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入法| 埃隆·马斯克: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北城东读西学 2016-05-07


文 | 易宝支付CEO助理唐文

因为一点点的特别待遇,我可以在这本《硅谷钢铁侠》出版之前就读到他。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在办公桌旁翘着二郎腿一口气就读了60多页。虽然我对埃隆·马斯克的故事已经非常熟悉,但还是不禁沉浸入阿什利·万斯恢宏又不失幽默的叙事风格和恒星兄的流畅译文中去。须知,即便只是作为译者的周恒星,也曾多次贴身采访过埃隆·马斯克,更不用说之前每月会和马斯克吃一次没有时长限制晚餐的万斯了。

我按捺不住兴奋,赶快就告诉这本书的编辑李穆,继《乔布斯传》之后,《硅谷钢铁侠》是我读到又一本关于硅谷精神领袖的上乘之作,她为我的肯定表示欣喜和感谢。我余兴未褪,立刻又给远在大洋彼岸的万斯和恒星送去了赞誉之词。

另一种感受则是,我自觉还算是个比较勤奋和上进的人,然而一旦对比万斯笔下的马斯克,突然觉得自己就简直是一个不思进取缺少抱负的十足懒汉。

如果我能在27岁时就成为一个坐拥2200万美元资产的富翁,十有八九我就会买个牧场,然后天天躺在草丛里晒着太阳数牛羊,多半不太可能像埃隆·马斯克那样继续去折腾——这样的折腾不仅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心血,牺牲掉许多个人享乐的时间,还意味着要放弃本已安乐的人生而面对变幻莫测的风险。这不是玩笑,马斯克有阵子潦倒到他的岳父母去抵押房产来支持他的事业。

但这都不是核心,这本书最引人入胜之处,是对一个非常核心的商业难题给出了极好的启示:如何搞定技术创新?

核心不是故事而是商业启示

但如果马斯克的故事让我们赞羡之处仅限于他的精神和传奇,那还不如读读儒勒·凡尔纳的《机器岛》、《神秘岛》或者《环球旅游八十天》,这些故事更富有传奇色彩。马斯克的故事并非纸上的传奇,而是活生生的现实。成就事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雄心或者野心,更需要正确的方法。

我从来不认为有好的态度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正相反,没有好的方法,没有正确思考世界的方式,好的态度也难以持续多久。阅读这本《硅谷钢铁侠》不断引爆我对商业各个重要问题的一次又一次反思,期待抓住他们的本质(稍后我们会聊到马斯克追溯“第一原理”的思维方式)

为什么技术创新是商业模式的生命力源头

过去两年里,易宝市场部和全国各行各业的很多企业做了很多关于创业创新和“互联网+”转型的深度交流,我的一个深刻感受是:有生命力的商业模式都在做品类创新,而感到乏力事倍功半的商业模式多是停留在品牌创新上。

简而言之,品类创新是从用户体验这端做出质的改变。比如滴滴快的,把过去以出租车为中心的模式“翻转”为以打车用户为中心的模式。也因此,品类创新往往能创造新的增长点而赢得更大的商业增长空间。

而品牌创新往往是量的改变,还往往落于企业“单相思”的策略。比如,无论我们把通话质量改善到什么程度,用户也不会因为通话质量的改变而大幅度延长通话的时间。只停留在一个维度上,仅仅追求这个维度量上的改变所带来的增长空间常常是有限的。但如果在通话功能上加上上网等新的维度,也就是之后的移动互联网,维度的增加带来用户体验质的改变,迅速就带来了巨大的增长空间。

这个商业逻辑很清晰:商业的核心主题是增长,想要赢得巨大的增长空间,就需要做品类创新。那怎么能做到品类创新呢?

在《从0到1》中,彼得·蒂尔虽然没有谈及品类创新这个主题,但他很明确地指出来:想要赢得“指数级增长”,法宝就是要有技术创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打造出来的用户体验能把替代品甩开10倍远不止,才是通达指数级增长的不二法门。

到这里,整个商业一个很棘手,很头疼,也很关键的问题就浮出水面了:怎么搞定技术创新?

