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物栽培实训指导书

 崔光军的图书馆 2016-05-07

ssrcui强力推荐 

 

作 物 栽 培 实 训 指 导 书

 

 

(适用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辽 宁 职 业 学 院

 

农 学 专 业 教 研 室

 

 

 

 

 

 

 

    

第一部分   作物栽培实验指导

实验一  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 2

实验二  小麦形态特征观察······························································································· 2

实验三  小麦基本苗及田间出苗率调查·············································································· 3

实验四  小麦看苗诊断技术······························································································· 4

实验五  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4

实验六  水稻形态特征观察和籼稻、粳稻及糯稻、非糯稻的识别······································· 5

实验七  水稻秧苗素质考查······························································································· 5

实验八  水稻出叶和分蘖动态观察记载·············································································· 6

实验九  水稻根系活力的定······························································································· 7

实验十  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诊断 ·················································································  8

实验十一 水稻幼穗分化观察······························································································ 9

实验十二 水稻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10

实验十三  玉米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11

实验十四  玉米看苗诊断技术·························································································· 12

实验十五  玉米出叶动态观察记载··················································································· 12

实验十六  玉米幼穗分化观察·························································································· 13

实验十七  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诊断········································································· 14

实验十八  玉米成熟期的鉴定·························································································· 14

实验十九  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现象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15

实验二十  高粱形态特征观察·························································································· 16

实验二十一  大豆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17

实验二十二  大豆看苗诊断技术······················································································· 17

实验二十三  大豆开花顺序和结荚习性观察····································································· 18

实验二十四  大豆鼓粒期长势长相诊断············································································ 18

实验二十五  花生形态特征观察与类型观察····································································· 19

实验二十六  花生看苗诊断技术······················································································· 19

实验二十七  甘薯形态特征观察······················································································· 20

第二部分  作物栽培实习指导

实习一  主要作物播前种子准备······················································································· 21

实习二  主要作物育苗技术······························································································ 21

实习三  主要作物播种技术······························································································ 22

实习四  主要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 23

实习五  主要作物的田间管理·························································································· 23

实习六  主要作物测产技术······························································································ 24

实习七  丰产经验总结····································································································· 25

第一部分  作物栽培实验指导

实验一  种植制度调查与设计

一、目标

通过调查,使学生掌握种植制度的调查方法,同时通过与农村、农民的接触,使学生学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的认识;通过对调查材料的总结,培养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和写作的能力。

二、调查内容

1、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地势、地形特点和杂草类型等。

2、生产条件:耕地面积、劳力、机械、畜力、农田基本建设、水利设施、肥料等。

3、技术管理及生产水平:种子、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作物产量、经济效益等。

4、作物布局: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分布等。

5、复种、轮作换茬、间作和套作的主要类型方式、面积、比例等。

6、用地养地的经验与教训。当前种植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意见等。

三、调查方法与要求

1、到家乡所在乡镇、村或农场进行调查。

2、听取有关报告,进行调查走访、座谈。

3、通过网络、图书、杂志等查找有关资料。

四、作业

根据调查结果,写一篇调查报告并提出今后的改革意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五、考核

根据调查所涉及的范围以及调查报告的质量进行考核。

实验二  小麦形态特征观察

一、目标

掌握小麦植物学形态特征,能区分小麦、燕麦、黑麦、大麦。

二、材料、用具

镊子、手持放大镜、小麦植株标本、燕麦、黑麦、大麦标本。

三、内容、方法步骤

1、小麦根、茎、叶、穗、种子的植物学特征

⑴根  小麦根系组成,分布。

⑵茎  茎的组成,株高,地上、地下部节数,节间的长短。

⑶叶  叶组成、形状。

⑷穗和花  花序为复穗状花序,由穗轴、小穗、小花等组成。每小穗有35朵小花。完全花由内颖、外颖、鳞片、雄蕊、雌蕊组成。

⑸种子  种子为颖果,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之分。种子形状有卵圆形和椭圆形等。千粒重一般3040克;种皮颜色有红色、白色等。

2、区分小麦、燕麦、黑麦、大麦

通常春小麦种子根数为3条,冬小麦为5条,大麦为56条,燕麦为3条,黑麦为4条。幼苗的的叶片以大麦为最宽。“四麦”主茎节数不等,通常小麦为57节,大麦、燕麦为58节,黑麦为46节。小麦、黑麦、大麦为穗状花序,燕麦圆锥状花序。通常小麦每小穗有35朵小花,仅23朵结实;大麦每小穗只有1朵小花;燕麦每小穗有17朵小花,通常只有13朵结实;黑麦每小穗有3朵小花,只有两侧的2朵小花结实。小麦、黑麦籽实成熟后易与花颖分离;燕麦、大麦除裸粒品种外,还有花颖紧紧包住籽实的带壳品种。通常小麦的颜色为深浅不同的白色或红色,大麦则有白、紫、兰、棕、黑色;燕麦有白、黄、褐等色;黑麦有黄绿、褐等色。

四、作业

1、描述小麦的形态特征。

2、说明小麦、燕麦、黑麦、大麦的特点。

实验三  小麦基本苗及田间出苗率调查

一、目标

学会小麦基本苗和田间出苗率的调查方法;了解小麦基本苗数,明确其对群体动态的影响及其在栽培上的意义,为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二、材料、用具

小麦生产田(或试验田)、皮尺、卷尺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基本苗调查:小麦基本苗调查应在齐苗后到分蘖前进行。

⑴确定样点:在调查地块内选取有代表性的5点,每样点2行,每行长1m

⑵求平均行距(m):在每样点量11行麦苗间的距离,除以10,即得出行距,然后再求平均行距。

⑶数样点内苗数,计算基本苗数:

单位面积基本苗数(株/hm2= 每米行长的平均苗数×10000m2/平均行距(m)。

2、田间出苗率调查

单位面积实际出苗数占理论出苗数的百分率为田间出苗率。将样点面积内一定深度的苗和土全部挖出,置于铁筛中用水洗净,数苗数和未成苗种子粒数,两者之和即播种粒数。

田间出苗率(%= 实际出苗数/(播种粒数×发芽率)

四、作业

根据出苗情况和计划苗数要求,分析苗情,并提出田间管理意见。

五、考核

根据调查结果和作业情况进行考核。

实验四  小麦看苗诊断技术

一、目标

使学生掌握小麦看苗诊断技术,学会分析苗情并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二、材料、用具

小麦田、米尺、移植铲、叶面积测定仪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在小麦分蘖期进行调查。

1、单位面积茎数调查   

每块地按对角线取样法,取代表性的5点,每样点取2行,每行长1m,调查样点内茎数,计算每hm2茎数。

2、个体调查

⑴苗高(cm):从地面量至最长叶叶尖。⑵主茎叶片数:包括展开叶和心叶。⑶单株茎蘖数:包括主茎和露出叶鞘1cm以上的所有分蘖数。⑷单株次生根数:长1cm以上的次生根数。⑸叶长(cm):自叶片基部量至叶尖端。⑹叶宽(cm):量叶片中部的宽度。⑺单株叶面积(m2):单株全部绿色叶片的总面积。可用叶面积测定仪测得,或用叶长和叶宽的乘积除以系数1.2求得。⑻计算叶面积系数:单株叶面积和hm2基本苗数乘积除以土地面积(10000m2),即可计算出叶面积系数,作为衡量群体大小的指标。

