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国空袭我驻南大使馆,不幸误炸还是蓄意袭击?

 昵称694084 2016-05-07

2000年7月16日,《开封日报》用一个整版刊登了对我的采访,这篇文章选载在我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让战争走开》一书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记者: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注意到,一段时期内国家经受边事纷争或霸权欺凌,那段时期内民族凝聚力和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绪一定会空前高涨,强化国防的呼声也会此起彼伏,我能分明感觉到四周希冀的眼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段时期内军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分外的关注,一个字,“热”,国防热。但激情过后,和平鸽衔着橄榄枝依然飞翔,歌舞升平中,健忘的国人各忙各的,伤疤未愈,疼痛感已消失殆尽。这种现象是否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人国防观的不确定和不成熟性?如何使战时国防和平时国防有机统一起来?

张召忠:1999年我有三本书位列全国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前十名:《战争离我们有多远:张召忠点评军事革命》、《话说国防》、《下一个目标是谁》。回答你的这个问题,我想先引用我在《下一个目标是谁》这本书后记中的一段话:“在整个科索沃战争期间,我收到过大量群众来信,许多同志真诚地希望我写一本关于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影响及启示方面的书,帮助大家清理一下思路,让大家更加理性化地看待今天和未来日益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告诉大家,科索沃以后的战争什么样?我每到一处,都会听到一些赞赏和鼓励的话语,其中有殷切的希望,也有更多的期望,那就是都在呼唤一种理性的声音,同时也伴随着深沉的思考。因为许多人都在担心,科索沃战争结束了,媒体炒作的热点过去了,人们的兴奋点转移了,大家是否会很快忘记这场战争?当明年、后年或是几年之后,有谁还会记得科索沃战争的硝烟,有谁还会记得中国大使馆被炸的惨状?一场战争难道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吗?科索沃战争究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以后的战争将是什么样?怎样才能打赢未来的战争……”

今年(2000年)科索沃战争一周年、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一周年的时候,我费尽心机研究了很长时间,撰写了四篇周年回顾的文章,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思一年来的变化。当我试着把这些文章推荐给几家报纸的时候,却受到了婉谢,他们认为热点已经转移,这个问题不必再提了。一年前我上面说的那些话不幸又被我言中,真是中国人的悲哀。我们的记性不好,忘性又太大,这样下去何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当9.18事变的时候,当5.8使馆被炸的时候,我们都在慷慨激昂,媒体也都在刮风,可事情一过就全都跑得无影无踪,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儿,战争离我们又越来越远了。什么原因?这不仅仅是国防观的问题,应该是民族素质问题。大城市谁家都装个防盗门,可是否有人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防盗门装在哪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防盗门?关键的问题在教育,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什么时候公民到了关心自己家的事儿像关心国家大事那样热心的时候,中国就兴旺发达了。在以色列、在瑞士、在美国,我看到了,但是在中国,我有时会看到一些,更多的时候是看到人们在关心小家而非大家。


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什么是压力?一个是正向加压,一个是反向刺激,两者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忧患是文明的象征,只有高度文明的时候才能滋生忧患意识,如果一个国家没有这种忧患意识,总感到自己是天朝王国,唯我为大,唯我为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那就离衰败不远了。我们忧患是因为我们“居庙堂之高”,如果不能立于高山之颠而终日处在深谷之中,我们将永远看不到差距所在。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如果我们期望和平,远离战争,从现在起那就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否则战争这个恶魔早晚会大难临头。

明天又是5.8使馆被炸纪念日了,这次我不用再求别人发表我的文章了,我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中安排了三篇文章,纪念在那次事件中不幸牺牲的三位烈士,同时也敲响国家安全的警钟!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军轰炸,北约发言人谢伊在中国驻南使馆被空袭后声称,“北约炸错了建筑物,是非常不幸的意外。”这等于说,与轰炸南联盟车队、民宅和医院等民用目标一样,是一种误炸误伤。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此次空袭中使用的武器来看,经我驻南使馆确认,认为此次空袭主要是由5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所为。战斧—III型巡航导弹是由美国海军巡洋舰、驱逐舰和核潜艇发射的对地攻击导弹,射程1600公里,战斗部重量454公斤,采用GPS卫星和末端景像相关制导。如果是误炸误伤的话,通常发生在无制导炸弹或一般性能的空地战术导弹上,战斧式导弹误差的可能性很小。假如真是误炸5枚导弹绝不可能连续攻击同一目标。




