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三字经·消渴》认识消渴

 为什么73 2016-05-07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医学三字经·消渴第二十一》,消渴这个病现在很常见,这是一个大病。

一、什么是消渴病?

什么叫消渴呢?从字面理解就是水入即消,不能解渴就是消渴。如果口渴了,说明你津液缺乏。

《黄帝内经》讲饮水入于胃,由脾转输水液中的精华输到肺,由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膀胱是储津液的,这是中医里很重要的一点。

(一)膀胱像一口锅,锅底有火

津液不会只待在膀胱里不动,它还能够蒸腾,像水蒸气一样,水精四布,五津并行,能够滋养五,营养全身。膀胱像一口锅,锅底有火,水才能蒸腾,没有火的话,这个水怎么能蒸腾往上去呢?这个火是什么呢?这个火就是肾气。

1.人体要完成解渴的过程很不简单

为什么人会口渴呢?为什么喝水能解渴?你觉得很简单,实际上这个过程很复杂。因为水液要能够化成津液,津液要能够上,你才不渴。身体要想完成一个解渴的过程,其实很不容易的,一旦中间出了问题,水入不能解渴,你的嘴就发干,怎么喝水也解不了渴,这就说明你的水液代谢出问题了,这就成一个病,就是消渴。

(二)消渴可以是一个症状,也可以是一个病

消渴可以是一个症状,如果出现喝多少水也解不了渴的症状,这只是个症状。

但是如果是一个病,就不是简单一个症状,就是很复杂的一个事,是有一个内在的规律,才能成为一个病。这个病的病因病机,整个理、法、方、药,它是有一套规律的。《医学三字经》就是要揭示这个规律的。

(三)人出现消渴,是因为津液少了

消渴症, 津液干”:人为什么会出现消渴一般的口渴不是病,而消渴就是病了消渴就是水入不能解渴的现象这是因为津液干了,津液少了。

这里强调一下,人的津液少了有两种情况:一个是相对的缺乏,一个是绝对的缺乏。

① 相对的缺乏:你津液少了,并不代表你全身的津液都少了,有可能是津液分布不均匀。比如津液应该上承于口,但是它就不上来,这就是水入不能解渴。

② 绝对的缺乏:如果全身的津液都少了,水熬干了,肯定也会出现消渴,所以有两种情况。

(四)三消理论

《医学三字经》讲治疗消渴一般分成三消论治。三消理论正式的出现应该在唐朝,但是正式的占领医学殿堂是在宋朝的时候,三消理论宋朝大行于世,一直到我们现在,现在中医界还以三消来论治消渴,三消就是把消渴分为上、中、下三焦三个的情况,三种情况叫三消。

① 口渴不止为上消,症状以口不能解渴为主的消渴病,就叫上消,应该用人参白虎汤治疗。

② 食入即饥为中消,很多人吃了就饿,消谷善饥什么叫消谷善饥呢?就是好像食物吃进去就没了,吃完饭马上就饿,出现特别容易饿的这种情况,这叫中消,用调胃承气汤治疗。

③ 饮一溲一,小便如膏为下消。也就是说喝一杯水可以尿一杯尿,喝一大杯水可以尿一大杯尿,饮一溲一。小便如膏,小便有油膏一样的东西。这就叫下消,用八味肾气丸治疗。

1.三消理论在《黄帝内经》中的依据

实际上三消理论也有《黄帝内经》的依据。

《黄帝内经》中:“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鬲消在人的胸隔以上,这就是上消。

“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这就是中消。

下消的病人容易出现“烦渴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这就是下消,这是肾的问题,用八味肾气丸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