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課第六:天之北極

 为什么73 2016-05-06

星課第六:天之北極

原创 2016-05-06 齊銳 徐文兵

1:00 0506 来自徐文兵

上次我們在北方天空中找到了北斗七星,並且從它們出發,認識了北極星勾陳一。它是如此重要,因為找到北極星我們就找到了北。
在中國傳統星官體系中,北斗星和北極星所處的這片天區,是紫微垣之所在,這裡還有許多重要的星官,我們這就來認識幾個。
上次我們說到“斗為帝車”,即天帝乘坐北斗七星這駕雲車,巡查四方。那天空中是否有天帝這一星官呢?
確實有。不但有,而且還相當明亮呢。
從 勾 陳 出 發
要找到天帝星官,可以從勾陳出發。我們知道了,勾陳由六顆星組成,它們之所以叫勾陳,也許正是因為其形狀彎曲如鉤。
勾陳星官在西方星座體系中,屬於小熊座。仔細看勾陳,它也很像一個勺子,只是這個勺子,和小熊座的幾顆亮星組成的那把勺子的方向正好相反。順著勾陳這把勺子的勺把望去,它正好指向了一顆亮星,這就是“帝”星。
連線三分取其一
如果你覺得勾陳6星這把勺子不太亮,找到它們有些困難,也不要緊,還有一個更容易的辦法:
把北斗七星斗柄的最後一顆即“搖光”星與勾陳一用假想的直線連接起來,再把這個連線分成相等長度的三段,靠近勾陳一的三分之一處,有4顆星連成了一串,其中最亮的一顆,只比勾陳一稍暗一點,呈現獨特的橙黃顏色,它就是帝星。
天帝與後宮
正像前邊說過的,帝星和另外三顆星組成一串。在它的一側,那顆亮度僅次於它的星,稱為“太子”;另一側更暗一點的那顆叫“庶子”。顧名思義,這兩顆星代表了天帝的兒子們。比庶子星距離帝星更遠一點的地方還有一顆星,名叫“後宮”,代表了天帝的後妃們。你看,中國天空上的天帝一家人,其樂融融啊!
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帝星其實不如勾陳一亮,可是為什麼它卻有著這麼高大上的名字呢?原來,在春秋戰國以前,帝星接近北天極的位置,那時的人們以帝星作為北極星。也就是說,當時天上的星星都以它為中心,東升西落,運行不止,難怪管它叫帝星呢。直至東漢末年,北天極點逐漸遠離了帝星。
北極五星
實際上,在中國古代星官中,與帝、太子、庶子、後宮組成一串星星的還有第五顆星,它就是北極天樞,也叫紐星。
順著太子—帝—庶子—後宮這四顆星的順序,繼續向前,稍遠一點的地方可以找到一顆較暗的星——北極天樞。它們共同組成了“北極五星”。
這第五顆星的名字,聽上去意義非同一般!原來,這顆“北極天樞”星,就是宋代的北極星!在北宋年間,它距離北天極最近只有1度半的角度。宋代人要在星空中找北,實際上就是要找這顆星。由於它的亮度比今天的北極星——勾陳一暗得多,可以想見,宋代人找起北來,比我們今天的難度大多啦。
極星的更替與歲差
通過上面的介紹,我們已經認識了三顆北極星,它們分別是:春秋戰國以前的帝星,宋代的紐星,和今天的勾陳一。它們都分別擔當過天空中的北極星。
看到這裡,您一定明白了,原來在天空中,北天極並不固定啊!的確是這樣的。
不停自轉的地球,就像一個飛轉的陀螺,從長期來看,由於重力作用的影響,地球這個陀螺的自轉軸方向,並不是固定不變、永遠指向一個方向的,而是在天空中畫出一個圓,這種天文現象稱為歲差。歲差的週期大約是26000年。
歲差造成了北天極在天空中的週期變動。在歷史上,北天極經過的天空附近的星星就可能成為當時的北極星。剛才介紹的三顆星就是這樣的情況。
除此之外,歲差還表現為黃赤交點位置的西行,即春分點每年的向西移動。
歷史上的北極星
從北天極經過的路徑來看,在12000年前,明亮的織女星曾距離北天極最近,它一定是那時的北極星。可以想像,石器時代的先祖們一定對這顆居於全天中央的大星十分崇敬。
在西元前5000年到3000年前後,左樞星和右樞星曾分別成為北極星,其實從它們這麼特殊的名字你就能看出來。
隨後就是帝星和北極天樞星作為北極星了。如今的北極星勾陳一將在西元2100年左右距離北天極最近,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極之星。
當然,沒有永遠的北極星,北天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離開勾陳一。從圖中還能看到,大約在西元2500年前後,位於勾陳這個勺子裡面的“天皇大帝”星將成為全天的中心。
每每想到這裡,我都十分敬佩先人們的智慧:他們竟然早在千年以前,就把這顆並不很亮的星起了一個如此高級的名字,放在這裡,等著數千年後的子孫們去崇拜。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