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书画讲堂】俞丰| 古谱画竹秘要(三)

 河上居 2016-05-06


华夏书画讲堂
俞丰


序 言
本篇汇总古代主要竹谱和墨竹画论而成,大致按所讨论的内容归类,以清眉目,但其中亦难免有穿插互见的成分。古代墨竹画法、画论随时代而演变,故读这些画论,尤其需要注意结合时代风格加以辨析。
古谱画竹秘要
(三)
统论
元 · 张退公《墨竹记》
夫墨竹者,肇自明皇[1],后传萧悦,因观竹影而得意,故写墨君[2]。以左右叶分阴阳,梢根一向一背,雀爪[3]相依相靠。孤一迸二,攒三聚五。春夏长于柔和,秋冬生于劈刊[4]。天带晴兮偃[5]叶而偃枝,云带雨兮坠枝而坠叶。顺风不一字之铺,带雨无人字之排。传前代之法则,作后世之规矩。大抵竹观叠叶,树看生枝。扫叶者尖不似芦,细不似柳,三不似川,五不似手。写枝者嫩不直立,老不斜撼[6],干不鼓架[7],节不鹤膝。攧[8]竹者不可太速,太速则忙,忙而势弱;不可太慢,太慢则迟,迟而骨瘦。又不可肥,肥而体浊;亦不可瘦,瘦而形枯。亦不可长,长而辽窎[9];亦不可短,短而寒躁。叶要轻重相间,枝宜高下相得。得之心,应之手,心手相迎则无不妙矣。若斯者动秀士之吟情,引骚人之咏句,若不识其机,无能得其意。节若翘鹤,势若匙柄。取多意之巧,叠叶如排戟;顺四时之气,写枝似卧龙。节不厌高,如苏武之出塞;爪不厌乱,若张颠之醉书。布势,体似玉龙;舞势,形如金凤。嫩叶柔梢,不带雨而披风;苍枝老节,须傲霜而擎雪。老嫩兮分竿梢而枯润,风雨兮取枝叶而偃垂。六七八十兮成丛成簇,一二三五兮靠岸偎堤。或垒或叠,叶如鸟翼可排;或曲或直,节似龙脊相压。枝可安于顶节,叶可攧于枝梢。梢贵健而活,叶贵少而清。不杂春夏秋冬,须题雪晴风雨。若枝叶迸跳,古怪清奇,此妙格之精极也。
[1]明皇,唐明皇。相传墨竹画法始于唐明皇时期,黄庭坚在《道臻师画墨竹序》中提到吴道子作画“不施丹青,已极形似”,故有此说。
[2]墨君,墨竹的雅称。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易物名》:“文与可画竹,亦名之曰墨君。”
[3]雀爪,指竹枝的分叉处,形如鹊爪而得名。
[4]劈刊,此处形容笔法犀利冷峻,似刀斧砍削,表现秋冬的肃杀之气。
[5]偃,仰。古人画晴竹为仰叶。
[6]斜撼,倾斜摇动。
[7]鼓架,指三枝以上竹竿相交于一点,形如鼓架。
[8]攧(diān),顿。指画竹叶时的顿笔。
[9]窎(diào),长。辽窎,修长,遥远。
柯九思
柯九思
柯九思
柯九思
明 · 鲁得之《鲁氏墨君题语》
大小老稚,叠叶丛条,要得左右阴阳、向背浓淡之理。行干布枝,宜先看画地之长短广窄,尤要得势。疏处疏,密处密,整中乱,乱中整。虽曰匠心存乎人,运指不逾矩,然必意在笔先,神在法外。白香山题竹句云:“举头仰看不似画,侧耳静听疑有声。”[10]则得其意。若苏玉局[11]所云,每每精透有味,其集中多题此[12],检而熟思,功可过半。总之情、理、势三者已具,趣韵自生。若专攻乎趣,不惟单薄不耐观,卒临以丈幅阔笔,将何所措手乎?盖此道槜李李九疑[13]先生深极要眇[14],阐发痛快,其语多缀于杂著笔记中,又可捡而求也。
[10]句出白居易《画竹歌并序》。
[11]苏玉局,即苏轼,苏轼曾任玉局观提举,遂有此称。
[12]其集中多题此,指苏轼文集中多有题竹的文章。
[13]槜李,今浙江嘉兴。李九疑,即李日华。
[14]要眇,同“要妙”,指事物的精深微妙。
柯九思
柯九思(疑伪)
柯九思(疑伪)
清 · 王概等《芥子园画传》
画竹必先立竿。立竿留节,梢头须短,至中渐长,至根又渐短。忌臃肿、近枯近浓[15]、均长均短。竿要两边如界,节要上下相承,势如半环,又如心字无点。去地五节,则生枝叶。画叶须墨饱,一笔便过,不宜凝滞,其叶自然尖利,不桃不柳,轻重手相应。个字必破,人字笔必分。结顶叶要枝攒凤尾,左右顾盼,齐对均平。枝枝着节,叶叶着枝。风晴雨露,各有态度;翻正掩仰,各有形势;转侧低昂,各有意理。当尽心求之,自得其法。若一枝不妥,一叶不合,则为全璧之玷[16]矣。
[15]近枯近浓,此句本于李衎《竹谱详录》,当作“间枯间浓”,指枯浓之笔杂于一竹,则不合情理。
[16]玷(diàn),白玉上的斑点瑕疵。
清 · 邹一桂《小山画谱》
竹分竿、节、枝、叶。画竿从梢至根,虽一一画下,而意思贯穿。梢头节短,渐渐长,至根又渐短,行笔平直,两边如界,此画竿法也。画节用两笔勾出,上一笔稍弯如仰月,其生枝处略突,下一笔承上略短,无两头超起,此画节法也。枝必附节,雄竹单枝,雌竹双枝,上节在左,则下节在右,用笔迅速,方能遒健,叶多则枝伏,叶少则枝昂,风枝雨枝,随时俯仰,此画枝法也。叶须劲利,实按虚起,一抹便过,迟留不得,粗忌如桃,细忌如柳,一忌孤行,二忌两并,三忌如叉,四忌如井,五忌手掌,六忌蜻蜓,总须叶叶交加,疏处遥相照应,则不犯诸忌矣。转侧向背,雨打风翻,正阔偏狭,双头单脚,此画叶之法也。故画兰用侧笔,画竹用折笔。王绂画竹,竿瘦而叶肥,倍饶丰态,学者宜宗之。
李衎
李衎
李衎
李衎
李衎
李衎
疏解
画竹不外乎竿、节、枝、叶四者,本节所选文字统论各部分之画法,是历代画家对墨竹画法的纲要性陈述,较为笼统。具体的技法,还将在下文的分部画法中分别阐述,故此处不作具体展开。
芥子园画传曹勋临本增广名家画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