四、作业

1、设计一张表格,将调查结果汇总填表。

2、分析所调查麦田的苗情及其成因,提出下一步管理意见。

实验五  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一、目标

学生学会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方法,并能够提出改进措施。

二、材料、用具

小麦田、米尺、移植铲、天平、计算器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调查

⑴取样点确定:每块地按对角线取样法,取代表性的5点,每样点取2行,每行长 1m 。⑵调查样点有效穗数。⑶计算hm2有效穗数。每hm2有效穗数=每米行长的有效穗数×10000m2/平均行距(m)。⑷株高(cm):地面至穗顶端(不算芒)的高度。⑸穗长(cm):从穗节至穗顶端(不算芒)的长度。⑹每穗实粒数。⑺主茎绿叶数。⑻旗叶的长、宽(cm)。

2、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小麦抽穗结实期丰产长势长相是:保持足够的绿色叶面积,上部叶片颜色青绿,功能期长,不贪青,不早衰;穗色绿无干芒;不倒伏,落黄正常。

四、作业

1、将调查平均结果作表填入。

2、诊断小麦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六  水稻形态特征观察和籼稻、粳稻及糯稻、非糯稻的识别

一、目标

通过实验,熟悉水稻的植物学特征;识别籼稻、粳稻及糯稻、非糯稻。

二、材料、用具及药品

水稻幼苗、开花株、成熟株标本、挂图及幻灯片,刀片、扩大镜、培养皿、碘—碘化钾溶液、1%石碳酸溶液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水稻的植物学特征观察

水稻根、茎、叶、花序、小穗、颖果等各部分的形态特征。

2、识别籼稻、粳稻

观察籼稻、粳稻叶片的形状、色泽、剑叶开度,叶毛的多少,芒的有无及长短,颖毛,米粒形状,落粒性、米粒对石碳酸的反应。

石碳酸染色程度的鉴定法:取供试材料,每份取谷粒100粒,在30℃温水中浸6小时,把水倒掉,再置于1%的石碳酸溶液中染色12小时,然后将石碳酸倒出,用清水冲洗种子,再放置在吸水纸上过24小时,观察染色情况。籼稻能为石碳酸染色,且颜色较深;粳稻不为石碳酸染色或染色较浅。

3、识别糯稻、非糯稻

将米粒横切,在切面上滴上碘—碘化钾溶液,观察胚乳淀粉着色情况或磨碎米粒作遇碘反应。从胚乳颜色、胚乳成分、熟米的粘性和遇碘反应等几方面区别糯稻、非糯稻。

四、作业

1、绘水稻幼苗图,并标明种子根、不定根、芽鞘、不完全叶、完全叶。

2、绘一稻穗模式图,标明穗颈节、穗轴、第一次枝梗、第二次枝梗、小穗梗、小穗。

3、比较籼稻和粳稻的主要特征。

4、比较糯稻和非糯稻的主要特征。

实验七  水稻秧苗素质考查

一、目标

学会水稻秧苗素质考查的方法,为培育壮苗和本田管理提供依据。

二、材料、用具及药品

水稻秧苗、烘箱、铁筛、米尺、天平、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水稻壮秧标准

外表特征:根旺而白;茎基部粗扁;叶挺叶绿;秧龄适当,小苗一般指3叶期内的秧苗;中苗一般指3.04.5叶期的秧苗;大苗一般指4.56.5叶期的秧苗。均匀整齐,“一板秧苗无高低,一把秧苗无粗细”;干物重与苗高之比一般不小于2.53.5mg/cm。 壮秧生理特征:光合能力强,积蓄的碳水化合物多,特别是叶鞘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有较高的含氮量,C/N适中,健壮秧苗的C/N1020之间,超过20是老苗,发根力衰退。秧苗体内束薄水含量相对较高,自由水含量相对较低;移栽后抗逆力和发根力强。

2、水稻秧苗素质考查

⑴取样:于秧田连根挖取5个样点,每点25cm2,将秧苗置于铁筛中,洗净根部泥土。

⑵数计每个样点的成秧数和烂秧数(哑谷、烂芽、矮脚秧),计算成秧率和烂秧率。

成秧率(%=成秧数/总秧苗数×100%

⑶绿色叶片数:3/4以上叶身均为绿色的叶片数,每点鉴定10株。

⑷叶龄。

⑸最长叶的叶长(从叶枕量至叶尖,cm)和叶宽(叶中部最宽处宽度,cm)。

⑹苗高(cm):苗的基部量至最上叶片顶端。

⑺叶鞘长(cm):苗的基部量至最长叶片叶枕的距离。

⑻单株分蘖数和分蘖苗的百分率。

⑼秧苗基部宽度:每10株并排紧靠,量其基部最宽处,求平均值。

⑽总根数(根长在0.5cm以上的)、白根数、黄根数、黑根数。

⑾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g)。

⑿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g):将50株秧苗置于105110℃烘箱内烘至恒重,称重,计算百株干重。

⒀计算单位苗高干重(mg /cm)。

⒁发根力:将秧苗连根拔起,冲净根泥,从基部剪掉,插入清水,于3日、5日、7日调查新发根数,分别计算平均值,即为发根力。清水最好为15℃左右,每天换一次水。壮根:5天发5条根,7天发7条根。

四、作业

1、水稻壮苗的标准?

2、将调查结果作表填入,并评定水稻秧苗素质,分析形成原因。

实验八  水稻出叶和分蘖动态观察记载

一、目标

通过定点观察,系统掌握水稻出叶和分蘖动态观察记载方法,掌握水稻主要生育时期的标准和观察记载方法;了解水稻的出叶速度、分蘖动态和叶、蘖同伸规律。

二、材料、用具

水稻田、直尺、号码章(或套圈)、铅笔、记载本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本实践教学项目为全程系统观察项目,一般需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1、水稻出叶动态观察:要求2人一组,从秧田开始定点5株,进行系统观察记载,用号码章(或套圈)标记叶龄。

水稻出叶动态观察记载表

叶序

1

2

3

4

……

出现日期

 

 

 

 

 

定型日期

 

 

 

 

 

株高(cm)

 

 

 

 

 

叶长(cm)

 

 

 

 

 

叶宽(cm)

 

 

 

 

 

水稻分蘖动态观察记载表

分蘖位次

1

2

3

……

主茎叶龄

 

 

 

 

见蘖日期

 

 

 

 

衰亡日期

 

 

 

 

亡蘖日期

 

 

 

 

2、水稻分蘖动态观察:在观察水稻出叶动态同时,要求记载分蘖动态。

3、水稻生育时期的观察:在水稻生育过程中,对群体生育进程进行记载。

水稻生育时期观察记载表

时 期

播种期

出苗期

三叶期

移栽期

返青期

分蘖期

拔节期

月、日

 

