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鹤湖罗氏:全球化家族的客家情结

 369蓝田书院 2016-05-07

鹤湖新居拍摄的罗氏家族。拍摄团队:陈远忠、杜海滨、余海洪、韦建诚、陈芳、张圣宇

当Paula来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罗瑞合村的罗氏故居——“鹤湖新居”时,她终于找到了自己家族拼图的最后一块。一百多年前,她的外祖父罗定朝就是从这里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西行美洲的轮船,在牙买加打拼出了中国商人的一番天地。

之后罗定朝因故回国,被留在当地的子女就此别过,再也无缘相见。百年后,罗氏海外后人寻根而来,只为探寻曾经祖辈的足迹,重温已被忘却的家族情怀

天朝垮台前,一批又一批的客家有志青年踏上未知的征途,远渡重洋自谋生路。如今,鹤湖罗氏的后人们在世界各地枝繁叶茂,他们也在不停地寻找着自己的身世之源。这是一个有关家族和血亲的故事,也是一段客家人不畏艰险闯荡世界,追逐心愿的历史。

1 越洋谋生

历史已无从考证,1905年,客家小伙罗定朝带着简单的行李,与叔伯兄弟等人一同登上远洋轮船,背井离乡,外出谋生。没有人知道,望着眼前无边无际的大海,面对即将迎来的未知人生,他心中曾有过怎样的翻腾。

罗定朝是目前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鹤湖新居的创建者——罗瑞凤的第六代孙,后者于乾隆二十三年徙居龙岗。

瑞凤公经商致富之后,受客家“聚族而居”的文化传统影响,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在龙岗南联兴建名为“鹤湖新居”的客家围堡。这是深圳地区现存最大的客家建筑,《罗氏族谱》形容其“回廊复道,气象壮阔,谈者比之郡城”,鹤湖罗氏亦盛极一时,时称“龙岗罗”。

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国力渐衰,民间传统的自然经济体系被打破,鹤湖罗氏也深受影响。一些罗氏后人摒弃了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平时养尊处优,好逸恶劳。更有甚者开始沾染鸦片,鹤湖罗氏五代、六代的各房后人有不少染上了毒瘾。原本“聚族而居”家族开始瓦解,家业凋零、子孙星散。

1889年10月19日罗定朝出生。此时客家围堡虽名噪一时,但“鹤湖罗氏”家道衰落、日趋式微已成定局。听着祖辈创业辉煌历史长大的他,年方十五便拜师学艺,自力更生行走社会。目睹族亲吸食鸦片、沉迷赌博的荒唐行为,他既怒且悲,心酸不已。

受生活所迫,晚清年间的客家人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五次大迁徙。19世纪初叶,广东沿海地区客家移民中的先驱者,开始以“契约劳工”的身份漂洋过海,来到中美洲从事苦役。

受此迁徙人潮影响,为了实现心中“中兴家族、实现自身发展”的远大目标,罗定朝选择了跨洋谋生的道路。

当轮船抵达牙买加金斯敦时,这个少年一扫数月的疲态,从拥挤的人群中挤出船舱。他将迎来属于自己的崭新人生。

2 从零起步

初到金斯敦,罗定朝先在同乡亲戚开办的店铺里,谋到一份最底层的“打工仔”活计。身为瑞凤公的子孙,他的体内涌动着最活跃的商业基因,没花多长时间便掌握了不少零售营商技巧,在店里工作得得心应手、足以独当一面。

自19世纪中叶起,定居牙买加的华人发现当地零售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作为牙买加移民中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强的种族之一,华人把握有利商机,常从规模比较小的“铺头仔”做起,数十年如一日,专心在当地零售业发展,取得成功。

罗定朝的创业首选也是零售业。但据他观察,20世纪初期的金斯敦和圣安德鲁的零售市场已基本饱和,没有太多创业机会;后来者们只能四散到这个岛屿的其他地区,尝试开辟新的市场。他决定离开金斯敦,西行前往牙买加克拉伦登教区内一个名为摩可的贫瘠山区小镇。

如何融入社区生活,是这个客家年轻人必须迈过的第二道“坎”。起初,罗定朝的“中国商店”商品不多,加之他语言不通,本地牙买加人极少帮衬。他的英语水平只认识数字和店里摆的生活用品名称,跟当地人做生意,要边说边比划。

