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本是绝世佳人,被丘吉尔誉为“上帝的艺术品”,却一生为爱痴狂

 蔓瑜 2016-05-08

  • 作者:红叶

  • 本刊专稿,原题《天使与佳人费雯·丽》



好莱坞的另一位天使是费雯·丽。她的身体里住着两个自我,一个是天使,另一个是佳人。


1

TEXT


和许多天才女演员的出身颇为相似,费雯·丽的父亲也是一位热爱戏剧的票友。3岁时,她被父亲带入军人家属组织的业余演出队,她的天赋和小天使的形象,在当时已经赢得周围人的喜爱。


费雯·丽的母亲是一位具有法国和爱尔兰血统的英国淑女,她请了来自英国的家庭女教师,让印度出生的女儿在穆斯林环境中接受天主教的熏陶和完整的英国式教育。然而,东方的神秘色彩、印度人的淳朴率真,却早已在幼小的费雯·丽心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1920年,7岁的费雯·丽被送回英国接受正统的教会教育。虽然寄宿学校那古板枯燥的教育环境并不适合费雯·丽,但是她顺从地接受了。她秉承母亲的教诲:在接受邀请活动时,一定要客随主便、随和有礼;在自己做主人时,一定要热情周到,让客人尽兴。她常常慷慨的把父母寄来的成箱糖果与同学们分享,小小年纪,已经凭个人的魅力,赢得了师生们的喜爱。



母亲每年夏天回英国探亲一次,父亲是隔一年才来看她一次。为了排遣寂寞时光,费雯·丽热爱上了读书,修女们破例允许她自由使用图书馆的珍藏,除了父母回来的日子,她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化在了读书上。


1927年7月7日,费雯·丽一家开始了长达四年的欧洲旅行。在自由自在的漫游中,她一边享受异国情调的大自然风光,一边又不得不忍受当地教会学校的束缚。她性格中的叛逆性,应该是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的。




她先后在第纳尔和意大利的教会学校学习,后入法国巴黎的一所学校就读。那段时间,她迷上歌剧;然而,这种走读式教育有一个致命弱点:它极易导致个体心理的脆弱性和不安定性。一个人的青少年时期,应当在平静安定的环境中度过;因为这个时期是人的心理成长期和心力积累的过程。所以,我反对一切来自寄宿学校的儿童化、低龄化。尤其对于天性敏感的少女,往往存在致命的一面。(费雯·丽的一生恰好反映了这一缺陷。)


2

TEXT


1931年底,学业告一段落,母亲陪同18岁的女儿去慕尼黑旅行。在每晚必看的瓦格纳歌剧中,费雯·丽找到了释放自己天性的舞台。



1932年,费雯·丽遇到了一位性格成熟、风度翩翩的青年律师霍尔曼。她被异性成熟的风度吸引,还没来得及深入了解对方,就懵懵懂懂的走进了她的婚姻生活。


她成了一位上流社会的全职太太。家务有保姆操持,她只管陪伴丈夫,享受生活。虽然这种生活是许多女生梦寐以求的,但却不是费雯·丽所需要的。


费雯·丽和利·霍尔曼


1933年10月12日,生下女儿后,费雯·丽开始频繁的举行晚会,以期填补空虚无聊的日子。随着社交圈的扩大,一位朋友推荐费雯·丽拍摄了一张香烟广告的照片,这张照片为她带来一部影片中的一个小角色。


如果这不起眼的小角色,仅仅是无聊生活的调剂,那么费雯·丽或许会沿着现有的生活轨道,度过幸福安详的一生。但是,费雯·丽正是从这个小角色开始,坚定地走上了她执著追求一生的艺术之路。她如飞蛾扑火一般,不顾一切,飞身冲向那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3

TEXT


当年,18岁的金发美人英格丽·褒曼,在皇家戏剧学院的走廊上,与一位导演擦肩而过,随即被选中参演某个角色,为此却引发了戏剧学院内一场高年级女生的骚乱。因为这违反了学校的规则。只有入校学习两到三年的高年级女生,才有资格参演这类小角色。




可见某些女演员的运气是天生的。费雯·丽所具备的一流美貌和才华,让她很快就得到主演戏剧《贞洁的面纱》的机会。虽然舞台经验稍显不足,但是她的个人魅力在这次演出中得到尽情发挥。她的初次成功引起了著名导演亚历山大·柯达的注意,随后与伦敦影业公司签订了五年合同。在沉寂了七个月后,她得到将出演《英伦浩劫》第二女主角的任务。而这部影片的男主角正是费雯·丽崇拜不已的著名演员劳伦斯·奥利弗。