 

 

 

 

 

 

时 期

孕穗期

抽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出苗至移栽(天)

移栽至成熟(天)

月、日

 

 

 

 

 

 

 

 

 

 

 

 

 

 

 

 

 

 

四、作业

填写各个观察记载表。

五、考核

水稻收获后,根据学生的记载本和总结报告进行综合考核,或中途进行抽查。

实验九  水稻根系活力的测定

一、目标

学会水稻根系活力的测定方法,能分析根系活力强弱产生的原因。

二、材料、用具

不同生长条件的稻株、塑料薄膜或玻璃管、脱脂棉、棉线、喷雾器、天平、磁盘、扩大镜、镊子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从根的色泽上鉴别根的活力

按马场氏提出的根系分级标准鉴别根的活力:

⑴取样:选择同一品种,播期相同或相近而生育状况不同的田块,在分蘖期或抽穗期分别挖取有代表性的稻株35株。

⑵用喷雾器洗掉泥土,尽量保持根系的完整。

⑶观察根系形态类别,并按马场氏提出的根系分级标准进行分级计算,Ⅰ、Ⅱ级根多,则根系活力强。

马场氏根系分级标准

乳白色,无枝根,有新鲜感,长度在10cm以下。

根端部有40%-60%与Ⅰ同,基部呈黄色或浅褐色,长度多在10-20cm

-

根端2-5cm与Ⅰ根同,但较细,其余部分多生枝根,一般多黄色-赤褐,长度比Ⅰ长。

+

由于硫化铁的附着,全根有0-30%黑化,除此之外,均和-一样。

++

30%-50%黑化根,其余均同上。

+++

60%黑化根,其余均同上。

B

呈污褐色,基部有浅根脱落痕迹,根的先端部有支根,因其脆弱,在挖取的过程中多断折。

R

形状同ⅣB,黑色显著,并腐烂或透明状。

此外,也可从根的色泽及根的尖端形态进行鉴别:

⑴根的色泽:一般健壮新根是鲜明白色,内部充实的,进一步发展变为淡褐色或黄色,仅根尖一部分仍为白色。白色、褐色这两种根多,占总根一半以上则表明根系的生活力强。相反,黑根、腐根、死根等病根多,则表明根系活力衰退。

⑵根的尖端:根系的尖端形态正常与否,常反映整株根系生育好坏的征兆,因为病根常首先在根尖部分发生变态,所以对根尖的检查能较早地诊断根系生育状况。一般健壮根的冠长而宽,病根的根冠,轻者根端变成圆形,进而根尖膨大,在强烈有毒物质侵入根尖后,根端成畸形肿胀,更严重则自根尖开始腐烂脱落,所以从根的尖端状态可进行诊断。

2、用伤流量测定根的活力

测定水稻伤流量通常是用重量法。

⑴根据测定植株茎秆粗细将塑料薄膜做成管状,一头封死,一头开口,然后将少许脱脂棉放进塑料管内,并称其重量为W1g)。

⑵在离茎基部的3cm处将茎切断,迅速套上塑料管,用棉线扎紧,经一定时间后[th],取下称其重量W2g),计算单位时间、单株伤流液量。

伤流液量[g/h·株)]=W2W1/ t

四、作业

将测定结果作表填入,并分析不同条件下根系活力强弱产生的原因。

实验十  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诊断

一、目标

学会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诊断方法,能判断苗情好坏,并能提出相应调节措施。

二、材料、用具

水稻田块、米尺、移植铲、比色卡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水稻的长势长相是其生长发育的形态表现,是看苗诊断,看苗管理的重要依据。水稻长势是指稻株器官形成速度,如分蘖多少,出叶快慢,发根强弱等。水稻长相是指稻株生长的样子,如叶的披挺、根群形状、株型及群体结构等。

1、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的调查

⑴确定样点:随机取代表性5点。⑵株高(cm):每点调查10穴,量地面至穴顶端最高点的自然高度。⑶调查每m2穴数,计算667 m2的穴数。⑷穴茎数(包括主茎及分蘖茎数),计算667 m2的茎数。⑸观察主茎叶枕距是否是从下向上逐一递增。⑹观察叶色、鞘色:叶色分墨绿、深绿、绿、黄绿等。同一叶鞘色深于、还是浅于叶色。⑺观察丛型、株型。⑻叶相观察:直、挺、弯、披、垂。⑼封行情况观察。

2、水稻分蘖期长势长相的诊断

⑴健壮苗:长势蓬勃,长相清秀,早晨看苗,弯而不披,中午看苗,挺而有劲,氮素代谢逐渐旺盛,叶色逐渐加深,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叶色最深,功能叶(顶3叶)叶色深于叶鞘色,顶4叶深于顶3叶,叶片披弯,叶片长度与叶枕距逐渐递增,分蘖叉开,角度较大,株型松散。无效分蘖期至分蘖末期,叶色青绿转淡绿色,顶4叶与顶3叶叶色与鞘色接近或略淡,叶片渐挺。叶面积系数:分蘖始期2.0,分蘖盛期为33.5,分蘖高峰期为3540。根系发达,根白色有根毛,根基部橙黄色,无黑根。在有效分蘖末期总茎蘖数达到计划穗数;分蘖达到高峰时,总茎蘖数一般达到计划适宜穗数的一倍半或超过适宜穗数的1/3

⑵徒长苗:出叶过快而多,叶色黑过头,在进入无效分蘖期后,近看叶色深绿,叶鞘细长,叶枕距急剧递增,叶片软弱,株型松散;远看叶色墨绿,叶尖吐水迟而少,总茎数过多。

⑶衰弱苗:叶色黄绿,叶片和株型直立,出叶慢,分蘖少,叶枕距迟迟不恢复正常递增,总茎数不足。

四、作业

1、将调查的平均结果作表填入。

2、诊断水稻的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实验十一  水稻幼穗分化观察

一、目标

初步掌握观察水稻幼穗分化的方法,识别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及药品

水稻幼穗标本、幻灯、解剖镜、显微镜、载玻片、扩大镜、镊子、剪子、解剖针、刀片、米尺、F.A.A液、卡诺固定液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用叶龄指数、叶龄余数、叶枕距、幼穗和颖花长度等简易目测鉴别法进行推算鉴别。

2、将剥好的幼穗置于解剖镜下,按照稻穗分化各期特征分别进行鉴定。

稻穗的分化形成,需经过一系列连续的形态变化和内部的分化过程,丁颖等将稻穗分化发育分为八个时期。

⑴第一苞分化期:在生长锥基部出现环状第一苞原基。

⑵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第一次枝梗原基在生长锥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产生。

⑶第二次枝梗原基及颖花原基分化期:第二次枝梗原基在顶端第一次枝梗基部出现,并由下而上依次出现,肉眼可见幼穗为大量的白毛密布,幼穗长约1mm。与此同时,上部第一次枝梗顶端出现副护颖原基,颖花开始分化,在第二次枝梗上也分化出现颖花原基。

