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协同规划过程中对城市休闲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几点思考

 wmlinsh 2016-05-06


作者:单也(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近些年,慢行交通在居民出行方式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慢行交通规划也越来越被规划行业从业者所重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慢行交通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满足居民上下班的通勤出行需求层面,休闲、健身、游览、观光等出行需求对慢行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这类需求的空间载体,休闲慢行系统作为一种“新生”事物越来接近我们的生活。


而对于大多数城市建成区而言,由于早期的规划对慢行空间的重视程度不够,慢行空间普遍存在通道窄、过街设施不完善、通行环境差等诸多问题,休闲慢行系统的规划空间也因此受限,且往往处理不好与城市慢行系统的关系;对于城市新区来说,如果规划能起到先导的作用,协同慢行设施与用地等相关因素,将可能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本文将从慢行系统规划过程中常见的“不协同”问题分析入手,以台州东部新区协同规划为例讲述休闲慢行系统的构建过程,最后提出在建设管理层面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对城市慢行系统规划从业者有一定的启发。


1、休闲慢行系统规划中常见的“不协同”问题


(1)城市绿道规划与城市绿地空间规划不协同


在城市专项规划开展过程中,绿道网规划往往滞后于绿地系统规划,绿道网在规划的过程中只能依托现有的绿地资源、建筑退线空间或借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布设,规划略显被动性。而对于城市新区而言,绿道如果要充分发挥其休闲旅游功能,必须以慢行出行需求为导向与城市绿地系统一同整合规划,即绿地系统规划应兼顾城市绿道的布设需求。


(2)城市绿道与城市道路慢行设施不协同


在常规的绿道网规划过程中,绿道空间与城市道路空间关系不清晰,绿道空间随意占用道路空间布设的情况常有发生,一方面绿道自身功能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也对城市道路慢行系统造成一定干扰;城市绿道从其自身的功能出发,规划的原则是其空间应尽量利用绿廊(绿地)空间进行布设营造舒适、绿色的出行环境,而在某些景观价值较高、公共资源集中的城市中心区或在某些条件受限的情况下,如绿廊覆盖盲区、绿廊系统不连续或跨桥等条件下,为了保证绿道网络的连续性,在道路慢行空间较为充足的前提下才考虑采用与城市道路慢行空间合设的形式,但一般都为等级较低的绿道,目的是为了保证其集散功能的连续性。


(3)管理层面不协同


一般来说,两类慢行设施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归入城市道路体系一并由城市交通建设规划部门负责建设管理,城市绿道系统多由城市园林部门负责建设管理。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出现功能上的矛盾或者建设层面的相关问题的时候总得不到统一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实际上两者的关系较为密切,进行整合规划和管理对空间资源的利用将会更加高效。


2、休闲慢行系统的构建过程——以台州东部新区为例


通过笔者在多专业协同规划过程中对休闲慢行系统(以下统称绿道)规划的实践,希望以台州市东部新区为例,从休闲系统的分类、绿色开放空间规划、两层级的绿道网络规划等方面简述一体化休闲慢行系统的构建过程,强调绿道与城市绿色空间资源以及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空间位置关系的协同。


(1)休闲慢行系统的分类



图1 城市慢行系统的组成


将绿道按照等级和规模划分为骨架绿道与社区绿道两个层级,其中骨架绿道主要对接区域层面的区域绿道,是片区的绿道网主骨架,也是塑造城市绿色形象的重要抓手;社区绿道作为骨架绿道的有效补充,功能为集散主骨架系统围合片区的休闲出行人流,收集休闲出行人流后导入骨架网系统,是城市建设休闲乐城的重要途径。各等级绿道功能定位和特点如下表所示:


表1 绿道系统功能等级划分


 

相比较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空间关系,骨架绿道具有相对独立的出行环境,一般设置于城市绿廊或沿滨水、滨海休闲带设置;社区绿道一般可采用“单独设”或与城市慢行道“合设”的形式,一般主要沿城市道路绿化带(防护绿带)设置,在条件受限或者功能特殊片区采用借用道路慢行系统设置;绿道系统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2 两层级绿道与城市道路关系示意图


