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婚礼,两幅画

 昵称535749 2016-05-08
2016-05-07 12:00 | 豆瓣:喜儿喂鸭正经地


一场婚礼,两幅画

左:拉斐尔, 圣洁圣母的婚礼, 1504, 木板油画, cm 170 x 118, 现收藏于米兰布雷拉绘画陈列馆.

右:佩鲁吉诺, 圣洁圣母的婚礼, 1500-1504,木板油画, cm 236 x 186, 现收藏于卡昂美术学院博物馆


一场婚礼,两幅画

近期,在米兰布雷拉绘画陈列馆,两幅乍一看能让人联想到找不同的油画,相隔两百年后终于重新相遇,被放置在陈列馆一角,进行跨世纪的对话。

这两幅作品分别出自于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和拉斐尔(Raffaello Sanzio)师徒之手,于1504年前后完成。老师佩鲁吉诺最初在意大利佩鲁贾大教堂里画的这幅画,这座大教堂中收藏了约瑟向圣母玛利亚求婚的戒指。拉斐尔于作品完成的同年,描绘了一幅相似的作品。随后,这两幅画先后遭遇收购、盗窃、转移、捐赠,随着纷乱流离失所,直到19世纪,佩鲁吉诺的这幅《圣洁圣母的婚礼》正式在卡昂美术学院博物馆落定,而拉斐尔的这幅则被归还于意大利,收藏于米兰美院。

《圣洁圣母的婚礼》描绘的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前,到了适婚年龄的圣母玛利亚,根据上帝的旨意戴上其夫约瑟的求婚戒指的场景。

两幅作品颇具戏剧性:这场神圣的婚礼举办在室外,画面前景是新人和围观群众。牧师站在中间主持,玛利亚与约瑟各居一侧;玛利亚身后的是她的姐妹团,紧张地握着手绢见证交换戒指的瞬间;而约瑟背后的男人们却是约瑟的情敌,他们一个个都手持长棍,根据上帝的指示,只有配得上玛利亚的人手中的木棍才会开花,而约瑟正是这样一个幸运儿。失望透顶的求婚者们脸上写满了不屑,最靠近约瑟的那位穿红裤子的情敌还气得把木棍折断了。


一场婚礼,两幅画

尽管表达方式雷同,拉斐尔作品中的围观群众目光皆投向新人交换戒指的手上,诱导赏画者关注这一事件的发生。


一场婚礼,两幅画

而佩鲁吉诺则让两队围观群众各自为营,男人互相争执着谁更应该成为圣母玛利亚的丈夫,女人们则在一旁嬉笑聊天,使得画面中间头微微低下,面戴微笑沉默不言的夫妇格外突兀,以动衬静成为画面的焦点。

《圣洁圣母的婚礼》带着早期拉斐尔作品的明显特征,也离不开他老师佩鲁吉诺的影响——前景是人物对象,背景为建筑物,远景则是模糊的风景。文艺复兴时期透视的研究也在这两幅画中得到了良好的体现。作品选用一点透视,在佩鲁吉诺表现得较为拘谨,以牧师帽子尖端为透视中心,地砖排列的间隙作为水平线,牧师服饰下摆的一排纽扣作为垂直线。整个作品严格地按照垂直线左右对称,牧师左手自上拎起玛利亚伸出的手臂,右手抬起约瑟握着戒指的手;两边群众的表情与动作都可以相呼应,充满了严谨的和谐美。


一场婚礼,两幅画

两幅作品的细节对比图

而拉斐尔的作品则更为活泼。首先是从气氛的表达方式来说,佩鲁吉诺笔下的新婚夫妇在交换戒指的时候,两人仅管表情镇定,但细看玛利亚和约瑟僵硬的手指,动作显得特别紧张,还是无法掩盖内心的情绪。有种说法是认为,这样可以衬托画面中明显比玛利亚年迈很多的约瑟对于未来婚姻无法圆满的不确定性,这样也就能暗示了未来圣母玛利亚保持圣洁就能怀上救世主耶稣的后续发展。

而拉斐尔笔下的玛利亚,发带和发丝随微风飘扬,她自然地抬起手,身体姿势娇媚,平静地等待自己和约瑟喜结良缘的那一刻。整个画面保持了一种一贯的拉斐尔式的温情和轻松的气氛。

从透视来看的话,画面中广场上更为密集的条条地砖则将视线指向了耶路撒冷圣殿中的门洞来作为透视中心,抬高了地平线,在视觉效果上更加深远,使得整个广场更为宽广雄伟。画面下方的人群虽然在数量上和佩鲁吉诺的人群一样多,但由于人物站位较为自由,更贴近现实,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和具有现实主义,也难怪有不少人认为拉斐尔的这幅作品水平已超出他的老师了。

不过,怎么样来说,这幅《圣洁圣母的婚礼》也算是佩鲁吉诺对于文艺复兴运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的经典之作。他的名字不会因为拉斐尔过于闪耀而隐隐于野,反而后世的人仍然记得是他培养出了拉斐尔这样杰出的学生。同时,也不会有人指责拉斐尔抄袭佩鲁吉诺,正因为他高超的表现手法和对事件侧重点不同的解读,使得两幅画作让同一场婚礼的场景还原得更为立体与丰满,共同记录下了历史上这最为浪漫神圣的一刻。


一场婚礼,两幅画

布雷拉把佩鲁吉诺的这幅画借过来的代价是把卡拉瓦乔的这幅画给交换出去了,感觉像美术馆之间的地下交易……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