⑷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出花药和花丝;雌蕊开始分化;内外颖逐渐包合。幼穗长约0.51cm

⑸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内外颖长度达护颖长度的1倍左右;颖花长13cm;幼穗长1.55cm

⑹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四分体形成。颖花增至全长的一半;幼穗长510cm

⑺花粉内容充实期:花粉粒形成外壳,萌发孔出现,花药尚未转黄;颖花达全长的85%或全长;颖壳尚未变绿。幼穗渐达全长。

⑻花粉完成期:花粉内容物充满花粉壳内,花药转为黄色,颖花在长宽方面均达最大值;颖花变绿。

四、作业

1、绘水稻幼穗分化各期的形态特征图,并指出各期的主要特征。

2、将镜检法与简易目测法所得的结果加以印证,对照。

实验十二  水稻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诊断

一、目标

学生能分析判断水稻苗情好坏,能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调节措施。

二、材料、用具

水稻田、米尺、游标卡尺、铅笔、计算器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水稻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的调查

(1)确定样点:随机取代表性5点。(2)株高(cm):从地面量至穗顶端(不算芒)的高度。(3)茎粗(mm):主茎第二节间中部的直径。茎粗﹥ 6mm 为粗, 4 6mm 为中,﹤ 4 mm 为细。(4)剑叶长度(cm):从叶枕量至叶尖的长度。(5)剑叶宽度(cm):量剑叶中部最宽处宽度。(6)主茎绿叶数。(7)穴有效穗数:穗实粒数≥10粒的为有效穗数。(8 667m2 有效穗数。(9)每穗实粒数。(10)每株有效穗数。(11)剑叶角度:剑叶与穗颈所成的角度,角度﹥60o为大, 3160o为中,﹤30o为小。(12)剑叶长度:剑叶长度﹥ 35cm 为长,25 35 cm 为中,﹤ 25 cm 为短。(13)叶色(上午10时,背光,观察上部2片定型叶片前端1/3处的颜色)。(14)倒伏性:倒伏程度(无、轻、中、重);倒伏面积(用百分率表示)。(15)植株整齐程度:上、中、下三级。(16)病虫害:对主要病虫害记载其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

2、水稻抽穗结实期长势长相的诊断

⑴健壮苗:抽穗整齐一致,绿叶数多,叶片衰老慢,抽穗期保持34片淡绿色活叶;灌浆期保持23片绿黄色叶;蜡熟期保持12片黄绿色叶。根端呈白色,黑根和腐根很少,蜡熟期仍有少量分枝根生长。秆青籽黄,空秕粒少。抽穗到灌浆期的叶面积系数为33.5左右。全田植株中下部直立,上部倾斜,剑叶挺拔而不早衰。

⑵徒长苗:叶色乌绿,顶叶下垂,贪青迟熟,秕粒多。

⑶瘦弱苗:叶色枯黄,剑叶叶尖干枯,显示出早衰,秕粒多。

四、作业

1、将调查的平均结果作表填入。

2、诊断水稻的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措施。

实验十三  玉米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一、目标

认识玉米形态特征;识别玉米的主要类型。

二、材料、用具

解剖刀、扩大镜、玉米植株、果穗、幼苗标本、幻灯片、玉米各类型标本等。

玉米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类型名称

稃的

有无

子粒外部形态

子粒胚乳的结构、分布及其它

硬粒型

方圆形,光滑,坚硬,有光泽。

粒顶部及四周为角质淀粉,中部为粉质淀粉。

马齿型

扁长形,顶部下陷,似马齿。

粒两侧为角质淀粉,粒顶及中部为粉质淀粉。

半马齿型

粒形复杂,顶部具浅凹或仅呈白色斑点状。

粒顶部粉质淀粉较硬粒型多,较马齿型少。

蜡质型

粒表似有蜡质,暗淡无光泽。

胚乳全为角质淀粉,并有支链淀粉组成,遇碘呈红褐色。

爆裂型

粒形小,坚硬有光泽,粒顶部变得尖突。

仅粒心有少许粉质淀粉,余下为角质淀粉,遇热爆裂性强。

粉质型

方圆形,无光泽。

一般全为粉质淀粉,组织松软,容重小。

甜质型

粒面皱缩,呈半透明状。

粉质淀粉极少,角质淀粉半透明状,含有大量糊精。

甜粉型

顶部微尖而皱缩。

上半部为角质,下半部为粉质。

有稃型

较长圆,颖壳紧包籽粒。

不定。

三、内容、方法步骤

1、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

⑴根:组成,分布。⑵茎:组成,株高,地上、地下部节数。⑶叶:组成、形状。⑷花序:雄花序为圆锥状花序,由穗轴、分枝、小穗、小花等组成;雌花序为肉穗状花序。⑸种子:为颖果,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组成。胚乳有角质胚乳和粉质胚乳之分。种子形状、大小,颜色。

2、玉米类型观察

玉米栽培种分为九个亚种,它们形态上的主要区别是:⑴子粒带颖与否;⑵子粒的外部形态(形状和表面的特征);⑶子粒胚乳的结构和分布(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的着生情况)。

四、作业

1、绘玉米马齿型、硬粒型子粒外形图及纵剖面图,标明角质、粉质胚乳的分布。

2、说明玉米半马齿型、蜡质型、爆裂型、粉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的主要特征。

实验十四  玉米看苗诊断技术

一、目标

学会玉米看苗诊断技术,能正确判断苗情,并能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二、材料、用具

玉米田块、米尺、游标卡尺、移植铲、天平、烘箱、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 单位面积苗数的调查

⑴样点确定。⑵调查样点苗数。⑶计算667m2土地上的苗数。

2、玉米长势长相调查

⑴样点确定。⑵可见叶数、展开叶数、叶龄。⑶叶色。⑷苗高(cm ):从地面量至植株最高点的高度。⑸茎粗(cm ):量基部最宽处直径。⑹称地上、地下部分鲜重(g)。⑺称地上、地下部分干重(g):于105-110℃下烘至恒重,称重。⑻计算地下与地上部分干重比。⑼计算单位苗高地上部干重(mg/cm)。

3、玉米苗情诊断

健壮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茎基发扁,生长墩实,壮而不旺,没有病虫害。

四、作业

1、将调查结果作表填入。

2、诊断玉米苗期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实验十五  玉米出叶动态观察记载

一、目标

了解玉米出叶速度,掌握观察记载个体出叶的方法。

二、材料、用具

正常生长的玉米植株,号码章、记载表、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主要利用平时课余时间,每2人一组,选定生长正常的5株玉米进行系统观察记载。

出叶动态观察:从出苗到抽雄,对每片叶的出生期和定型期分别记载,并用号码章标记叶龄(可从第4叶开始)。

四、作业

对记载资料进行整理并分析。

实验十六  玉米幼穗分化观察

一、目标

了解玉米雄雌穗分化过程及各期特征;初步掌握解剖玉米幼穗的操作技能和方法。

二、材料、用具

不同叶龄的玉米植株、解剖刀、解剖镜、解剖针、米尺、培养皿、玉米幼穗分化挂图及幻灯片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玉米雌雄穗的分化形成,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根据变化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可分为若干个主要时期。