(2)以城市休闲需求为导向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规划


台州市东部新区自然资源丰富,集山、水、海空间资源于一体,绿道作为城市居民享有自然资源的实现途径,应充分结合自然资源布设,而作为绿道的空间载体,城市绿色公共空间规划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


以东部新区的休闲慢行出行需求为导向,结合新区自然资源分布特点,规划的新区绿色开放空间,其类型可划分为三类,即滨水空间、塘坝空间和开放空间,该类空间同时兼顾绿化、景观、防风、低冲击等功能要求。


表2 东部新区主要特色一览表




图3 东部新区特色空间规划示意图


(3)依托城市开放空间打造高标准、无障碍的绿道网骨架系统


骨架绿道网络应紧密结合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布设,功能要求是串联主要景观资源节点、商业核心节点以及公共服务中心,打造相对独立、高标准、自成体系的“一级”绿道系统,营造具有新区特色的“山海城”绿色出行空间。


骨架绿道从布设形式上可分为塘坝线、绿廊线以及防护绿带线。其中塘坝线沿滨水、滨海的开放空间布设,给居民提供近水的休闲环境,要求布设空间宽裕,一般将自行车路径与步行路径分开设置;绿廊线设置于绿色生态线范围内,主要包括新区的南北湿地,给居民提供享受自然生态的环境,自行车路径与步行路径可合设;防护绿带线主要沿道路防护绿带设置,给居民提供快速到达公园、重要景观节点、公共服务中心等休闲活动集中点的舒适慢行通道,自行车路径与步行路径可灵活组合布设。



图4 骨架绿道网布设模式图


为了给骨架绿道网创造安全、舒适、独立的出行环境,绿道与城市道路的交叉点一般建议采用立体交叉的处理方式,主要利用东部新区地形特点采用路径下穿、天桥或涵洞等处理方式实现,如图所示。





图5 骨架绿道空间布设指引示意图


(4)构建高效可达骨架绿道网的社区绿道系统


社区绿道承担旅游休闲客流的集散并向骨架绿道导入客流的功能,更强调社区内部人流集散的效率性,规划社区绿道应衔接主要社区服务中心、公交轨道站点等重要人流集散与换乘点,主要沿道路绿化带或借用道路慢行空间布设;新区内部需整体构建高效可达骨架绿道的“二级”社区绿道系统,与一级绿道网串联成网发挥整体效益。




图6 社区绿道布设模式示意图


社区绿道一般结合绿化景观(防护绿带、滨水景观带)和城市道路慢行系统设置绿道空间,节点处理以平面过街方式为主,横断面设置形式从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的位置关系出发可分为“单设式”与“合设式”两种。


单设式:结合道路绿化带设置,线形较为自由,与城市道路系统相互分离,互不干扰;



图7 社区绿道与城市道路慢行系统分离


合设式:与道路慢行道进行整合,功能互为补充,布设的形式分为两种模式


模式一:与道路慢行道进行拼接整合设置,处理非机动车与人行的位置关系;



图8 模式一布设形式示意图


模式二:借用道路慢行道实现,其中城市慢行道结合两侧空间可适当拓宽,并强化景观功能。



图9 模式二布设形式示意图



图10 东部新区绿道网布设方案


3、相关建设管理建议


慢行系统规划理念的落地与其高效、协同的管理模式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东部新区的管理模式的思考与总结,提出针对慢行系统规划建设的几点相关管理建议如下: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绿道规划可由同一部门统一委托开展


由于城市绿道系统与城市绿地空间规划的关系相辅相成,建议绿地系统规划或修编与城市绿道规划由城市规划部门或园林部门统一委托开展,保证两层面规划的协同性。


(2)城市道路慢行空间与绿道空间可由规划部门统筹用地出让


结合本次规划过程中提出的城市道路慢行道与绿道可合设的情况,建议规划管理部门在做用地出让时适当考虑两者下阶段的整合规划,对城市道路慢行空间与城市绿道空间进行合并用地出让,亦可针对个别慢行出行需求特殊的道路进行此类似处理。


(3)城市建设部门可对部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与建筑退线空间进行整合设计建设


针对于部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局促的情况,在个别建筑退线空间充裕的条件下,建议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牵头利用建筑退线空间与步行空间进行合并设计建设,营造舒适、宽裕的慢行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