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丨徐勇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给大家先讲个笑话: 段子 有个人乘着热气球在天上飞呀飞呀飞,然后迷路了,怎么办呢,后来他把热气球降到一定高度,然后下面有人。 于是就问下面的人:抱歉我迷路了,能不能告诉我现在什么地方? 下面的人抬头看了看:哦你在距离地面20米的地方。 然后上面的人气的不得了,对下面的人说:你肯定是心理治疗师。 下面的人说:你怎么知道的? 上面的人说:你们心理治疗师讲话都是对的,但是一点用都没有! 徐:这是大部分人对心理治疗师的印象。所以我们要讨论一下,心理治疗里面到底什么东西在起作用? 徐:我不知道大家的取向都是什么?估计大多是所谓的精神分析动力学取向,有没有其他取向?我呢,搞精神分析动力学,也做认知行为治疗,不是那么的严格或者纯粹,搞得有点杂牌的味道。经常有人搞不清我是干什么的,所以他们经常这样问我:你到底是干什么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喜欢问这样的问题,好像流派特别特别重要,像问你是武当的还是少林的,如果你不说出你的门派的话似乎就正宗,所以有人问我的时候,我还是紧张的。当然心理治疗中有精神动力学、认知行为学,当然还有好多像人本主义心理治疗、存在主义,甚至还有东方森田的等等等等;还有很多治疗形式:个体治疗、伴侣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还有各种各样的包括艺术治疗,不下几百种。那有这么多治疗,大家有没有想过:心理治疗中到底什么东西在其作用?如果你回答不上来的话,就说明是在瞎做,很明白的事情嘛你又不知道什么在起作用反正就是做了,所以在我看来,回答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徐:我发现很多心理咨询师/治疗师他们都在做咨询/治疗,但是他们从来不管到底什么在起作用。 (我觉得是心理治疗师这个人稳定的陪着来访者,在起作用。) 徐:那这种陪伴和日常中的陪伴在什么地方不一样?我希望大家记住:不能过分夸大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只是寻求帮助的一种形式。不管是解决心理问题也好,或者个人成长也好不是所有的都发生在心理治疗里面。你在生活中有很多机会可以个人成长的,你碰到一个好的人,一个贵人;碰到一个好的集体,都可以获得个人成长。而且我们知道一个人突然遇到了困难,或者心理上有些痛寻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往往是最后的途径。有的人不会第一个想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第一个有可能先找自己的朋友,也可能找自己的父母,还有可能找同事、领导,当然最后可能是大和尚,到庙里去,这都很常见的嘛,当他们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来找我们了,所以这一点我感到蛮自豪的,但是不是所有问题都到我们这解决的。 徐:我想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学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以前,你是不是也帮助过人呢?身边是不是有人碰到一些烦恼啊痛苦啊然后向你寻求帮助过的?我先问一下,这种帮助有效果吗?如果没有效果的话生活就没法理解了,我们总是碰到事情以后要找身边的亲人朋友。那这里面就碰到一个问题要理解:我们所谓的身边的亲人、朋友这种帮助人的形式和我们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有什么差别吗?要理解这些问题在我看来是非常非常根本的。 (我觉得既然求助者抱着特别大的期待来找咨询师,肯定是想解决这个问题,那作为咨询师来说除了靠稳定的素质之外,是要发现这个求助者身上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资源。我觉得最后可能还是要靠他自己解决问题,咨询师的作用要按二八定律的话,只起20%的引导作用,80%解决问题的能量最终是要靠这个人自身去解决处理的,咨询师的作用就是让他去发现。) 徐:当然我们可以理解来访者要靠自己,但这没有回到我的问题:日常生活中这些朋友啊亲人啊他们这些助人形式和我们咨询师或者专业治疗师的助人形式有什么区别,因为你说咨询师是帮助那些来访者去发现他们自身的力量或资源,是不是身边的朋友做不到? (可能没有咨询师专业) 徐:那什么是专业? (我是自己的理解,因为我咨询也比较少。