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揭秘:艰苦奋斗精神

 昵称30831788 2016-05-06

很多人只看到华为人的高薪、高股息,但是很少看到华为人艰苦奋斗的场面。就像人们只看到表面的静水,而无视河底深处的流水一样。任正非提倡静水深流,抛弃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保持心态平和、同时也强调华为人花更多时间投入到产研销各项工作中,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华为文化的一大特点。本文之所以在几个地方都强调这种精神,是因为艰苦奋斗对华为的影响太大了。


任正非多次考察以色列,他崇尚以色列人的艰苦奋斗精神。


以色列境内的内盖夫沙漠占据了以色列的一半的土地面积。在这种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以色列人的历史就是一部长期同不利条件做艰苦斗争和最大限度地利用珍贵水资源和可耕地的成功史。


以色列独立后,耕地总面积增加了.6倍,达到110万英亩左右,农业定居点从400个增加到750个,但随着社会城市化, 农村人口的比例已从12%下降到约6%。以色列的食品已大部分实现自给自足,农业出口收入足以支付农业进口费用。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可耕地面积为42.7万公顷,其中水浇地占48%。通过兴修水利,使用先进技术,提高机械化程度,以色列的粮食已基本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除了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到欧、美市场。


以色列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说它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脑袋。一个离散了廿个世纪的犹太民族,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有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世界奇迹。


任正非提醒华为人,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中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而又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在世界上最少,同时强调要深化管理,使知识产生价值,以创造民族的财富。


任正非说:“华为公司有什么呢?连有限的资源都没有,但是我们的员工都很努力,拼命的创造资源。一切是为了活下去,一切是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振兴。世界留给我们的财富就是努力,不努力将一无所有。”


2001年春天,一个樱花盛开春光明媚的时节,任正非一行踏上了日本的国土。在1990年代任正非就去过一次日本。在任正非看来,日本仍然是十年前的日本,日本人还是十年前的日本人。然而,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经济发展最低迷的时期。


任正非此次去日本的时候,日本经济已经经历了近10年的低增长,日本绝大多数企业,已经有八年没有长过工资。任正非分析,日本企业面临着雇佣过剩、设备过剩和债务过剩三种过剩,导致调整困难。三种过剩的调整,涉及机构改革、结构及产业重组,向发展知识创新产业过渡,以及培养核心经营能力和向速度经营的转变。过去的日本企业体制,束缚了这种转变,使之困难重重。日本企业由此真正感受到核心竞争力的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社会依然如此井然有序,社会治安仍然比北欧还好,让任正非大为赞叹。他认为,日本一旦重新起飞,这样的基础一定让它一飞冲天。

此时,华为也已经经历了十年高速发展,年增长速度在50%以上,能不能长期持续发展,会不会遭遇低增长,甚至是长时间的低增长;企业的结构与管理上存在什么问题;员工在和平时期快速晋升,能否经受得起冬天的严寒;快速发展中的现金流会不会中断,如在江河凝固时,有涓涓细流,不致使企业处于完全停滞……


他由此联想到华为,如果华为连续遭遇两个冬天,他不知道华为人是否还会平静,沉着应对,克服困难,期盼春天。这是他赴日访问的目的所在。在接下去的访问过程中,任正非一行一直在思索和讨论这个问题。


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且大多数是高山,人均资源稀少,更严重的是,煤炭、钢铁、石油……这些工业化生产所必须的资源,日本都没有。但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却一度席卷世界市场,日本产的优质汽车遍布全球。任正非认为,这源于日本人民无怨无悔,勤奋努力,不断奉献的精神。日本目前虽然遇到了困难,但其国民的忍耐、乐观、勤奋和奋斗的精神未变,信念未变,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未变。天道酬勤,他相信日本能够度过这寒冷的冬天。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华为人为了能生存下来,研究与试验人员没日没夜的拼命干,拼命的追赶世界潮流,产生了有名的垫子文化。华为的生产队伍,努力进行国际接轨,不惜调换一些功臣,也决不迟疑的坚持进步;机关服务队伍,全力以赴支援前方,并不需要指令。为了点滴的进步,华为人熬干了心血,为了积累一点生产的流动资金,一直到2002年,98.5% 的华为员工还住在农民房里,华为的许多博士、硕士,甚至公司的高层领导还居无定所。


