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区柯克——对抗无聊的世界

 riverkwai 2016-05-07

谁是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此前关于他的传记已经有多种版本,但好莱坞直到他去世三十二年后似乎才想起了这位被称为悬念大师的电影伟人——2012年,有两部以希区柯克生平为题材的电影《金发缪斯》和《希区柯克》先后上映。希区柯克的一生虽然不乏妙趣横生的花絮,但他本人的生活没有什么戏剧性可言(或许他试图诱奸自己女弟子的那个传闻算是一出滑稽戏),除非我们深入他的电影,深入他的创作灵魂。

与库布里克展示其“对人类上帝般的冷漠旁观”不同,希区柯克的摄影机一直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裂变。人类最原始的本质情感——恐惧,是其作品中一贯的主题,但这个主题的背后其实是对永恒与死亡这一矛盾关系的探索。

而“爱(性)”作为人类克服死亡恐惧的迷幻剂,在其电影中永远处于最强烈、也最脆弱的地位。因此,希区柯克的电影在最深处是人类普遍处境的寓言,以《迷魂记》为代表,他的主要作品中都带有明显的“俄耳甫斯神话”母题,即永恒与爱面对死亡的无奈悲剧。

然而,我们在回顾希区柯克电影生涯时不需要如此故作深沉,因为这不符合希区柯克的风格,实际上,这位“英国思想家”是由于追寻“世俗的伟大”而进入电影业的,他肥胖不堪,却有一个对美与性感充满冒犯和占有欲的细腻之心;他获得成功也不是由于他总能在人间找到神话之母题,而是因为他精通对普通人讲述故事的方法——“制造悬念”是他登峰造极的手艺,这就像他寻找全世界最迷人的金发女郎并使她们在银幕上尖叫的手段一样,他比任何人都知道人类最本质的恐惧在生活中不过表现为一种“肤浅的需要”——就如同他在《后窗》中展示人类的偷窥欲一样——我们渴望在电影中看到生命被暴力威胁、美人被邪恶所吞噬——他就是靠发现我们这种肤浅的需要并满足这一需要而获得成功的。

这是他真正的天才之处,他知道人类在现实生活的本质就是匮乏和无聊,因此他用摄影机来制造对抗这种匮乏和无聊的幻觉。

如今,在他死后三十六年,他那肥胖滚圆的脸孔已经成为卓别林式的永恒标志,我们或许可以把他当做好莱坞有史以来仅有的智慧象征——因为他轻而易举地凌驾于好莱坞的肤浅与势利,用博取凡夫俗子的尖叫和好奇心而获得了神一般的不朽成就——在电影中实现了他那对美与爱的主宰之梦。
                                                           

希区的几个小戏法


希区柯克把抓住观众视为重中之重。他认为,电影的步调完全来自于抓住观众的心。不需要快速剪切,不需要快速的表演,但需要非常完整的故事和不断变化的情景。创作者需要从一个事件变到另一个,这样才能一直抓住所有观众的心。只要可以绷住并且没有松懈,那么你就有了步调。希区柯克认为,这就是为什么悬念是个如此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它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其中。


他还认为必须用角色控制情景并推动故事,同时还要赋予角色有趣的背景。对此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你心中的场景是确定的,但有时你没法找到合适的角色带你进入这些场景,所以你说:‘好吧,我有个社交名媛。’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让她做点什么。你可能会说:‘我想让她在一艘轮船的锅炉房里。’看吧,你的工作变得非常困难,但却有创造性了!你必须创造性地让一个社交名媛走到轮船锅炉前,创造一些情景让这个成为现实,因为一系列情景,角色最后发现自己跑进了一艘轮船的锅炉房里。当然,我敢打赌有不少人会说:‘这太麻烦了。我们把她放在游艇的炉子前。一个社交名媛一定会去那儿的。’一旦你这么做,你就是在削弱而不是在创造电影。”


《擒凶记》


同样的,在创作《擒凶记》时,希区柯克一口气提出了几个背景信息:时间从冬季运动赛季开始、伦敦东区、小教堂和阿尔伯特音乐厅的交响音乐会。乍看起来像是电影学院的考试题对不对?很有趣但是也有点可怕。怎么能把这么多东西都装到一起?最终这条情节线是这样的:


美国人麦肯纳夫妇和小儿子汉克去摩洛哥度假,结识了热心的路易·伯纳德。在集市上伯纳德被刺身亡,临终前告诉麦肯纳在伦敦将有政治谋杀,还说了一个名字:安伯斯·查培。为了让这对夫妇守口如瓶,暗杀者为封二人的口绑架了汉克,但他俩还是去了伦敦。他们调查到安伯斯·查培是一座教堂的名字,音乐厅里,麦肯纳夫人关键时候一声尖叫,挽救了首相的性命……


而这些剧情,都来自于几个简单的词语。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要放弃一个或两个事件,让某些角色无法进入音乐厅,或者在中间插入其他的曲折。把角色融合进去,促使他们做出必然的举动,让这一切事件看上去是自然而然地在这些地方发生。


《房客》


当然只有这样是不够的,它只是个短篇故事。希区告诉你,还必须给故事提供悬念。


希区经常运用的一个悬念手段叫做“跳板情景”。例如,在影片的前15分钟让一个值得同情的角色卷入到某种麻烦之中。影片的剩余部分就这样有着落了,只要一个悬念就能将观众牢牢拽住:“他能脱离险境吗?”希区柯克的早期影片《房客》(The Lodger,1927),是基于开膛手杰克的故事。影片中整个伦敦都在散布着开膛手杰克的一些特征,比如他只攻击金发女孩,他穿了一件黑色披风或者带着一个包。15分钟后出现一幢烟雾袅绕的房子,敲门声咚咚着制造气氛。女主人打开门,一道光凸显出人的轮廓。其后你就会认为开膛手杰克在伦敦的一所公寓里。余下的影片中,你都会纠结于这一点。


悬念无所不在。《邦迪号兵变》(Mutiny on the Bounty,1935,汉译名通常为《叛舰喋血记》)为啥不叫《好船邦迪号》呢?因为那样你等于什么都没告诉观众。但是,用了兵变二字,所有的观众都会乖乖等着,看到底什么时候兵变。C


如您喜欢本图文请转发朋友圈,感谢广大读者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