我觉得周围普通同事或朋友的帮助有可能是建议,有可能是物质上的帮助,然后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我试图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这个咨询师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被眼前的来访者所勾引。) 徐:被勾引的例子太多了,大家学精神分析都知道我们治疗师不管怎么样都是有反移情。 (或者可以利用这个东西来帮助,这个帮助看不见也摸不到。) 徐:我可以理解你的意思,这位同学说的话想尝试去理解在治疗里面在来访者和朋友之间的话这种互助发生了具体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徐: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想获得帮助,如果你很痛苦,这时你想向朋友或家人寻求帮助然后他们会很快的比如说给你建议,或者很快的会被激起些反应。但是差别在这里,如果你去找朋友或身边这些人寻求帮助,如果他们被激起些反应的话,他们很容易付诸行动的,他会很快烦你的。比如说你遭遇痛苦了,反复向他寻求帮助,第一次很乐意帮助你的,告诉你要怎么样,应该怎么理解,然后没用你还在诉说,最后他开始怕你了开始付诸行动了,什么叫付诸行动啊,比如他看到你以后开始躲。如果你没完没了的话他会怕你,我们心理治疗师不是这样,你们有没有讨厌过自己的来访者?但是作为治疗师不能躲,不能到时间了治疗师不来,必须治疗他,因为你们已经约好了。到了时候不管怎么样都还是要去帮助他,对不对。 (最大的不同是收了费了) 徐:因为你的时间是被你的病人买下来了,他是为这个时间付钱的,对不对。这个时间是留个病人的,不能做其他事情。就像我们之前讨论做治疗,如果这个病人不来的话,比如这个时间段你的病人没来,他又没通知你,过一会十分钟后你干嘛去了。像我们以前病人还没来得话就去找护士聊天去,这是很不专业的。你应该待在治疗室里面,因为病人把你时间买下来了,然后才能体会病人不来对你有什么影响,我们不愿体会这种被人忽略被人抛弃被人攻击的感受,我们就去找护士聊天去了,让自己舒服舒服,这叫不专业。 徐:我要说的是,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向你求助,然后你解决不了他问题,然后你帮助他,他不接受也好或者他觉得没用也好,他还是那样痛苦,然后你就开始觉得他烦,开始不接他电话。但是我们作为治疗师,这个时间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还是要去做治疗的,对不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我们作为治疗师可以去尝试的理解我们对病人的理解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我们治疗师和日常生活中很不一样的地方,如果有些人因为他的痛苦让我们不舒服了,我们很少会去反思:我们为什么不舒服了,大部分人付诸行动,然后很快把不舒服处理了,但是心理治疗里面我们要尝试去理解这一部分。我相信没有哪一个行业像心理治疗师这样对自我反思有这么高的要求。包括像医生,他也会讨厌某个病人,喜欢某个病人,但是他不会反思为什么喜欢这个病人,讨厌那个病人。这个是我认为的很重要的一个差别。 (我觉得,心理咨询师是不是用自己作为手术刀,用自己健全的人格作为手术刀,然后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去帮助病人。) 徐:你这是和内外科病人比,内科病人用药物帮助病人,外科医生用手术刀,心理医生用自己的人,自己的人格,但是不是和日常生活中的朋友一样,朋友也是用人在帮助。 (但是我觉得朋友不会把自己陷得太深,他要是觉得太痛苦的话可以抽身就走,但是心理医生还是以一种永远在的状态感受来访者。) 徐:我们日常中的关系,要么就是陷得太深,要么就是跑掉了,作为心理治疗师来讲在心理治疗中有个术语叫:叫参与性观察(治疗师的态度),进得去出的来。换句话说是“共情”,或体验对方的感受,但始终保持一种觉察,不光觉察来访者(去理解来访者感受),同时要觉察我们的自己感受(反移情)。也就是我们要尝试理解我们和来访者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比如我很讨厌这个人,这意味着什么。 徐:在治疗中治疗师对病人的所有情感反应都是反移情,反移情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跟病人移情一样来源于早期经历。比如你看到一个病人有的治疗师一味地迎合这个来访者,为什么呢,因为他回避冲突,他害怕病人对他表达不满,所以总是去迎合病人,为了避免就过分迎合,这对病人没有帮助,因为病人不能对他(治疗师)表达不满,所以反移情这一部分是来自治疗师早年的经历;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病人对我们的影响,术语叫做投射性认同。