华为人的创业精神与日本人的创业精神一致,都是艰苦奋斗。任正非后来发现,其实,这并非是华为的专利。任正非曾经去参观贝尔实验室,那里的科学家忘我的奋斗精神令任正非十分佩服。这些科学家像科学疯子一样,到处“胡说八道”,忙忙碌碌,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并不考虑衬衣上不能写公式,不能作实验记录。


多年来,任正非接触相当多的美国科技人员,由于一种机制的推动,非常多的人都十分敬业,苦苦的追求着成功,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非个例。比尔·盖茨初期没有电视机,而是由他父亲帮他看新闻而后告诉他。美国由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的推动,使得一批一批的志士,如痴如狂地去追求成功,那种奋斗不止的精神,并非中国共产党人才有。从纯奋斗精神来讲,美国也有焦裕禄、孔繁森。


有些人不理解,因此也不会理解中国的许多科技工作者在那么低的收入中的忘我奋斗与牺牲精神。理解不了两弹一星是怎么做出来的,理解不了袁隆平为什么还那么农民。大庆铁人王启明不就是这么一个苦苦探索二、三十年,研究分层注水、压裂,使大庆稳产高产成为世界奇迹的吗?


任正非发现,拼命奋斗是美国科技界普遍的现象,特别是成功者与高层管理者。是由数百万奋斗者推动的技术进步,管理进步,服务网络的优良服务而取得的。


IBM公司有个名叫伯特伦的管理者,以管理严厉著称,人送外号“棒子杰克”。他每天只睡3、4个小时,有时会半夜三点起床到他管辖的某个工厂去逛逛,看看有什么问题。任何人的汇报都瞒不了他。许多人都对他恨得牙痒痒的。伯特伦过于严厉的工作方法曾经妨碍过他的晋升,但长久以后还是为他挣得了神秘的地位。自负甚高的IBM的高手,都会被派到“棒子杰克”的部门去工作,由他来考验他们,这是IBM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经过多年不断地伤人感情,人们已开始接受伯特伦的时候,他生病了,来日不多。56岁的伯特伦缠绵在病床上,仍不断地批评工作,说IBM发明了工作站,让别人去创造了这个工业,自身却因官僚体系与惰性愚蠢地错失了机会。IBM非改不可。


伯特伦的上司屈勒到医院去看望他,伯特伦已经只能用人工器官呼吸了,可能活不了几天了。但是伯特伦临死也不忘IBM的改革,还推荐赫勒主持工作站的工作,而赫勒是IBM的离经叛逆者。


伯兰是IBM企业联盟构想的提出者,后来成长为几百人的部门。企业联盟就是IBM不先去派销售人员去客户那儿推销硬件,而是先派一批程序员去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按客户的要求在30~90天内作一些客户需要的软件,这给客户留下很深的印象,客户在买机器时,一定会先想到IBM。由于IBM不断提供帮助,客户的消费标准已引导到IBM的标准上来了。


客户都想找企业联盟,而数十个部门又不归伯兰管。伯兰的位置像没有内阁职位的政务委员一样,但由于IBM的组织庞大,经理十分多,推进十分困难。他警告IBM如果他想保持史无前例的成就,最好全面改革。


后来,50岁的伯兰病倒了,脑袋长了一个脑癌。医生开刀后发现脑癌已扩散。伯兰躺在病床上,在病房装了一台电脑,他每天花好几个小时追踪计划进度,发出几十封到几百封电子邮件。临死前,伯兰说了一句“我动弹不得,就像IBM一样。”


任正非提醒华为人,如果以狭隘的金钱观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些奋斗者,就理解不了比尔·盖茨每天还工作14、15小时的不间歇的努力。不带有偏见去认识竞争对手,认真向他们学习好的东西,华为才有希望追赶上他们。


我们国家不乏有许多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那样优秀的艰苦奋斗者,只要我们一代一代的优秀青年继承他们的传统,发扬他们的精神,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国是有希望的。


(来源:《再造华为》书稿 ,本文由作者正式授权,转载请务必联系CEOworld编辑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