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一舟/ 菩提树:觉悟的化身

 南郭老生 2023-08-26 发布于湖南

菩提树:觉悟的化身

这就是菩提树的叶子,形状并不特别,却的确透出些禅意,不是吗?

对大多数人来说,菩提树这个树名估计都不会陌生,但是不是真的认识菩提树又是另一回事了。据我所知,很多人会把椴树误认为菩提树。特别是跑到寺庙跟前时,更会把栽种在寺庙前的七叶树、无患子、银杏等很多其他树种都误认为菩提树。从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正如六祖慧能的偈句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是七叶树的叶子。七叶树虽与佛教也有渊缘,但绝不是菩提树,叶形更是差得很远。

无患子树,俗称肥皂树,其果实可当肥皂洗手,因而得此俗名。其种子倒是也有人当作菩提子来做手串的。

不过,从植物学角度来说,菩提树是一个清晰而著名的存在,没有任何的疑惑。菩提树归于桑科,榕属,多年生常绿大乔木,是典型的热带树种,原产于南亚地区。菩提树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并不高,但毕竟是热带植物,喜光、喜高温多湿是它的基本特点,因此,它在25℃以上气温时生长良好,但不耐霜冻,12℃以下时就容易被冻死。正因为这个原因,在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的自然环境中是不可能看到菩提树的。然而,文化的力量却超越了地理和气候的限制。因佛教的传播而闻名于世的菩提树,在佛教徒们看来,应该能在任何一块佛教圣地上生长,于是,人们当然把长在寺庙前的树都认作菩提树了。

这才是菩提树的全貌。它是可以长得如此气宇轩昂的。

“菩提”一词来源于梵文Bodhi的音译,意为智慧、觉悟。传说2500多年前,古印度迦毗罗卫部落的王子有感于人世间生老病死的纠缠,35岁那年,他发愿要为人类找到脱离苦海的办法,便在菩提迦耶的一棵毕钵罗树下入定,经历种种迷思之后,他终于大彻大悟,发现了“缘起性空”的真谛。从此,王子成为了觉悟者释迦牟尼,而那棵为佛祖遮风挡雨的毕钵罗树也因此得道,成为尽人皆知的菩提树。

菩提花。

由此可见,理论上说,并不是所有的毕钵罗树都是菩提树,只有当年陪伴佛祖顿悟的那棵树的后代才可享此殊荣。因此,菩提树是非常讲究血统的。据传,那棵陪伴佛祖的菩提树曾多次遭遇异教徒的破坏而不死。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的女儿削发为尼,弘扬佛法时从这棵树上折下一枝,带到斯里兰卡种在麦哈维哈拉寺前,从此枝繁叶茂。之后,真正陪伴佛祖的那棵位于菩提迦耶的圣树在阿拉伯人入侵印度时终于被毁,而斯里兰卡麦哈维哈拉寺前的菩提树便成了菩提树的正统血脉。时至今日,印度各圣地所栽的菩提树,包括佛祖当年顿悟处菩提迦耶寺前的圣树,都是由斯里兰卡的这棵菩提树嫁接而来的。

菩提树的果实。

这是我们经常见到的菩提子,但它并不是菩提树的种子。事实上,菩提子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并不是特指某一种植物的种子。此图的菩提子全名叫金刚菩提子,是另一种植物的种子。

随着佛教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和不同文化的渗入,菩提树的象征性远远大于了它的正统性,人们不再关心他们所看到的菩提树究竟出自何方,而更在意“菩提”这个词带给他们的精神力量。北方的佛教徒们难以接受他们所朝拜的寺庙前没有菩提树,所以,任何他们认为气质上符合“菩提”二字的树都可以成为菩提树。

这是椴树的叶和花。看这叶形,的确与菩提树的叶子相近吧,但缺了点禅意。

七叶树的花。

最被广泛接受的山寨菩提树是椴树。这种原生于温带的树种也长得枝叶繁茂,高大魁梧,最主要的是,它的叶片与毕钵罗菩提树非常相像,也是在叶柄处向内凹呈心形,颇具菩提树的神韵,因此,它被中国、日本、韩国,甚至欧洲很多菩提树无法自然生长的国家普遍认同。

显然,菩提树有别于其他植物,它有植物学和文化意义上的不同内涵,就看你怎么理解了。

从纯粹的植物学角度来看,菩提树其实很一般,它的原名应该叫毕钵罗树,印度人取的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