是来访者迫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所以势必要尝试理解这一部分,要观察,观察不光是来访者,还有我们自己。 徐:这样的观察是非常专业的,是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很难有人做到这一点。这一点是专业和不专业很大的差别。 徐:这只是一个,还有没有。 (我觉得这个专业除了参与性观察和投射性认同之外,还是一个专业的设置的保护。如果是在亲朋好友之间,作为一种聊天也好,作为一种帮助也好,它是不受保护的,也就是说你可以有情绪的宣泄,可以有付诸行动的表现,你可以不对向你寻求帮助的这个人付任何责任。但是作为咨询师来讲(设置)是对来访者和咨询师双方的保护,我觉得设置是属于专业的,包括收费、专业的技术等等。) 徐:没错这个非常非常关键,心理治疗里面有设置,这个设置是关于治疗的框架,关于收费、地点、时间、频度这些方面的规定叫设置。 徐:这个设置重要在哪里,大部分设置处理的都是界限的问题,比如几点开始几点结束,要付多少钱,怎么个付法,包括频率都是界限。而且我相信这和日常生活中间帮助别人很不一样的地方,你会发现心理治疗有设置。很重要的一点大家都不说就是心理治疗是要付钱的,不收费的治疗是没有效的,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心理治疗不是一般的咨询,尤其像动力学这种深度的治疗,它都意味着这是个非常艰苦的过程,因为势必要处理一些过去的创伤,面对很多困难,所以往往付钱就意味着说反应了来访者他愿意解决这些困难,面对这些困难,克服这些困难,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是由钱背后的动力决定的。所以钱是谁付的都很重要,如果钱是别人付的效果总是有问题的,或者不付钱,想来就来。 徐:还有就是时间,我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间朋友来向你诉苦,你会告诉他一个小时?不会的对不对,根本没界限,正是因为这个界限带来了问题。我们很多来访者他的问题就在于没界限,没有内在界限。比如说他无休止地想从你这里获得帮助,让你很烦,而你也没有界限那怎么办呢?那只能用智慧:对不起我有点事,我先走了;对不起我今天没空总会撒个谎,或者电话根本不接,这叫智慧,因为你没有设置。很多来访者的困难不在他跟你讲的那些内容,他跟你交往是反应了如何和别人建立关系的方式,恰恰在这上面出了问题。他没界限会让周围很多人不舒服。 徐:我们知道在精神动力学有句话:设置就是等着来访者打破的。设置最关键的是稳定,设置是界限同时又是把尺子,尺子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稳定,不像皮筋那样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所以设置也是一定要稳定。换句话说,有了设置以后就能看到来访者是怎么应对设置的,他对这个设置会起什么样的反应。在生活中碰到没完没了的情况你可能会说:不好意思,我要去接孩子了,从而打断了他,而在治疗中不是我们打断了他,而是设置——对不起时间到了。他势必会对你感到很愤怒的,他会说:徐医生再给我半个小时吧。我会说:对不起这是我们谈好的设置,我知道你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讲,我会记得,下次我们继续。他势必对你很失望,很愤怒,觉得你一点都不同情,一点都没人性。但是不管他怎么看你,下次你还会照常来帮助他。 徐:我们很多治疗师不能理解设置的意义:他这么痛苦我怎么还能继续伤害他,那就给他半小时吧,然后半小时后说能不能再给我半小时最后一个小时的治疗做了两个小时甚至三个小时。你会发现越往后越难拒绝他了,前面答应他会面拒绝起来就很难了。每次把治疗师搞得筋疲力尽的,作为治疗师开始讨厌这种病人。 徐:允许他突破界限的结果势必会讨厌他,换句话说在日常生活中间发生的事情在治疗中发生了,那你对他没有任何帮助,这个来访者没有机会去发现去觉察是什么东西让别人不喜欢他,换句话说这叫“强迫性重复”。所以我们最为一个客体要供来访者使用的,换句话说,你势必要坚持设置,他势必会把你看做没有帮助的,你不是真心帮助他,你势必允许他一段时间里就这么看你,你必须承受这一部分。然后让他慢慢整合,慢慢发现你对他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你满足他了,你是满足了他移情性愿望,最后你会发现根本满足不了,最后开始讨厌这个人了,所以设置非常重要。 徐: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日常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有设置。 注:徐为徐勇老师发言部分,括弧内为现场学员发言内容 本文字内容为徐勇老师5月7日在石家庄整合心理咨询中心公开课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