罗定朝深谙和气生财的道理。不管买卖成不成,他都一视同仁、笑脸相迎。日常除了在店内盘点商品、计数做账,与隔壁店铺的客家同乡们聊聊家常外,他还常与居住在小店周围的土著搭讪、交流。渐渐地,Samuel Lowe(罗定朝的英文名)的“中国商店”迷住了不少小镇上的牙买加大人、孩子。

几年艰苦经营,罗定朝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他去梅彭镇(克拉伦登教区首府)和其他周边城镇进货的次数也更加频密。他渐渐将商业触角延伸至小型批发领域,逐步实现农村零售店主向小批发商的转型。

1915年,罗定朝的哥哥罗献朝(英文名:Philip Lowe)经巴拿马来到牙买加,对他的生意给予不少帮助。1919年,弟弟罗仕朝(英文名:Johnson Lowe)以及一些同村兄弟侄儿也在罗定朝的帮助下,先后从中国来到牙买加,罗氏兄弟的商业团队不断发展壮大。

得益于兄弟叔伯的襄助,和牙买加当地华人社团“致公堂”(中国致公党的前身)的帮助,罗定朝在圣安斯贝的批发、零售事业蒸蒸日上,与其他旅居牙买加的罗氏宗亲族人也是生意往来密切。原本漂洋过海自谋出路的年轻人,已经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商界新星。

3 异国情缘

在牙买加,一直以来并没有男女一定要结婚的传统。当地人认为男女之间只要有感情就可以同居生子,感情不和则分道扬镳,各自安身立命。这种婚姻家庭模式被称为普通法婚姻(common law marriage),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

这种社会现象的背后,饱含着客家男人漂洋过海的苦涩辛酸、牙买加女人的悲戚伤感和混血后裔的失落迷茫。

初到牙买加的罗定朝相貌英俊,又未带家眷,自然赢得了不少牙买加姑娘的青睐,年轻的Emma Allison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住在“中国商店”不远处的社区,只要罗定朝得闲,她就会过来聊天。有时罗定朝进货、送货要出门,Emma Allison女士会替他暂时掌管店面。不忙时,客家男人也会做上一道客家风味的“咸菜焖猪肉”,答谢这个单纯热情的牙买加少女。来往之间,两人感情日渐深厚。

大约从1915年起,罗定朝与Emma Allison同居生活,一同创业,先后育有子女Adassa(中文名罗碧玉)、Gilbert(中文名罗早泉)。

在某一次前往金斯敦办货的行程中,罗定朝结识了另一名叫Albertha Beryl Campbell的牙买加姑娘。相比乡村女子,大城市姑娘外貌气质、生活情趣更胜一筹。他与苗条高瘦的Albertha小姐一见钟情,每次去金斯敦办货,罗定朝都会逗留几天,共享“二人世界”。1918年11月,两人的长女Nell Vera出生。但受到族人的歧视与干扰,当Nell Vera3岁时,不得不随着母亲返回了家乡。

1920年,罗定朝与牙买加女子同居生子的消息传至鹤湖新居,愁煞家中高堂。两位老人后悔次子定朝没有像长子献朝和幼子仕朝那样,在离家远赴加勒比海之前娶妻生子。很快,他们就为远在半个地球之外的儿子“隔山娶妻”,聘回横岗客家大户何家的小女儿为媳。

1920年9月9日,何瑞英在惠阳籍“水客”的带领下,乘坐“Anyo Maru”号轮船,从香港出发,经停加拿大温哥华的维多利亚港,穿越巴拿马运河,来到了牙买加首府金斯敦,与丈夫罗定朝相见。

早在国内洽谈婚约时,何瑞英的父亲便提出婚礼必须“中西合璧”:女儿到了牙买加,一定要依照当地西人的方式再办一次婚礼,而且两个环节必不可少:一是在牙买加有影响的报纸上刊登婚讯,彻底清理罗定朝与当地女人的感情瓜葛;二是在牙买加办理正式婚姻注册登记,从法律上确定两人的婚姻关系。