1)玉米雄穗分化过程

生长锥伸长期:茎顶端生长点由半球状明显伸长呈圆锥体,长度约为宽度的一倍。

小穗分化期:生长锥基部出现分枝原基,中部出现小穗原基,以后每个小穗原基又分化形成两个小穗,大的一个小穗位于上方,小的位于下方。

小花分化期:在小穗分化的基础上,每个小穗又分化出两个小花,小花进一步分化出雄蕊和雌蕊原始体。

性器官形成期:雌蕊退化,雄蕊迅速生长并形成花药,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随后形成花粉粒,内容物逐渐充实。

2)玉米雌穗分化过程

雌穗分化比雄穗开始稍晚些,但分化过程较快,且与雄穗分化时期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雌穗分化过程可划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生长锥伸长期:叶腋的腋芽生长点明显伸长,长度大于宽度。此时期正值雄穗小花分化期。

小穗分化期:生长锥继续伸长,先在中下部开始出现小穗原始体,继而逐渐向上、向下进行。每个小穗原始体又进一步分化形成两个并列的小穗。这时期如果水肥条件适宜,小穗原始体可向生长锥顶部继续分化,并延续到以后几个分化时期。因此这时期是获得大穗的关键时期。

小花分化期:每个小穗进一步分化出两个小花原始体,其中一个发育为结实小花,另一个则退化为不孕花。这时期是影响穗粒数的关键时期。

性器官发育形成期:雌蕊迅速发育,花丝急剧伸长。此时植株所有叶片几乎全部展开。

玉米在穗分化发育期间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缺水,将会降低雌穗小花原基的分化速度,减少小穗、小花数目,最后造成果穗籽粒少或秃顶。这期间氮、磷、钾养分供应充足,可加快小穗的分化形成,促进果穗生长,获得穗大粒多。

2、调查、解剖与鉴定

⑴可见叶数、展开叶数、叶龄、叶龄指数。叶龄指数=(主茎叶龄/主茎总叶片数)*100

⑵根据叶龄指数判断雌穗、雄穗分化时期。

⑶解剖:仔细剖去各层叶片露出主茎生长锥(雄穗)和主茎上最上一个侧芽生长锥(雌穗),于解剖镜下解剖,然后观察、鉴定雄穗、雌穗分化时期。

四、作业

1、将观察结果作表填入。

2、归纳玉米雌穗、雄穗分化各时期主要特征。

实验十七  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诊断

一、目标

学会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诊断技术,正确诊断苗情,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材料、用具

玉米田块、米尺、移植铲、游标卡尺、放大镜、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调查

⑴取样点的确定:取代表性五点,每点连续取10株。⑵自然株高(cm):从地面至植株自然最高点的高度。⑶第一节间长度(cm)、第二节间长度(cm)。⑷第二节间粗(cm):第二节间中部横向直径。⑸可见叶数、展开叶数、叶龄、叶龄指数。⑹叶色。⑺根系情况:根长(cm),初生根、次生根数目,支持根层数、数目。⑻最上展开叶长度、宽度(cm)。⑼地上、地下部鲜重(g)。⑽地上、地下部干重(g)。

2.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诊断

玉米拔节孕穗期丰产长势长相是:植株基部节间短,叶片宽厚,叶缘呈波状,叶色深绿,支持根发达,群体整齐一致。

四、作业

1.将调查结果作表填入。

2.诊断玉米拔节孕穗期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实验十八  玉米成熟期的鉴定

一、目标

识别玉米不同成熟时期的形态特征,学会鉴定玉米不同成熟时期的方法,为适时收获提供依据。

二、材料、用具  

不同成熟时期的玉米植株、果穗、剪子、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玉米子粒发育过程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时期。各个时期形态特征不同,掌握这些形态特征,对玉米成熟期的鉴定有着一定的意义。

1、取供试玉米植株及果穗,观察茎、叶及果穗上的苞叶情况。

2、剥开玉米苞叶,观察子粒外形,再切开子粒观察内含物的硬化程度。

3、判断玉米的成熟时期。

四、作业

1、将观察结果填入表格:

供试材料

茎、叶情况

果穗情况

子粒情况

属于哪个成熟时期

能否收获

 

 

 

 

 

 

 

 

 

 

 

 

2、玉米茎、叶及果穗苞叶的形态表现是否可以完全说明子粒成熟期?

实验十九  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现象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一、目标

学会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现象的调查方法,能够分析玉米空秆、倒伏、缺粒原因,并提出其防止措施。

二、材料、用具

玉米田、计数器、计算器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空秆、倒伏、缺粒现象调查

⑴取样点的确定:按对角线取5个样点,每点连续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50株,进行调查。

⑵空秆率:成熟后调查不结果穗或果穗结实20粒以下的植株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⑶倒伏率(根倒):植株倾斜度大于45°者占调查株数的百分比。

⑷缺粒穗率:调查记载有效穗数及秃尖、缺粒穗数,计算秃尖、缺粒穗数占有效穗数的百分率。

2、玉米空秆、倒伏、缺粒原因分析

⑴玉米空秆原因分析

①密度方面。密度大小,植株分布的均匀程度,株间荫蔽程度等。②品种特性和种子纯度。③地力及施肥情况。地力壮弱,施肥种类、数量、时期、方法等。④气候条件。雨量多少与分布,排灌情况。⑤植株生长状况。植株高矮、生长壮弱及整齐度,有无徒长和缺肥现象。⑥病虫害发生情况。

⑵倒伏原因分析

①品种特性。②密度大小及植株分布的均匀程度。③施肥灌水情况。营养元素的搭配,施肥时间、方法、数量和种类等;灌水时间及数量。④病虫害发生情况。⑤整地质量。⑥气候条件。雨量多少与分布,风雨袭击等。

⑶缺粒原因分析

①品种遗传因素。②环境条件。开花结实期气温高低、风力大小、雨量和日期、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水分状况及营养条件等。③开花授粉情况。雌雄开花是否协调,散粉、吐丝情况。④栽培管理。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植株生长整齐度等。

四、作业

1、将调查结果作表填入。

2、针对调查田块的情况,分析造成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的原因。

3、提出防止玉米空秆、倒伏、缺粒的措施。

实验二十  高粱形态特征观察

一、目标

认识高粱的主要植物学特征;识别高粱主要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

高粱植株、种子标本及有关挂图、幻灯片、镊子、解剖刀、米尺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高粱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