这个问题也困惑了我许久。

硅谷传奇的故事中,往往是这样一对黄金搭档:一个是对市场和用户有超强洞察力的商业奇才,另一个是技术天才的极客。最传奇的就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的搭配。

但这极客往往是稀缺品(你稍微留意下各个公司HR抱怨技术人员招聘的难度就很容易知道这一点),尤其是天才极客,更是少之又少。万一你一辈子都遇不到呢?或者,就算你遇到了,你又怎么能让这个思维方式和常人截然迥异的“极品”和你同心同德呢?

 全书精华:马斯克如何杀出“极客困境”

世界上真没有优秀的极客吗?有这么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大学精心培养,互联网也让知识的传播和分享更加迅速,要说这个世上没有优秀的极客,这是假的。

问题在于:创业公司很难招揽到优秀的极客。优秀的极客往往待在待遇优厚又稳定,品牌叫起来响当当的大公司里(尤其在中国)。

这些公司还没等极客们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和他们建立联系,然后在毕业季许以高薪和丰厚期权,恨不得把天才们一揽子全拥入怀抱。

而创业公司往往资金薄弱,不确定性多,甚至不时就会面临关门的风险(包括马斯克创办的公司也是如此),而公司经营一旦失败,极客的这段工作经历解释不好就会成为职业生涯的减分项。因此创业公司要把优秀的极客招到麾下谈何容易,更何况如埃隆·马斯克这样面向传统产业的公司,无论造车还是发射火箭,都需要大团队作战,需要的是一群而不是零星几个优秀极客。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通过各种手段把极客团队组建起来,千万不要以为万事大吉。创业公司要想在大公司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走的路就不会是照搬大公司的套路,更需要创新,创新就意味着你难以找到现有的样板去评判一个事情的可行性。

于是,另一个难题就冒了出来:极客团队即使由优秀的成员组成,他们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告诉你,“老板,这事没法做!”或者“老板,我们资源有限,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够好了!”

这些极客困境可以轻易把一个创业公司杀死于摇篮中。

马斯克气势汹汹地从互联网杀入汽车、火箭发射等这些迥然不同的传统领域,这些项目既不根植在底特律(美国昔日的汽车之城)的土壤上,也不是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浇灌下的花朵,跨度之大,富有挑战。短短的十余年间,马斯克所率领的创业公司之所以能在一波三折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马斯克摆平了“极客困境”。

马斯克是怎么做到的呢?

忠诚并疯狂履行你的使命

马斯克想去火星并非心血来潮,“当扎克伯格希望帮助你分享宝宝照片的时候,马斯克则是希望将人类从自我毁灭和意外灾难中拯救出来”(引自《硅谷钢铁侠》,下面的引文类同)

马斯克的行为和抉择充分体现了对这个使命的忠诚和疯狂,在SpaceX充满资本的不确定性时,马斯克的表现是“鉴于我们的长期使命的本质,我在犹豫到底要不要让SpaceX上市”。因为他认为“SpaceX的根本目标一直是创造能够在火星上建立生命的技术。如果成为一家上市公司会降低创造这种技术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在火星计划确定以前不应该上市“。

这个使命宏伟而清晰,尤其马斯克对使命的忠诚和疯狂富有感染力,他“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觉得自己的使命时间紧迫的人”,因此“其他人即使讨厌他,但却奇怪地对他保持忠诚,并对他的动机和使命无比敬佩。马斯克所具备的世界观,同时也是硅谷很多创业者所缺乏的。他是拥有远大抱负的天才”。


SpaceX的行动任务控制中心,马斯克和米勒在此全程监控火箭的发射过程

 亲力亲为招聘      

尽管作为创业公司,马斯克始终坚持了高标准的人才需求。“SpaceX的招聘模式比较重视在顶尖学校的尖子生。但重中之重是识别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A型人格特质的工程师。公司的招聘人员会寻找在机器人比赛中的优胜者,或是造出非同寻常汽车的赛车爱好者——目的是找出充满热情,可以团队协作,并且与金属打过实际交道的候选者”。

