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负春天不负卿--记心元Casa班“植物学”文化主题课

 丫丫和文武 2016-05-06

孩子4~6岁是文化敏感期,对科学文化知识相当敏感和兴趣浓厚。蒙台梭利教育里的科学文化部分,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地质学天文学历史学、物理学、人体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不要求孩子吸纳所有的知识点,重点在于启发孩子们的探索、实验精神,引发他们对世界的热爱,这才是科学文化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四月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樱花开得烂漫,柳树披上了绿色的盛装,金灿灿的油菜花争奇斗艳,这片大好春光正是学习植物的好时节。因此心元儿童之家Casa班的老师们在年度教学计划中,就定下了4~5月的科学文化主题课为植物。植物相关的知识非常丰富,老师们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部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来引导孩子。


实物教学
有助孩子理解,激发孩子兴趣

孩子对植物的感官体验(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和味觉)远远胜过教师的语言传授。因此如果通过真实具体的事物引入教学,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理解及接受植物学的知识,以及激发孩子想深入探究的兴趣。

(点击获取详情蒙氏五大领域之感官教育(一)0-6岁感官教育的特点


叶子篇

四月是出门踏春的好时节。心元儿童之家组织的春游选择了太阳公社,在那里孩子们认识到很多不同种类、不同颜色以及不同形状的树叶,也发现了好多以前没见过的叶子。孩子们观察小草、摸摸大树,闻闻花香,捡几片树叶等,和植物亲密接触。


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春游喽,并且发现了心形的叶子呢


花朵篇

老师准备了很多类型的花,有玫瑰、康乃馨、百合等,让孩子们通过眼睛欣赏、亲手去触摸以及闻一闻不同的花香,感受不同花朵带来的真实体验。


在集体活动环节,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不同感官感受花朵


种子篇

老师通过绘本《小种子》,开启了孩子们对种子的探索之旅。绘本讲述了一粒小种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情况,最后长成大树的故事。


看过绘本后,小朋友们都想自己动手种一种,那么我们就行动吧~~

素素老师带领孩子做小实验,一部分种子浇水,另一部分不浇水



每天都会做记录,看种子什么时候能发芽,以及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一个多星期后,浇水的黄豆种子发芽了,而另外的却没有发芽。看来要有水种子才能发芽啊


种子发芽后,还会怎么生长变化呢?再好的讲解也比不过种下植物小苗,然后逐步观察,理解地更深刻。从孩子们悉心照顾植物时专注的眼神和兴奋的表情中,我们了解到他们正在被感动着,其活泼的本性和生命的动力也被自然所唤起,这一切正在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满足感。没有什么比唤醒孩子的内在潜力更加重要了!

绿洲分园Casa2班的小朋友们在种番茄苗


蒙氏工作
拼图和三段卡、叶形图橱


当孩子对真实物体有了具体、丰富的感官认识后,就可以逐渐过渡到图片以及符号,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通过蒙氏教具,帮助孩子深入地了解植物各部分的构造及名称,植物各部分的功能以及学会一些种植技能。当孩子们了解了植物王国和相关的生态环境,就自然而然学会了与植物和谐共处。


叶子篇

通过叶的拼图和三段卡,帮助小朋友门进一步认识树叶,深入了解到树叶是由托叶、叶柄、叶脉和叶片四部分组成的。

(点击获取:手是智能发展的工具


大自然中,叶子有非常多不同的形状。蒙氏教具叶形图橱是三维的,孩子可以用手去感受叶子的边缘及形状。熟悉后,可以和不同形状叶子的卡片(二维)进行配对,进而可以过渡到符号。从具体到抽象,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最后过渡到符号,帮助孩子建立抽象概念


花朵篇

孩子们通过蒙氏教具操作及集体探讨时间,逐渐了解花的构造,包括花萼、花冠、雄蕊、雌蕊。



种子篇

春种秋收,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那什么是种子呢?老师们通过真实种子及图片,帮助孩子们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



 老师自制的植物与种子配对卡片


通过蒙氏教具种子的拼图和三段卡,孩子们发现小小的种子结构却一点都不简单哦,包括了种皮、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

小小的种子结构还挺复杂呢


延伸工作
各种手工和手眼协调工作


见过了这么多叶子,自己动手来做做看吧。我们可以用彩绳穿一片树叶,也可以用彩纸折一片叶子。


动动小手,用彩纸折叶子



穿叶子的工作,看似简单,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及逻辑能力哦


春游时我们采集了一些特别的叶子,把它们拓印在布袋上保存起来。





看,我们自己折的喇叭花。好有成就感啊~~


植物是一个非常庞大而且丰富的主题,四月份主要在感官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初步感知、认识植物。到了五月份就会有更多元、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大家敬请期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