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各种野菜争相生长,把大地点缀得生机无限。在这些绿色生命中,野蒜是最不起眼的一种,因为它纤细柔弱,夸张点说是细如发丝,不用心去找,根本发现不了。 野蒜又称薤白,嫩叶细细长长,根圆圆白白,形如珍珠,香气浓郁,全身都可以食用,既是佐餐佳品,又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素有“菜中灵芝”之称。在我国食用野蒜历史悠久,李时珍《本草纲目》有详细记载:“薤八月栽根正月分莳,宜肥壤,数枝一本,则茂而根大。叶状似韭。韭叶中实而扁,有剑脊。薤叶中空,似细葱叶而有棱,气亦如葱。二月开细花,紫白色。根如小蒜,一本数颗,相依而生。五月叶青则掘之,否则肉不满也。其根煮食,苇酒、糟藏、醋浸皆宜。” 记得我第一次吃野蒜是因为得了菌痢,虽然打针吃药,多天也未见好,面黄肌瘦,打不起一点精神。后来一位退休老军医告知一个秘方,用野蒜跟糯米煮粥吃,有奇效。奶奶得知这一秘方,挪着一双小脚,跑遍了家乡的荒野坟地,最后采来一把野蒜,按照医生教的方法煮粥,吃到第三天,竟然痊愈。全家人喜不自禁,奶奶见我到处跑着玩时,她竟然用衣襟揩起了眼泪。自此,野蒜成了奶奶的最爱,有空时,就出去采摘,做菜时放一些,则香味扑鼻,让全家人胃口大增。奶奶还拣一些粗壮的野蒜,把它种植在菜园里,虽然生长得很好,吃起来味道却要差许多。 后来在轧钢厂当工人时,无意中发现厂外小山坡上有很多野蒜,当时我们如获至宝,采摘了很多回来。那时年轻,既贪玩又嘴馋,平时在食堂吃饭,时间久了,很想换换口味。晚上便偷偷出去用手电照黄鳝,江南水乡,黄鳝较多,捉得几条回来,宰杀洗净,跟切好的野蒜加上油盐酱醋拌匀,放在铝制饭盒里。由于自己不做饭,没有炉子也没有锅,我们就把饭盒放在热的钢坯上,用筷子搅拌,不一会,野蒜炖黄鳝就烧好了,整个车间里都香味扑鼻。吃饭时,惹得工友们都过来尝尝鲜,一人一筷很快吃完,大家意犹未尽,可惜的是我们自己还没来得及吃。后来连做好多天,才解了我们的馋瘾。 如今又是野蒜飘香时节,读到李商隐的诗句,“路到层峰断,门依老树开。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相留笑孙绰,空解赋天台。”不禁食指大动,既怀念过去那难忘的美味,更怀念曾经的青葱岁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