为了找到真正顶尖的人才,马斯克真是费尽心机,“SpaceX的招聘人员用神秘的方式拉拢他们感兴趣的候选人。他们会将空白的信封亲手交给那些人,里面是某个特定时间地点的会面邀请函,地点通常是在活动附近的酒吧和餐厅。他们在那里进行初试。候选人到场后会发现,全会场所有参加者中,他们是少数被选中的幸运儿,这会让他们立刻感到欢欣鼓舞”。

优秀的候选者马斯克会亲力亲为地面试,“SpaceX最早的1000名员工,包括校工和技工,几乎全部被马斯克面试过。而在员工队伍扩充后,他还会继续亲自面试工程师。” 在面试中,马斯克“他不怎么在乎对方受否可以答出题目,更关注于他们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求员工做比不可能更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一项事业的使命是类似移民火星这样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那么毫无疑问,完成这样挑战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挑战不可能,招聘顶级人才的目的正在于此。

“马斯克基本上是在要求员工做出比不可能的事情更不可能的事情。一位SpaceX的前高管把工作环境描述成 “永恒不满与永恒希望的怪异结合”。“这就好比马斯克要求大家用一年时间造出一辆只用一缸油能从洛杉矶开到纽约的车。一年之后准备测试开往纽约的时候,所有的副总裁都觉得这车顶多能开到拉斯维加斯,车却在最后开到了新墨西哥,比人们预期多了一倍,但尽管如此马斯克还仍然会大发雷霆。他都以高于常人两倍的标准来要求他的员工。””

现在我们开始逼近问题最本质的一个地方:如何要求员工,尤其是顶级极客做比不可能更不可能的事情呢?

靠高额奖金吗?靠鞭子吗?大棒加胡萝卜的策略会在这些挑战可能性极限的地方奏效?



用第一原理说话

“对于埃隆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而他也期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抱持相同的态度”

这里大家首先要理解“不可能”在两种语境下很微妙的区分:“很困难”和“不可能”。这两者常被混用,但其实有天壤之别,也是决定一个要求苛刻老板和一个蛮不讲理的老板的区别。

治愈癌症是“很困难”的,但永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做出能源利用效率高的机器是“很困难”的,但造出永动机是“不可能”的。马斯克给员工的任务更像是攻克癌症,而不是让他们试图去找到永生不死的秘方(今天在百度上搜索到的科学预言永生不死也只是相对而言)。

马斯克这样说,“我当然不是试图设定不可能的目标。我认为不可能的目标会让人变得消极。你不想通过将人们的头撞在墙上,来告诉人们去穿过一道墙。我从不故意设置不可能的目标。”

追求挑战“很困难”才能实现创新的突破,但要命的是,“很困难”和“不可能”仅仅只有一线之隔,很多时候非常容易混淆。如何知道优秀的员工们是因为“真正的不可能”而明智地撤退,还是因为畏惧“很困难”打退堂鼓呢?尤其对于处在创新前沿的技术难题而言,这个问题就更加扑朔迷离。

这个时候就要谈到马斯克的“第一原理”思维了。

第一原理是从古希腊源起的哲学思维,并在哲学分化为数学、物理等具体学科后渗透进这些学科中去。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接触“第一原理”最多的莫过于中学学习的几何学,无论多么复杂的几何假设,都可以依循严密的逻辑向几个不证自明的几何公理(第一原理)推理,一旦推理的结果与几何公理相吻合,则这些复杂的几何假设就被证明是正确的,反之则为错误。

马斯克用的就是这招,谷歌创始人佩奇这样评价马斯克“伊隆对这种事是这么说的,你总是需要从一个问题的第一原理开始着手。它的物理本质是什么?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花多少钱?我要做的话可以便宜多少?你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学和物理学来判断什么是可能并且有趣的。”