⑴根:根系组成、分布。

⑵茎:茎的组成,株高,地上、地下部节数,节间的长短和多少因品种而异,被有蜡粉。

⑶叶:叶组成、形状;叶片长相:上冲,平展;中脉颜色有白、黄、灰绿三种,受伤部位的颜色变化,叶面粉状物。

⑷穗和花:花序为圆锥花序,由穗轴、一级枝梗、二级枝梗、三级枝梗、小穗、小花等组成。完全花由内颖、外颖、鳞片、雄蕊、雌蕊组成。

⑸种子:为颖果,由果皮、种皮、胚和胚乳组成。种子形状(卵圆形和椭圆形)、大小、颜色(红、白、黄色等)。

2、高粱的类型识别

根据高粱穗型可分为密穗型和散穗型两个亚种。密穗型又可分为直密穗型和下垂密穗型。散穗型又可分为直散穗型和下弯散穗型。这些亚种和类型的形态差别主要表现在花序结构上的穗茎顶端的弯曲与直立,穗轴的长短,分枝的稀密、长短及分散的方向等。

四、作业

1、绘高粱各种穗型的模式图。

2、绘高粱成对小穗模式图。

 

实验二十一  大豆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一、目标

认识大豆的主要植物学特征;识别大豆主要栽培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

大豆各类型的植株、种子标本及有关挂图、幻灯片、镊子、解剖刀、米尺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大豆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

⑴根:根系组成、根瘤。

⑵茎和分枝:主茎组成,茎茸毛颜色;主茎上分枝多少、分枝强弱。

⑶叶:真叶组成、小叶颜色、形状、大小随品种和条件而异。

⑷花:为总状花序。花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花色有紫色和白色。

⑸果实和种子:果实为荚果。荚果的形状;种子组成、形状及大小,种皮颜色。

2、大豆的类型识别

取不同类型的大豆植株,依照下列划分类型的方法进行比较观察:

⑴根据主茎生长形态分为直立型、蔓生型、半蔓生型。

⑵根据分枝多少、强弱分为主茎型、中间型、分枝型。

⑶根据分枝与主茎所成角度的大小分为张开型、半张开型和收敛型。

四、作业

比较大豆不同形态类型的植株,将各类型的大豆特点作表填入。

实验二十二  大豆看苗诊断技术

一、目标

学生掌握大豆看苗诊断技术,区分壮苗、弱苗和徒长苗,为采取相应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材料、用具

大豆田、移植铲、米尺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根据大豆幼苗的长相分成壮苗、弱苗和徒长苗。

壮苗:根系发育良好,主根粗壮,侧根发达,根瘤多。幼茎粗壮,不徒长。节间适中,叶间距≦3cm。子叶、单叶肥大厚实。叶色浓绿。

弱苗:根系欠发达,侧根、根瘤较少。幼茎较纤弱;节间过短;子叶、单叶小而薄黄绿。

徒长苗:根系不发达,侧根、根瘤较少;幼茎细长;节间过长;子叶、单叶大而薄淡绿。

四、作业

根据大豆长相,诊断幼苗类型,若为弱苗或徒长苗,请分析原因并提出适当的管理措施。

实验二十三  大豆开花顺序和结荚习性观察

一、目标

识别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开花顺序和植株特征。

二、材料、用具

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植株、米尺、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大豆的结荚习性分为有限结荚习性、无限结荚习性和亚有限结荚习性。这些类型的主要特征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因环境条件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变化。取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植株着重观察开花顺序和结荚习性及株型的主要区别。

1、植株高度(cm):地面至主茎顶端生长点的高度。

2、茎节间的长短(cm)。

3、豆荚在主茎和分枝上的分布。

4、主茎顶端花序的大小。

5、开花结荚的次序。    

四、作业

将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植株的主要区别作表比较。

实验二十四  大豆鼓粒期长势长相诊断

一、目标

学会大豆鼓粒期长势长相诊断技术,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材料、用具

大豆田块、米尺、移植铲、游标卡尺、放大镜、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大豆鼓粒成熟期长势长相的调查

667m2的株数的调查:667m2的株数=m2土地的株数×667m2。⑵株高(cm):子叶节至主茎顶端生长点的高度。⑶茎粗(cm):主茎第五节间的直径。⑷有效分枝数:分枝上有两个节以上且至少有一个节着生有效荚。⑸主茎节数:从子叶节算起。⑹平均节间长度(cm):株高/主茎节间数。⑺叶色:黄绿、绿、浓绿。⑻叶面积指数测定:叶面积指数=单株叶面积(m2)×667m2的株数/667m2。单株叶面积=kabk值卵圆形叶为0.6899,披针形叶为0.7013a为叶长,b为叶宽。)⑼每株有效荚数。⑽每株实粒数。

2.大豆鼓粒成熟期长势长相的诊断

大豆鼓粒成熟期丰产长势长相为植株粗壮整齐,枝多,节多,荚多,荚色整齐,荚荚饱满,粒粒鼓圆,落叶整齐,成熟一致。

四、作业

1、将调查结果作表填入。

2、诊断大豆鼓粒成熟期的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措施。

实验二十五  花生形态特征与类型观察

一、目标

认识花生的主要植物学特征;识别花生主要栽培类型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

花生各类型的新鲜植株、荚果、种子标本及有关挂图、幻灯片、镊子、解剖刀、米尺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花生植物学形态特征观察

⑴根:根系组成、根瘤。⑵茎和分枝:主茎直立,茎绿色或紫红色,有茸毛;主茎上可发生分枝。⑶叶:真叶为偶数羽状复叶,由小叶、叶柄、叶枕、托叶组成。小叶颜色、形状、大小随品种和条件而异。⑷花:花序为总状。花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组成。花生开花授精后,子房基部分生组织分裂形成子房柄。子房柄和其尖端的子房统称为果针。⑸果实和种子:果实为荚果,由子房膨大而成。荚果的形状、荚壳的厚薄、脉纹的粗细深浅,果嘴是否明显,因品种而异。种子形状分为椭圆形、圆锥形、桃形、三角形四种,种皮颜色有深红、红、淡红、褐色四种。

2、花生的类型识别

⑴按花生荚果内种子数、果形等分为普通型、蜂腰型、多粒型和珍珠豆型。

⑵按生育期长短分为早熟(130天以下)、中熟(130天~160天)、晚熟(160天以上)。

⑶按荚果大小分为大花生、小花生。

⑷按开花型分为交替开花型、连续开花型。

⑸按分枝习性分为直立型、蔓生型、半蔓生型。

四、作业                

1、绘图表示花生种子的构造,标明各部分名称。

2、绘两种开花习性类型花生的模式图。

实验二十六  花生看苗诊断技术

一、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基本掌握花生的看苗诊断技术,同时能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田间管理措施。

二、材料、用具

花生田、铁铲、米尺、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花生长势长相调查

⑴全田植株整齐状况:观察全田植株是否长势整齐一致,观察品种整齐度。⑵叶片、叶色及生长状况观察:主要观察复叶数、叶色的深浅变化和叶的生长状况。⑶株型、株高及分枝生长状况观察:株型有蔓生型、半蔓生型、直立型。⑷根系生长和根瘤观察。 

2、花生苗情诊断

花生丰产长势长相为全田植株生长整齐一致,叶色较浓,株型合理,花多,花齐,果多,果齐,根系发达,根瘤多。

若地上茎叶过旺,主茎、分枝过高过长,或长势弱,叶小,叶少,主茎矮,分枝少,都会造成花少、果少、产量低。

四、作业

对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对苗情作出诊断,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二十七  甘薯形态特征观察