在何瑞英的协助下,罗定朝不仅生意蒸蒸日上,也终止了与牙买加女人之间的关系。他给予Emma Allison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并达成意见,儿子Gilbert随母一起生活,成人后可以照顾母亲,女儿Adassa因为成年后要嫁人,则与罗定朝夫妇一同居住。

上世纪20年代末,经济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大萧条。大批华人陆续离开其侨居国或地区,1933年7月30日,罗定朝夫妇带着孩子乘坐“阿德拉斯托斯”(ADRASTUS)号轮船回国。

同年,15岁的Nell Vera怀着对父爱的强烈渴望,在母亲的陪同下,来到圣安斯贝寻找父亲。遗憾的是此行她只见到了父亲的几个兄弟。他们告诉她,你父亲刚刚启程返回中国,并且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告别之前,罗仕朝送给她罗定朝留下的一对珍珠耳环,说:“你的父亲让你留着”。从此以后,直到生命的尽头,她未能再见亲生父亲一面。

4 家人重逢

2012年夏,一位黑人女士找到鹤湖新居,对鹤湖罗氏的后人说:“我是来寻根的,我的外祖父名叫Samuel Lowe。”

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来自美国的Paula女士,正是Nell Vera的女儿,罗定朝的外孙女。

1945年,Nell Vera移民美国,之后在纽约诞下女儿Paula。现年61岁的Paula还记得,母亲从小就教她使用筷子,并告诉她,她有中国人的血统,她的外祖父是一个中国人。

1974年从瓦萨学院毕业后,Paula在达拉斯沃斯堡报社担任记者。之后,她加入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全美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于1989年升任NBC新闻副总监,1996年担任NBC副总裁,2006年7月升任NBC董事会副主席,成为美国传媒界为数不多的少数族裔高层。

2011年8月,Paula离开NBC投身商海。她曾是WNBA联盟球队洛杉矶火花队的老板,旗下的产业还包括百老汇联邦银行、麦迪逊媒体基金、威廉姆斯房地产集团等。她的哥哥Elrick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后担任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董事长,二哥Howard则是一个金融公司的老板。

兄妹三人事业有成后,都想帮母亲完成夙愿。“我58岁就提前退休了,我想有时间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2006年我母亲过世了,她一直嘱咐我们要到中国寻亲,可惜她自己最终无缘再见中国家人。我曾和我父亲去上海找过,我哥哥也去香港找,都没有找到中国家人的信息。”Paula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一位名叫罗金生的华裔牙买加学者,并认识了一位在牙买加出生,现居加拿大的记者江明月,请求他们帮助寻找关于中国亲人的线索。她还把已知的外祖父、母亲等人的信息发布在“familysearch.org”网站上,希望能从知情者处获悉更多的线索。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Paula找到了大量关于罗定朝的资料文件,包括他在牙买加时报纸刊登他经商、捐款、商店被人纵火、重建商店、诉讼、变卖财产等的28篇新闻报道,在牙买加的结婚登记证明,9个子女的出生证明,以及夫妻二人在1920年、1927年、1928年和1933年往返于香港至牙买加的乘船记录文件等。最终,所有资料将Paula指向深圳,带到了鹤湖新居。

2012年8月15日,在中国亲人的陪伴下,Paula向宗祠列祖叩首上香。她不住低声祷告:“妈妈,你看到了吗?我终于找到了外祖父,终于回家了!”

同年圣诞前后,更大的祭祖人群抵达深圳。罗定朝的100余名后人从海外和国内各地纷纷赶来,参加“鹤湖罗氏定朝公后裔联谊会”。这是罗定朝所传八个家庭历史上最完整的一次聚会。如今他的后人分别在中国、牙买加、美国、英国等繁衍生息。他们虽是不同肤色、不同语言,身体里同样流淌着鹤湖罗氏的血液,心怀着对先祖和世家的眷恋。

Paula寻亲的故事已被拍成纪录片《从哈林到广东:寻找罗氏家族的故事》,在泛美电影节上引起轰动。现在,她已经有了自己的中文名字——罗笑娜。

此时距离那个干瘦的客家青年下船,已过百余年。时光荏苒,白驹过隙,罗氏子孙,郁郁成荫。

(来源:深圳晚报记者 陶琪 实习生 黎灵希 曹晨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