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航海雄霸世界

 茂林之家 2016-05-06


造船术起源久远。

在原始社会,人类已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

千百年来,它始终是各个时代、各个国家以及各个民族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


当时中外商人所乘海船多为“宋朝制造”

中国造船历史悠久,远在两千年前的汉代,中国古代造船就达到了第一个高峰期,而且曾远航至南洋。发展到一千年前的宋代,我国古代造船业在技术与制造量上又登上一个新的高峰,造船工艺有了巨大进步,出现了很多造船业中心,反映了当时经济的巨大增长和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特别是海船的质量已达到领先于世界的高水平,为推动当时的经济发展和商品贸易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南宋时的大海船可载重几万石(一石约合现在的110斤,2万石就达千吨级以上),深阔各几十丈。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这种巨型的海舶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而且南宋时出现的具有优良水密舱结构的商船,即使从现代船舶的设计理论角度来评价,它的性能及工艺水平都是无可挑剔的。

正由于宋代造船业的发展和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制造”。“中国船”运载量大、稳定性强、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愿乘坐中国大海舶。而在唐朝时中外商人僧侣还多乘外国“蕃舶”。



清明上河图中所绘制的船只

宋代每年打造各式船只多达数千艘

北宋建都开封,每年需要大量漕船载运东南的粮食等货物。所以宋代在很多地方设立了造船场,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宋太宗至道末(997),各州岁造船三千三百三十七只



宋代海航航线之一


宋代对各地造船数量也有规定。如宋哲宗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就曾规定温州、明州等地每年定额建造船舶600艘。因此各地造船数量很多。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福建安抚使张浚曾上书宋高宗说已在福州造了千艘大海舶,准备航海至山东以从侧翼攻击金兵。

宋代先进造船技术独步世界

为了修理船只,宋代在金明池(开封西郊)建立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并创造运用了滑道下水的方法。

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比以前具有更多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装修更为华美,特别是开始使用指南针进行导航,开辟了航海史的新时期。宋代舟船船头小,尖底呈V字形,便于破浪前进;身扁宽,体高大,吃水深,受到横向狂风袭击仍很稳定;同时,结构坚固,船体有密封隔舱,加强了安全性。底板和舷侧板分别采用两重或三重大板结构,船上多樯多帆,便于使用多面风。大船上又都设有小船,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救生、抢险。每只船上都有大小两个锚。行船中也有探水
设备。这些极适合于远洋航行。


宋代造船业从设计到施工,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有了一套科学化的工作程序。能把载重多少作为设计指标,没有相当纯熟的工艺水平,显然是办不到的。当时设计船舶主要以载重多少石为准,再依据行江航海等实际需要,计算长度、宽度等等数据,画成“船样”(图纸)。并且估算用料若干,人工若干,共计造价若干,以便官府支拨钱粮。如船舶造得好,宋廷往往向别处船场颁发“船样”,命令仿造。载重量大的用料多而大,载重量小的用料少而小,久而久之,“大料”和“小料”就成了载重量大小的代名词。



宋代所造一般的海舶叫“客舟”,“长十余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可载二千斛粟”,“每舟篙师水手可六十人”。内部有独特的水密舱构造。客舟分三个舱:前一舱底作为炉灶与安放水柜之用。中舱分为四室。后舱高一丈余,四壁有窗户。“上施栏楯〔shǔn吮〕(即栏杆),采绘华焕而用帘幕增饰,使者官属各以阶序分居之。上有竹篷,平日积叠,遇雨则铺盖周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宋代海船设置了隔离舱,使用了称为“转轴”的桅杆,从而增强了战胜逆风恶浪的能力。在动力方面,除帆和桨外,南北朝时期陈代发明的踏车得到了推广和提高。



来源:网络, 太史瓷,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