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诗人笔下的母爱

 风过竹笑 2016-05-07
url:http://szb./gnrb/html/2016-05/06/content_315766.htm?div=-1,id:0

□张小雷

5月8日是母亲节,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有许多瑰丽的诗篇和佳作,讴歌母爱。

现存最早的歌颂母爱的诗篇当数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邶风·凯风》中写道:“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作者看到风吹过酸枣树,就深情地回忆起母亲,并饮水思源——“爰有寒泉?在浚之下。”自问为何母亲“有子七人”,还是那样“劬劳”,羞愧之情令人动容。《诗经·蓼莪》中写道:“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母亲生养了我们,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拉扯大,呵护备至,我们想报答,可是她的恩情却如同天一般大而无穷,怎么能够报答得了呢?诗中连用“鞠”“拊”“蓄”“长”“育”“顾”“复”“腹”“报”九个动词,把母亲抚养子女的辛苦与恩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描写母爱的诗歌在唐诗中更是灿若繁星,至今读之,让人感动不已。诗仙李白《豫章行》:“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写母子离别,情真意切。杜甫在《遣兴》《无家别》中分别写道:“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诗圣的情怀,可见一斑。唐代文学家韩愈《谁氏子》:“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写了“谁氏子”欲离家修仙访道,老母啼哭挽留不止,刻画了一位担忧儿子的母亲,读后令人心酸。

而宋代王安石诗《十五》:“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写了诗人与母亲分别,南北各一方,每当月明之夜,听到杜鹃凄然啼叫,思念亲人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正应了那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

在所有赞美母爱的古诗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堪称千古绝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全诗以清新流畅,朴素平实的语言,通俗形象的比喻,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来源: 赣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