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汗后出现口渴的辨别治疗《伤寒杂病论》学习笔记52

 鉴益堂 2018-07-25

风寒感冒发汗以后,经常会出现口渴现象,这时候必须注意区别对待,切不能一概而论,以免过度治疗或者贻误病机。

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原方:猪苓(去皮,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去皮,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现用: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上五味,制粉,用米汤调和(容易下咽),每次服6克,日三服。多喝温开水,汗出后病愈。

治疗风寒感冒应该时时记得保护津液,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小心发汗过多,虽然没有感冒脉浮及其他感冒症状,但出现“胃中干、烦躁不得眠”,而病人口渴想喝水,这时候病无大事,只要让他喝点水(千万不可猛喝),等口渴解了,病也好了。这里的“烦躁不得眠”,是因为“胃中干”所致,《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陈修园说,胃燥于中焦,“心不交肾则烦,肾不能交心则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是因为人身津液来源于水,内水耗竭,就自然会想得外水以自救,如果有米汤则更好,但都只宜少少与饮之,只要保持不渴就好了,口不渴胃就和。“少少与饮之”这种饮水方式,不仅在这里应用,也应成为每个人日常喝水的方式,“牛饮”方式最容易在体内产生废水。

“若脉浮,小便不利”,原来在表的病邪未完全解除,而且还有小便少的问题,说明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弱,同时膀胱的气化功能也弱,以致小便稀少,而且体内停水。“微热”是表邪仍未解的症状;“消渴者”就是喝再多也不解渴,胡希恕说“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五苓散有布散水气的作用,可以主之。另外,因为消渴而大量喝水,而且津液无法通行全身,这时候身体里存在许多没有参与体内水循环的废水,五苓散则可以让其从小便排出。五苓散中,猪苓、泽泻、白术能够排除体内各部分的水饮,并由茯苓把这些水饮从小便排出体外,桂枝除了排邪作用,还有降浊作用可引水向下,入膀胱经可以助膀胱气化,也是不可或缺的。

这一条,仲景先师做了两种口渴的比较。同样是口渴,但既有发汗后胃肠里的津液干竭,又有体内水气循环不利这样两种情况,要注意区分,不要把它看做是同一种情况。如果看做是同一种情况,解决方法不对,病情就会加重。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9580943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