一、目标

认识甘薯地上部和地下部各器官的形态特征。

二、材料、用具

甘薯植株标本、幻灯、天平、解剖刀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1、根:比较块根、梗根、纤维根三种根的形态特点和着生部位,并观察薯块上细根、薯沟、皮孔的着生情况。

1)块根形状:纺锤型、圆筒型、球型、块状等。(2)块根大小:分大(250克以上)、中(100250克)、小(100克以下)。(3)块根皮色:分淡红、红、淡紫、褐、淡黄、白色或镶嵌。(4)块根肉色:分白、黄、杏黄、橘红、紫或镶嵌、带紫等。

2、茎

1)茎色:绿、绿带紫、紫、褐色。(2)茎的长短:分长(3m以上)、中(1.53.0m)、短(1.5m以下)。(3)节间长短(cm):自展开叶下数10节下量10节长度。(4)茎粗(cm):茎最粗部位直径。(5)分枝有无及多少:分枝数指10 cm以上的分枝数。

3、叶

1)叶的形状:自顶部展开叶向下数第十片叶为调查叶片,可分为心脏型、三角型、掌状型。按叶缘分为全缘、带齿、浅单缺刻、深单缺刻、浅复缺刻、深复缺刻等。(2)顶叶色泽:选顶部未展开叶观察,分绿、褐、紫色。(3)叶色:分浅绿、绿、浓绿色。(4)叶脉的色泽:绿、绿带紫、紫或仅主脉为浅紫、深紫色。(5)叶基色:绿、紫、褐、黄色。(6)叶柄色:绿、带紫、紫色。(7)叶柄长短:自顶部展开叶下数第十片叶柄长。

4.花:观察花的构造。

5.果实、种子:蒴果。种子形状、颜色。

四、作业:

1.绘简图标明薯块上的薯沟、皮孔及细根。

2.说明甘薯的形态特征。

 

第二部分  作物栽培实习指导

实习一  主要作物播前种子准备

一、目标:学会主要作物播前种子准备。

二、材料、用具:种子、天平、培养箱、计算器、农具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一)选用良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生产条件、种植制度等,选用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良种。

(二)种子精选。种子精选的方法有筛选、粒选、风选、溶液选等。

(三)种子处理。晒种、药剂拌种、药剂浸种、种子包衣、浸种催芽等。

(四)播种量的确定。1.合理密度的确定。根据作物、品种、肥水等确定适宜的密度。如水稻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玉米肥地宜密,薄地宜稀。2.净度测定。净度为本作物的净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在种子构造上凡能明确鉴别出属于所分析的种,即使是未成熟的、瘦小的、皱缩的、带病的或发过芽的种子都作为净种子。通常包括完整的种子单位和大于原来大小一半的破损种子单位。测定净度的试样数量,与种子大小及重量有密切关系,一般小粒种子的数量较少,大粒种子较多。3.发芽率测定。随机数取试验样品;选用培养皿和发芽床;调沙和装皿;置床;贴标签及置箱培养;幼苗鉴定及结果计算。发芽率为正常发芽的种子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4.千粒重测定。随机数取1000粒称重,三次重复,计算平均千粒重。5.计算播种量。播种量(kg/ 667 m2 = 667 m2 计划苗数×千粒重(g/(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106)。

四、作业:写出主要作物播前种子准备总结报告

实习二  主要作物育苗技术

一、目标: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当地主要作物的育秧技术。

二、材料、用具:种子、农具、农膜、化肥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一)水稻育苗技术

1.种子精选与处理

选晴朗、温暖天气,每天上午8时到下午3时,将稻种放在背风向阳处,均匀铺成34厘米厚,要勤翻轻翻,使种子均匀受光,一般要连续晒种2-3天。

盐水选种的关键是配好比重适宜的盐水,选稻种用的盐水比重以1.101.13最适宜,有芒种子取下限,无芒或短芒种子取上限。具体配制方法是:100公斤清水加食盐2025公斤,搅拌溶解后用比重计测定。盐水选种时应注意:一是操作快,从种子放入盐水到捞出漂浮在上面秕谷的时间不应超过5分钟,否则轻的种子也会吸水下沉;二是多次连续操作时要随时测定溶液浓度。要是比重降低时,补加盐使之恢复到原来的浓度。

用浸种灵2毫升加水10公斤可浸稻种6公斤,水温20 -30℃ 时浸种3-4天,水温15 -20℃ 时浸种5-6天。

催芽的基本技术是“高温破胸、适温催芽、低温晾芽”。高温破胸是指利用30 32℃ 的高温使稻种在l2天的短时间内破胸露白;适温催芽是等稻种破胸露白后,将催芽温度降到 25℃ 左右,以达到壮芽的目的;低温晾芽则是把刚催芽至适宜程度的种子置于自然温度下避光处摊成薄层,使其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增强抗逆性。催芽要做到快、齐、匀、壮。快是要催芽迅速,23天即完成,其中破胸需l2天,适温催芽需 12小时左右;齐是要90%以上的稻种达到催芽标准;匀是指芽整齐一致;壮则是指芽短而粗,长度在2毫米以内。

2.育秧地选择,整地作床,培肥秧田与调酸。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地。床宽 1.8米 ,床长10 15米 ,步道沟深1520厘米,沟宽40厘米。春季解冻后旋耕,除净残茬,按规格做床后,整平床面,并注意培肥秧田与调酸,使置床的pH值达5-5.5左右。

3.营养土配制。用58毫米孔径的筛子过筛园田土或旱田土与腐熟农肥按7364混合;添加一定的化肥并调酸防病, 使营养土的pH值达4.5-5

4.适期播种。整平置床,浇透底水,摆盘,盘内装满营养土后,用笤帚从上面轻扫去1/5,然后均匀地撒播种子,每盘播干籽 60克 左右即可。播完后用笤帚或平滑木板拍或压,使种子三面入土。然后均匀覆一层0.5厘米厚的过筛疏松细土。用丁扑粉剂等水稻秧田除草剂封闭灭草,然后立即在床面盖一层与床面等宽,略比床长的超薄地膜,以利增温保墒,促早出苗、快出苗。待出苗后,及时撒去这层地膜,以防高温烧苗。盖农膜或覆盖无纺布。

5.秧田管理。温度管理:出苗前以保温为主,秧苗长到1.52期间,最高温度控制在 28 左右,炼苗的中后期温度不超过 25 。水分管理:秧苗一叶一心前尽量控制水分,插秧前57天进行晒床蹲苗。施肥:分别在三叶期和插秧前56天,每平方米追施硫铵 50克 。

(二)甘薯育苗种薯上床技术

栽前40天左右适时育苗;填好床土;精选种薯及种薯处理;排种一般采用斜排法;密度中薯为每m225千克;头背朝上,大小分排;上齐下不齐;浇透床土;盖45厘米细沙;盖膜。