费雯·丽与劳伦斯·奥利弗


爱情的降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姿态?是一见钟情?还是不期而遇?或许都不是。后来有人评价,《英伦浩劫》这部浪漫主义的影片,最大的贡献是促成了费雯·丽和劳伦斯·奥利弗的结合。


费雯·丽与劳伦斯·奥利弗的爱情,早已举世皆知。双方为了这段完美的爱情,不惜离弃各自毫无过错的伴侣。这爱情本身,已经带有强烈的反世俗精神。他们遵从内心的召唤,拒绝做虚伪的圣人。对于奥利弗,我更喜欢他出演的影片;对于费雯·丽,仿佛冥冥之中的天意,她所饰演的一系列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她戏外的一生。


4

TEXT


《乱世佳人》中,一代佳人郝思嘉成就了费雯·丽。无论银屏内外,为了爱情,痴情的女子都会不顾一切。失去爱人之后,才意识到:爱情,总是在得失之间,难以把握。



《乱世佳人》剧照


《魂断蓝桥》中的玛拉,既是舞台上白裙翩跹的美丽仙女,也是生活中温婉可人的俏天使。在地铁里,在舞台上,她的一颦一笑,令人沉醉;伴随着流光溢彩的眼眸,深情款款,摄人心魄。谁能不爱这样的女子?谁能抗拒来自温柔佳人的爱情?其实,玛拉代表了费雯·丽人生中最光明的一面,一位从未伤害过他人的温柔天使。



《魂断蓝桥》剧照


影片《汉密尔顿夫人》中的爱情,几乎是费雯·丽现实爱情的真实写照。当汉密尔顿夫人爱上已有妻室的纳尔逊将军,费雯·丽与奥利弗也曾经历过不被祝福的婚外恋。但是,他们冲破种种阻力,终于走到一起。影片中,纳尔逊的爱情属于爱人,但他的生命却属于他的军队,属于他效命的国家。纳尔逊战死沙场后,汉密尔顿夫人独立抚养女儿,最后在穷困潦倒中死去。



《汉密尔顿夫人》剧照


有豆瓣的影迷评价:“看《乱世佳人》,看到的是一部伟大的影片;看《汉密尔顿夫人》,看到的是一个伟大的演员。”


不知此时的费雯·丽是否意识到:她也将在某一天失去挚爱的丈夫?




在我的眼中,费雯·丽始终是一位有欲望的佳人。以她当时的名气,完全可以像奥黛丽·赫本那样,投身电影界,获得高额片酬。但是,她却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戏剧舞台上。奥利弗演罗密欧,她就希望演朱丽叶;如果丈夫出演哈姆莱特王子,那么饰演奥菲莉娅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她是如此虔诚的崇拜丈夫,从心里渴望配得上对方。她把丈夫的志愿——成为英语世界最伟大的古典戏剧演员,也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她渴望与丈夫在舞台上平分秋色。但是,舞台剧需要演员具备充沛的体力,收入也极不稳定。但是,为了追求艺术和爱情,娇弱的费雯·丽带着困扰一生的肺结核病,始终追随在丈夫身边。即使在她风华正茂的年代,她也常常在演出后虚脱昏倒,被人抬回家。


5

TEXT


《欲望号街车》是费雯·丽主动要求出演的一部影片。女主角布兰妮从庄园主的女儿,跌落到社会最底层。在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反差中,她心理失衡,受辱后,疯掉。这是一个心理变态的悲剧女子。那时,费雯·丽已经意识到将无可挽回的失去丈夫,如同她无可挽回已逝的青春。



所谓“美人怕迟暮”。当有一天,她不得不面对衰老不堪、疾病缠身的自己时,内心应该充满恐惧和纠结,这正是费雯·丽的心结之所在。


可惜生活中,没有人真正怜恤她、体贴她。她更不该接拍是那些总是触动她内心敏感神经的角色,心理上的一次次刺激,只会加重她日后的心理疾患。




从26岁到46岁,费雯·丽把生命中最美好的20年奉献给了艺术和爱情,但是,她内心的纠结困扰却无处倾诉。日复一日,她的精神世界怎能不崩溃?她换上狂郁症。发病时,常常对奥利弗破口大骂,拳脚相加。奥利弗深爱着妻子,但是面对一位失去理智的女疯子,他束手无策,心理上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站在人性的角度,我谅解劳伦斯·奥利弗的懦弱与退缩。他是英国戏剧舞台上最伟大的男演员,出演过莎翁笔下最伟大的角色。他无愧与英国女王颁发的“爵士”荣誉,但是面对残酷的生活,他的表现就逊色太多了。


