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享漫话 感谢您关注“理享漫话”公众号! ABOUT US 理享漫话是是心理学达人贾旭波(笔名:理享)创立的媒体公众号,给用户最好玩儿、最实用的心理学、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关于心理需求层次的思考 ——【理享漫话——心理漫话专栏】—— 学心理学的一定会学到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姑且不论是五层还是七层,是广为人知的还是晚年的完善和人生总结,总之,心理需求层次不能解释多少心理问题。 有人评论马斯洛太过乐观,把人生看的过于美好,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对,对有些人而言,世界就是很美好很简单,也许我们进不到那种精神层面,只能在苦海中不断的沉沦。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总是扮演多种角色,扮演那些对自己更加有利的角色、满足原生心理学四个基本需求的角色,在不同的需求阶段中自由的切换,我们可以想象,无论哪种角色,需求是多重的,仅仅是有主要的需求和次要需求的差别,这种变化,就让我们像一只阿米巴变形虫一样,通过不停的变换,来追求内心的平衡。 我们的各种需求都是在不断的产生和发生变换的,必然饿了以后生理需求就会占据优势,为了吃饭可以推掉一切工作。但是有时候,比如在公司,我们必须从表面上做出努力的姿态,不计辛劳,以便让老板感觉到这是一个踏实可靠为了工作而能够舍弃自己私念的人,即便我们内心并不是这样想,但我们不得不权衡利弊,做出对我们更加有利的选择。有时候这种所谓的有利仅仅是单方面心理上的猜测,结果并不总是那么美好。 我们的心理需求层次是混在一起的,我们最先满足的是让我们能够获得能源、感觉快乐、减少消耗和逃避惩罚的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仅仅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是人类更高层次的标准。 理享认为,马斯洛的心理层次理论,只适合于一个完全公平的社会,没有竞争,没有压迫,人人积极而努力的向上发展,付出了就会得到回报,所以我们的心理需求层次就会不断的提高、不断的上升,直到发展到人生的极致。 可是为什么身居高位、表面看上去获得成就和快乐的人也会自杀,也会相互倾轧,也会产生恶的观念?为什么“恶人”、“坏蛋”也会遵守一定的规范,甚至会有怜悯、侠义和善的观念? 理享认为和竞争与合作有关,也与个人平衡状态和技巧有关。更多解释,请期待后续文章…… 摘自贾旭波(笔名理享)拙作——《心理起源—原生心理学》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 愿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欢迎关注理享漫话的公众号——“lxmanhua”,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并识别点击关注即可。 点击相关栏目即可浏览更多精彩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