所以,对于常常遭遇技术难题的马斯克的团队来说,“如果你打算告诉马斯克某件事情没有办法做到,那你最好已经做足了功课并做好心理准备深入每一个技术环节,从最根本的原理出发逐步解释为什么行不通。“他(马斯克)总是说,让最基本的物理原理说话”。

能用追溯到第一原理,这绝不只是对团队的高要求,也是对马斯克自身的高要求,马斯克并不像许多管理者那样,因为畏惧专业知识的艰深而就轻易把判别“很困难”和“不可能”边界的权力让渡出去,这是在我看来埃隆·马斯克管理最精髓的一个地方。

尽管马斯克在很年轻时就成为亿万富翁,本可以安享生活,但他对于使命的忠诚驱动他疯狂地学习。他甚至不甘于只是掌握一个领域的技术和智慧。

 “在猎鹰一号的征程刚开始时,马斯克还只是一名强力的软件公司执行官,正试图去学习一个完全不同世界中的基本知识。在Zip和PayPal,他可以得心应手的坚持自己的想法和管理程序员团队“。

“在SpaceX,他不得边做边学。马斯克最开始的火箭知识主要来自于教科书“。“马斯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研究航天工业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他从坎特雷尔和其他人那里借来了《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还有各种专业书籍””。

更妙的是,一旦通过书本知识汲取树立起一个技术框架,马斯克很快就开始通过提问这样更有效的方式向专业人士快速学习。

“但是,在SpaceX聘请了一个又一个的天才之后,马斯克意识到这些人的知识可以为己所用。他会在SpaceX工厂里抓一个工程师,然后开始追问他有关阀门或某特殊材料的问题。”我刚开始以为他在考我,看我是不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其中一个早期工程师凯文.布罗根(Kevin Brogan)说。”后来我才发现他在试图学东西。他会不停的提问,直到你知道的90%都被他学会。”和马斯克长期共事过的人,都证实了他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完美的记忆力”。

这样做的成果是,没有人能用技术问题来怠工,更不可能以此绑架马斯克。“如果有人告诉马斯克,比如,作动器绝对不可能降到他的心里价位,或者在他确定的截止日期前无法造出某个部件。“埃隆会说,“好吧,这个项目跟你无关了,从现在开始我是项目的CEO。在担任两家公司CEO的同时,你的工作也由我来做,但我可以完成”“最疯狂的是马斯克真的这么做了。每次他解雇了某个人,他都会接替那个人的工作,而无论是什么项目,他都能完成”。

于是“在经营SpaceX几年后,马斯克变成了一名航空专家,几乎没有其他技术公司CEO对各自领域的了解能达到他那样的程度”。

2015年12月,SpaceX发射了猎鹰-9火箭,并且一级火箭成功回收,塑造了太空史的里程碑。2016年4月,SpaceX又在大西洋上成功回收猎鹰-9子级火箭,首次实现海上火箭回收。


尾声

2016年春,北京渐暖时,中信出版社和易宝支付的同仁们聚在朝外SOHO一个餐馆里,畅聊起这本《硅谷钢铁侠》,大家不无兴奋。其实,和沃特·艾萨克森的《乔布斯》传一样,在其问世前市面上就充斥着同类题材的著作,但经典就是经典,他仍然脱颖而出,备受人们喜爱。

埃隆·马斯克!

他从南非移民到加拿大,又来到美国;曾经痛失过一个孩子,之后成为5个孩子的父亲;他的脚步从来没有因为财富,或者他历任漂亮性感的妻子而停歇下来;在他眼里,地球之只是路经之地,他要在火星退休;在他还未到半百的人生里,就大跨度地涉足金融能源航天等截然不同领域,并不惧风险,一次又一次把赚到手的大笔财富毅然投入下一个看似更加不靠谱的项目;他阔绰过,也潦倒过;他为很多人崇拜,也被很多人痛恨和谩骂……

但似乎没有什么能成为马斯克人生的羁绊:财富、风险、技术壁垒、婚姻、地球引力……

我突然想起Beyond《海阔天空》里的一句经典唱词: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作者: 阿什利·万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