战斧式巡航导弹在结构和飞行原理上与战斗机没有多大区别,主要的不同就是通过采用无人驾驶系统来替代飞行员驾驶,再一点不同就是携带有重磅炸药战斗部。飞行员驾驶飞机飞向目的地,主要是按照预先确定的航线按图索骥;战斧巡航导弹飞向目标,则是利用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机、无人机等事先对预定攻击的目标进行侦察、监视、测量、标绘,并利用日光和红外光对目标外形进行拍摄,然后将这些目标诸元转换成数字信息输入到导弹的弹体计算机中去,自动生成出一条精确的航线。




导弹发射后,便可按照既定的航线,利用24颗全球导航和定位卫星在飞行过程中进行自动导航、定位和修正航线,在飞到目标上空时,再把事先拍摄的图像与实际的目标图像进行对比,验明正身后再进行攻击。由此分析可知,一枚战斧导弹从准备到发射需要较长的时间,没有三五天以上的预先侦察、监视和拍摄是不可能贸然对任何一个目标进行攻击的。这就是说,打击中国驻南大使馆的作战计划绝不是临时动议,更不是什么误炸误伤,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一种挑衅行动。




在“精确制导”这块儿,美国可谓是屡试不爽。1986年4月24日美国对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五个军事目标发动的大规模空袭作战中,首次对一些精确制导武器进行了实战试验。由于在空袭中极其准确地命中并摧毁了预定军事目标,极少附带杀伤民用目标,所以这种战法在战后被称为“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打击。在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实现高精度制导的情况下,这种打击方法能够像外科医生使用手术刀在病人身上切除毒瘤、摘肝换脾那样精确有效。美利冲突之后,“外科手术式”的作战样式沿用开来。




随着军用高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导弹和炸弹的命中精度有了大幅度提高。1986年的作战中,还没有出现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的圆概率误差还比较低,GPS卫星全球定位系统还没有在导弹制导中使用。1991年海湾战争中,虽然精确制导武器有了进一步发展,但美军在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数量很少,只有8%左右,其他90%以上的炸弹都是没有制导的常规炸弹。尽管如此,美军在连续38天数万架次的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其他城镇的猛烈空袭中,并未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也没有给民用目标造成过大的破坏,更没有伤及任何外国驻巴格达的外交和新闻机构。海湾战争中,美军宣称,其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概率达到90%以上,个别可达98%以上,就是说能够指哪打哪,十拿九稳。




1991年1月17日凌晨,在首波对巴格达的空袭中,F-117A战斗机使用2000磅激光制导炸弹轰炸伊拉克电信电报大楼的时候,能够将炸弹准确地投入大楼的烟囱,圆概率误差不超过一米。在1月18日使用斯拉姆空地导弹对伊拉克一座水电站进行打击的时候,总共发射了两枚导弹,命中概率达100%。第一枚导弹将发电站的墙壁炸开一个直径10米的大洞,第二枚导弹则从该洞中进入室内,将发电机直接摧毁。由此可见,美军使用高技术武器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能力是相当强的,它不仅能够选择大型建筑物这样的概略目标,而且能够在整幢建筑物中精确选择要摧毁的那几个具体房间或具体楼层,并且能够通过轰炸的角度和方向来控制破坏程度和附带效应强度。




此次空袭作战中美军使用的武器和海湾战争时相比又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发生连续使用五枚导弹袭击中国驻南使馆的事件,显然是难以用误炸误伤这样一些哄骗之词来解释的。另外从5枚巡航导弹的攻击方式来看,一枚从五层贯顶直接打到一层,造成大楼瘫痪;一枚从侧面切入,直接打击楼内具体目标;一枚瞄准只有两层楼的大使官邸,因稍微偏离目标才未造成严重后果;另外两枚则直接攻击地下室,在地面以下炸出深达2米、直径10米多的弹坑。多枚导弹从不同角度相互配合,并采用具有钻地和穿甲功能的高爆炸药战斗部,对一个只有五层楼、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的使馆院落进行连续两个波次的袭击,目的是十分明显的。




从中国使馆区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来看,使馆位于市中心区以外3公里左右,馆舍周围开阔,数百米以外才有其他建筑,主要是民宅和公司所在地,附近没有任何军事目标。所以,误炸、误伤和附带杀伤的可能性极小。5月7、8日两天,是北约对南空袭最为猛烈的两天,在空袭中又多次对已经遭到破坏的南联盟空军司令部和内务部大楼进行连续轰炸,而许多外国外交使团驻地恰恰就集中在这两个军事目标附近。为什么距离军事目标如此之近的一些外国大使馆没有遭到附带破坏和人员死伤,距离这些军事目标相当遥远的中国使馆反而遭到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