四、作业:写出作物育苗技术总结报告。

五、考核:根据现场操作、作物出苗情况和幼苗素质进行考核。

实习三  主要作物播种技术

一、目标: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主要作物整地、施肥、播种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二、材料、用具:作物生产田、种子、化肥、农药、播种机具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精细整地。通过整地达深厚、疏松、细碎,平整,无大坷垃。

(二)种子准备。根据当地的条件选用良种;种子精选,去除破损粒、病粒和其他杂质;晒种;种子包衣,应尽量均匀,以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

(三)适期播种。播种期通常以当地地温能满足作物发芽出苗的要求作为最早的播种期。如地温回升并基本稳定在8℃时开始播种玉米,辽宁地区一般在420日以后到510日前播种比较合理。

(四)播种量适宜。要根据作物种类、品种类型、栽培环境、生产条件、栽培技术水平、目标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综合确定。

(五)播种方式。生产上常用的有条播、撒播和点播等。

(六)种肥用量适宜。如玉米每667 m2用磷酸铵15公斤作种肥,注意肥种隔离,防烧苗。

(七)播种深度一致,覆土均匀。播种深度因作物种子大小、出苗习性、土质、土壤水分和气候条件等而异。如玉米播深一般在34厘米。

(八)播后及时镇压保墒。

四、作业:写出作物播种技术总结报告。

五、考核:根据现场操作、作物出苗情况和幼苗素质进行考核。

实习四  当地主要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

一、目标:学会当地主要作物田间长势长相诊断技术,以便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材料、用具:当地主要作物田块、米尺、移植铲、游标卡尺、放大镜、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一)当地主要作物长势长相调查

⑴取样点的确定。取代表性五点,每点连续取10株。⑵自然株高(cm):从地面至植株自然最高点的高度。⑶第一伸长节间、第二伸长节间长度(cm)。⑷茎粗(m m):第二节间中部直径。⑸可见叶数、展开叶数、叶龄、叶龄指数。叶龄指数=主茎叶龄÷一生总叶片数×100%。⑹叶色:墨绿、绿、黄绿等。⑺根系情况:根长(cm)、根数(条)。⑻最上展开叶长度、宽度(cm)。⑼地上、地下部鲜重(g)。⑽地上、地下部干重(g)。

(二)当地主要作物长势长相诊断

当地主要作物丰产长势长相是:植株基部节间短,粗壮,叶片宽厚,叶色深绿,根系发达,群体整齐一致,无病虫害。

四、作业:根据调查结果,诊断当地主要作物长势长相,分析成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实习五  主要作物的田间管理

一、目标:学会主要作物的田间管理操作技能。

二、材料、用具:主要作物田块、农具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一)间苗、定苗与补苗。按计划密度确定株距、行距,适时早间苗、定苗。间苗时做到五去五留,即去弱苗,留壮苗;去小苗,留大苗;去杂苗,留纯苗;去密苗,留匀苗;去病苗,留健苗。补苗要及早进行。

(二)中耕除草与培土。中耕的深度根据作物及其生长情况而定,根系分布于土壤表层的,中耕宜浅;根系深的,中耕可适当深些。中耕的次数可根据气候、土壤、杂草和作物生长情况而定。  

(三)追肥。玉米追肥常采用攻秆、攻穗、攻粒三攻追肥法。攻秆肥是在拔节期的追肥。攻穗肥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的追肥。攻粒肥是指雌花丝开始抽出,授粉前后的一次追肥。追肥次数应根据土壤肥力、肥量、基肥、种肥施用量而定,可在大喇叭期一次追施;也可在拔节、大喇叭口期两次追肥,拔节肥占总追肥量的20%30%,大喇叭口期占总追肥量的60%70%。是否追攻粒肥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长势而定,后期易脱肥的土壤可追攻粒肥,注意肥量要少,以免追肥过多而引起贪青晚熟,导致减产。追肥方法要开沟深施,深15-20厘米,离开植株10-15厘米为宜,追施尿素时应比其它氮肥提前5-7天。

水稻氮肥施用采用平稳促进,基肥为全部农肥、磷肥、硅肥和锌肥,40%50%左右氮肥和50%钾肥,结合翻地或拉板前施入。第一次蘖肥在分蘖始期5月末至65日施氮肥的20%;第二次蘖肥在61520日施氮肥的10%20%,加钾肥的50%;攻穗肥在75日前后,施氮肥的10%71520日进入减数分裂期施氮肥的5%;齐穗期视水稻长势长相施氮肥的5%左右。氮肥在各时期的施用量均随苗情长势看叶色、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

(四)灌溉与排水。需水的关键时期要合理灌水。田间渍水,要及时排水。

四、考核:按田间操作情况打分。

实习六  主要作物测产技术

一、目标:了解大田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测产方法;通过产量预测,为作物的收获、贮藏和总结生产经验做好准备。

二、材料、用具:主要作物田块、计数器、米尺、秤、记录纸、铅笔等。

三、内容、方法步骤

(一)大田作物产量的实测法

实测法是根据小面积实测产量,推算单位面积的产量。其操作方法如下:⑴样点确定。在测产前应充分熟悉田间作物生产情况,选择有代表性样点进行调查。通常面积在1hm2以下的田块取35点,1hm2以上的取510点,每点取110m2。⑵取样测产。收获样点的产品,脱粒、晒干、清除杂质后,称重。⑶实测产量。产量(kg/667 m2=样点产量÷样点面积×667 m2

(二)大田作物产量的估测法

估测法是根据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来估计单位面积产量。

1.禾谷类作物理论产量。禾谷类作物理论产量(kg/ 667 m2 = 667 m2 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g)×10-6。通过调查样点有效穗数(水稻每穗实粒数≥10粒的穗数,玉米每穗实粒数≥20粒的穗数),计算 667 m2 有效穗数。 667 m2 有效穗数等于样点有效穗数÷样点面积× 667 m2

2.豆类作物理论产量。豆类作物理论产量(kg/ 667 m2 = 667 m2 株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g)×10-5。千(百)粒重可根据该品种常年千(百)粒重,结合当年作物生长情况估算。

四、作业:写出作物测产报告,并根据测产结果和产量构成因素,分析栽培措施效应及气候条件的影响。

实习七  丰产经验总结

一、目标:学会撰写丰产总结,对下一年的生产提出建议。

二、材料、用具:田间调查数据、计算器、查阅有关资料。

三、主要内容

1.资料的整理 

系统整理资料,计算,核对各种调查资料,鉴别准确性,分类汇总,分析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总结出规律。召开调查会,经过讨论找出经验,鉴定分析初步结论。

2.撰写丰产总结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总结种类组成。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前言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主体的内容包括品种结构与目标产量,主要实施技术措施、经验,存在缺点及产生原因等。结尾概述全文,对下一年的生产提出建议。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

 撰写总结要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具体、深刻、实用,突出重点,总结突出的问题和经验。总结要用第一人称,即要从本单位、本部门的角度来撰写。

四、作业:写一篇丰产经验总结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