或许,艺术家的人生只属于舞台,属于他们献身的伟大艺术,而不是生活本身。换句话说,艺术家难以承受一位疯狂的妻子。他只能接受爱情美好的一面。


6

TEXT


写到此处,想起索菲娅·罗兰。她最终能赢得理想的爱情与婚姻,与她的性格不无关系。这里来自意大利乡下的姑娘,意志坚定,内心强大,是名副其实的雌老虎、女汉子。她知道如何应对外界的猜疑,媒体的纠缠。虽然曾誓言旦旦与丈夫情比金坚,但是卡洛老了以后,五十出头的她,照样有了婚外情;卡洛闻讯后,立刻把两个儿子带走。索菲娅视子如命,只能乖乖的跟着返回罗马。


现实社会中,人有时候需要会撒谎,才能混得好命。




可是费雯·丽出身上流社会,她的教养与人品,让她一生都在关爱他人。即使面对那些底层的小人物,她也一视同仁,绝无大明星的架子。这一点实在比奥利弗强很多。但是,她的人生中,她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似乎只有她自己。她这个成功女人的背后,从没有亲人给予过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


当年她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艺术,又叛离般的选择离婚再嫁,这第二次婚姻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娘家人的祝福。




她原本是娇弱的女子,但是内心的艺术激情却把她送上澎湃如潮的巅峰浪尖。她享受了艺术与爱情带来的辉煌幸福,就得承受这世界崩塌之后的碎石残岩,就如同她出演的影片《象行》带来的预示,她幻想驾驭艺术和爱情这两头大象,当驾驭不了时,她只有走向疯狂。


7

TEXT


爱情,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梦想。但是,一旦拥有了完美的爱情,又能怎样?你耗尽毕生的精力去经营它,维护它。一旦年华老去,又被持续的病痛折磨,若对方没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只能如奥利弗一般,懦弱地退到一边,与另一位女演员琼·波罗莱特相爱了。


在此,不妨说句题外的话:这世上让人发疯的事情有很多种,嫁给艺术家是其中之一。



费雯·丽和奥利弗


1940年,也就是费雯·丽获得奥斯卡小金人那年,二人与各自的配偶离婚。8月29日的零点一分,费雯·丽和奥利弗举行了婚礼。大明星凯瑟琳·赫本被从睡梦中叫醒,为费雯·丽当伴娘。他们在寒冷的月夜,见证了这对新人的辛福结合。


20年后的1960年12月2日,他们离异。


次年3月,两人在美国相遇。奥利弗只同意在女友琼的陪同下,在公开场合会见前妻。费雯·丽像初次赴约会的女人一样,精心打扮自己。她被侍者引到桌前,拘谨地坐在那个她曾经用生命热爱的丈夫的对面,她的目光再也没有从他的身上移开。



费雯·丽和奥利弗


3月17日,费雯·丽得知“劳伦斯·奥利弗爵士和琼·波罗莱特小姐结婚”的消息,几乎昏倒,幸亏身旁的朋友一把搀扶住了她。


曾经的花正好,月正圆,换来的只是“镜花水月”一场春梦。空留下费雯·丽凄婉的执着,无怨无悔的痴情。幸好还有男友杰克的细心照料和陪伴,费雯·丽才逐渐支撑着走出了困境。


爱,可以无私,可以奉献,也可以失去;但是,人一定不能失去自我。




生活中的奥利弗,亦不过是一名凡夫俗子,虽然拥有英俊的面容,宽阔的胸膛。但是,他很快与琼结婚,有了三个孩子。为了养活一家老小,晚年接拍了不少烂片。在媒体一面倒的指责中,爵爷无奈地说出我也要养家糊口。


1967年7月7日,费雯·丽因肺积水,在孤身一人时,悄然离世。陪伴多年的男友杰克发现她时,身体尚温,但已没有了生命的迹象。




惊闻噩耗,正在病榻上与病魔抗争的奥利弗,挣扎着赶过来。他看见费雯·丽的床单一尘不染;卧室的桌子上,摆满了鲜花和来自世界各地朋友的慰问信和电报。在整齐排放的药瓶前面,赫然是镶着自己照片的相框。那时的他,年轻英俊,脉脉含情,似乎正在诉说着与费雯·丽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