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崩!”的一声,爆米花出锅了!

 知识分享zhsh 2016-05-06

密封锅放在小火炉上,一只手轻轻地摇动手柄翻滚着,一只手摇动着鼓风机并间或往火炉里面加着煤。“崩!”一声巨响,一阵爆米花的香气伴随着一团烟雾爆开,扑鼻而来。

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爆米花,勾起了许多人儿时的记忆。

五一小长假期间,记者在街头偶遇做爆米花行当的王老伯。

一个密封锅,一个小火炉,一个手摇鼓风机,一个装着煤碳的小木箱,一个开口处缝有橡胶轮胎的大袋子,一辆架子车,还有两个盆和一个锅,就是王老伯的全部家当。

“多少钱一袋?”“麦子的爆米花怎么卖的?”“能不能自带原料过来加工啊?”不时的有人过来问询。

“5块钱一袋,也可以加工,加工一锅也是5块钱,如果要是加工成爆米花糖,一锅是13块钱。”王老伯一边摇着密封锅,一边详细的回答着。

“给我来一袋小麦的”“给我来一袋大豆的”“我要一袋大米的”……光顾这个传统爆米花摊的顾客络绎不绝。

用老式爆米花机制作爆米花被形象地称为“崩爆米花”。眼前的爆米花虽然口感比不上电影院、游乐场的那些爆米花,但却能吃出儿时的那种味道。不少70后、80后的年轻人对此有着特殊的情感。

卖爆米花的王老伯来自安徽,已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他卖爆米花已有5年时间,对整个崩爆米花的过程得心应手。

简单、安全、快捷,每锅只需要10分钟左右,做的时候把握好火候,用心看好密封锅手柄处简易的气压表,算好爆米花出锅的时间,就能崩出一锅香喷喷的爆米花了。

这个活儿看似简单,其实是个体力活,火炉、爆米花机、煤碳、粮食等物品加在一起,有两、三百斤,王老伯每天都用架子车拉进拉出。

干这一行,有时像是打游击,没有固定摊点,王老伯一般选择周末在马路边出摊,最好是经常摆摊的地方,熟客多,生意会好很多。如果是星期一到星期五,则选择在各小区里出摊。

王老伯说,近5年来,他去过好几个城市,今年过完年就出来干活营生了。

“这个年纪,完全可以在家安度晚年了,一个人在外,也挺辛苦的!”

王老伯脸上露出了微笑:“我有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成家了,也都孝顺,平时也给我们老两口钱,但我们不要,孩子们也不容易,不给他们添负担。”

“去年一个儿子盖了新房子,是三通的,长14米呢!我还给儿子添了5万块钱。今年儿子又添了辆小轿车!”,王老伯自豪的说。

尽管工作辛苦,但王老伯心中充满了希望,他觉得生活是美好的!

说到王老伯一年能回几次家,什么时候回家,“这个说不准,再过一阵该收麦子了,孩子们离老家近,会回去收麦子。我离老家太远了,坐火车得二十多个小时,就先不回去了。等冬天冷了,不适合卖爆米花的时候再回,春节肯定是要回去的。”

传统爆米花,这种老手艺让三、四十岁或更年长的人怀念,但对于现在都市里的孩子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如果哪一天老式爆米花机被当做废铁卖了,这种老手艺也就完全丢失了。

但说到底,它是许多人儿时的回忆,也凝聚了中国人的智慧,更是一种饮食文化。

爆米花发明于宋代,范成大在《吴郡志·风俗》中记载:“上元,……爆糯谷于釜中,名孛娄,亦曰米花。每人自爆,以卜一年之休咎。” 在新春来临之际,宋人用爆米花来卜知一年的吉凶,姑娘们则以此卜问自己的终身大事。宋人把饮食加入文化使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早些年,在农历二月初二即传统“龙抬头”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爆米花。爆米花松脆易消化,可作为日常的可口零食。爆米花的发明折射出中国饮食的丰富多彩,开创了一种食物的加工方式--膨化食品,通过物理的高温高压作用原理来改变食物的状态口感。可以说,千百年前的爆米花是近现代各种五花八门膨化食品零食小吃的“祖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