞天,流澌日暮尚凄然。自从身逐乌龙戍,不识春风二十年。

   


 

二二、分韵

 

分韵是文人雅士集会或宴乐时一种半命题(限形式)的作诗方式,分韵的方式有多种,有随意抓阄的,有引古人一名句依次分的,有某一个韵部里所有的同韵字,按照“抓阄”的次序分派给在场的人。比如《容斋随笔》记录一个分韵故事:曹景宗是当时的将军,作战有功,得胜还朝,梁武帝设宴犒劳他,令在座的人分韵赋诗。当时著名文臣沈约等都在场,大家分韵已毕,还剩“竞”“病”两个字。曹景宗是一介武夫,没有人看好他也能作诗,但是他喝醉了,执意要求也做一首,拜求不已,于是梁武帝就让他做。没想到曹景宗大笔一挥写道:“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试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霍去病是汉武帝时候的大将军,身为贵戚,屡建大功。这首诗把“竞”“病”二字用在押韵的地方,神化天成,当时的文臣都“惊嗟竟日”。这大概是最早的分韵作诗的记载了。说明在南北朝的时候,“分韵”的游戏已经相当成熟了,就连武将也能分韵做出好诗来。到唐朝分韵的作诗的故事就更多了,如白傅《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vii]如南宋张栻《安国晚酌葵轩分韵得成字》[viii]等等。宋人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分韵,有用韵,有和韵,有借韵,有协韵,有今韵,有古韵。”我们还是来看《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迎春道:“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迎春道:“既如此,待我限韵。”说着,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诗来,随手一揭,这首竟是一首七言律,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迎春掩了诗,又向一个小丫头道:“你随口说一个字来。”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说着,又要了韵牌匣子过来,抽出“十三元”一屉,又命那小丫头随手拿四块。那丫头便拿了“盆”“魂”“痕”“昏”四块来。宝玉道:“这盆门两个字不大好作呢!”

……于是先看探春的稿上写道是《咏白海棠限门盆魂痕昏》: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次看宝钗的是: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说着又看宝玉的,道是: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大家看了,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才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因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掷与众人。李纨等看他写道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看了这句,宝玉先喝起彩来,只说“从何处想来!”又看下面道:“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众人看了也都不禁叫好,说“果然比别人又是一样心肠。”又看下面道是: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看了,都道是这首为上.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

这一段把古人分韵的方法如何限韵如何品评作了详尽的描写。这里还提到评诗的一个标准“身分”“风流”“含蓄”“浑厚”。

清末评弹小说《天雨花》第二十二回:“想当初未得病缠身,拈题分韵常酬和,如今还有甚何人?”今人柳亚子《南社纪略·我和南社的关系》:“这一天,是在愚园吃午饭的,酒酣以后,分韵赋诗,有些兴会淋漓起来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宋后到明清以致南社,文人雅集是分韵是多么普遍的事。

我们上面谈古风时引用《小石源探春雅集夜饮得“雄”字》即分韵诗,其实这首诗前面有一小序说明分韵缘由:小石源探春雅集夜饮,仰翁嘱分韵,计座中十人,议以先师《啸歌集》中第一首五言律首联为韵,得“故里朝为别,雄州暮霭荒”十字,小李拈得“雄”字,其他人分别拈得其他九字。又如《哭姚茂初先生三首》之三:“晚景江湖野鹤孤,石源分韵记围炉。”[ix]说明作者与姚茂初先生他们在一起是常常分韵的。又如《访株洲诗友,茹彬、绿烟、文中、狂蜂夫妇招饮,座中谈时空维度等甚欢,并约以“有朋自远方来”分韵,拈得“有”字》:

羁身因利名,不向渌湘久。岁晏值公余,滨江寻胜友。电邀三五人,旗亭共呼酒。酒酣谈兴剧,形骸岂牵肘。四维渺若存,三六一度有?隔窗灯火明,长街纷竞走。

分韵的方式从上面介绍来看有多种多样,有随意抓阄的,有引古人一名句依次分韵的,有随便挑一韵部然后用里面韵字的,也的定了韵部然后从中任意抓取的,如《红楼梦》里描述的就是这一种,也有写不同韵部的,还有一种较少见,如拈出几个字赋几首的,如张栻《安国置酒敬简堂分韵得柳暗六春字》“柳暗六春”就得每字写一首:

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亩。永日省文书,呼客共樽酒。主人出尘姿,宛是灵和柳。行归帝所游,此地岂淹久。(柳)

公卧百尺楼,余子可下瞰。我每奉谈麈,汲古得探探。身外皆为余,此道要无憾。从渠梅雨天,阴晴递明暗。(暗)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夜堂发深藏,林立惊满屋。我亦苦嗜此,一见下风伏。何当载而归,妙策三十六。(六)

堂下列丝竹,堂上娱佳宾。相看夜未艾,乐此笑语真。风流今属公,我辈但逡巡。文章千古意,翰墨四时春。(春)

当然分韵诗毕竟限制了自由发挥,所有有过分韵经验的人,差不多都有宝玉之叹!所以古来没有多少名篇是分韵得来的,但也不能据此而否认分韵赋诗。

 



[i]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ii]清平调(唐·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iii]中秋对月有怀口占一律(清·曹雪芹《红楼梦》中贾雨村)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iv] 2010年元旦零点口占欲寄不能(李汝启)

近来心事欲无言,困卧深山对月圆(元旦值农历十六日)。好梦都因情去减,浓愁还共岁来添。年年此刻人难寐,处处今宵花易燃。有脚阳春随物候,钟声敲过又新年。

 

[v] 零点接人贺春诗,时正看春晚,门外大雪,因口占(李汝启)

一年今夜尽,台上往来新。依旧红梅赞,盈阶白雪明。多烹反季菜,好作顺天民。钟响知零点,和诗贺早春。

   

[vi]黄鹤楼(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vii]花楼望雪命宴赋诗(唐·白居易)

连天际海白皑皑,好上高楼望一回。何处更能分道路,此时兼不认池台。万重云树山头翠,百尺花楼江畔开。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冰铺湖水银为面,风卷汀沙玉作堆。绊惹舞人春艳曳,勾留醉客夜徘徊。偷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别有故情偏忆得,曾经穷苦照书来。

 

[viii]安国晚酌葵轩分韵得成字(南宋·张栻)

桐花三月寒,风雨满江城。使君晚被酒,千骑过友生。名谈宿雾卷,逸气孤云横。挥斥看墨妙,笑语皆诗成。人物有如此,尔辈赖主盟。更呼南邻客,共此樽酒倾。爱我庭下竹,头角方峥嵘。永怀冰雪姿,宁复世俗情。新篇一湔祓,凡木不足程。原言谨封殖,岁晚长敷荣。

 

[ix]哭姚茂初先生(李汝启)

国仇家恨有深悲,撒手何尝非最宜?死不放心唯女子,生能好色也男儿。凤池肇社成基柱,白首衣斑见孝思。衰草斜阳秋欲暮,寝门哭罢送公归。

半世糊涂半世痴,天成傲骨不宜时。平生最爱三杯酒,谆诲难忘一字师。切齿心伤何式案,深情血铸悼亡诗。他时若撰儒林传,江右名传《鸡肋》词。

晚景江湖野鹤孤,石源分韵记围炉。心存《天变》十年梦,名已功成几部书。长铗空弹谁劝酒,文章删罢自烹鱼。寒蝉况味真鸡肋⑩,料想他时我不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