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从来都是全心全意、毫无保留的。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说:“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只有母亲才会用一辈子的时间如此等待。 我有一位朋友,从小便文采飞扬,大学时喜欢安妮宝贝,喜欢写一切温暖而文艺的字句,喜欢独自旅行,也喜欢远方和冒险。让人以为她是那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为了文艺可以抛弃一切、流浪天涯的女子,或如安妮宝贝,或如三毛。但是大学毕业后,她安静地回到家乡当了一名医生,成家、立业,然后成为母亲。
从当上母亲起,她所有的文学细胞就开始为女儿而生。记录日常,又不是日常记录。在记录女儿成长的同时也记录她作为母亲的成长过程。 那些琐碎日常、生活对话,在细细唠叨中温情满满。和女儿一起读书,一起做家务,一起出游,一起观察小虫,一起记录春天小草发芽每一个变化的瞬间,一起去茶馆泡茶,一起长途旅行,一起等爸爸放假回家……点点滴滴,通常都是深夜、凌晨工作完成之后开始记录,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重担早已掩藏到笔下,只留下一颗作为母亲的心。 我想等那个叫安安的小女孩长大后告诉她“你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母亲”,也许根本无需我告诉,因为她自己已经知道。 但无论她是否明白,长大后都会离开她的母亲,然后成为别人的母亲、全心全意地付出,而母亲便成了渐行渐远的守望之地。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目送》) 这就是母亲,即使明知子女会远离、甚至一去不回头,仍愿意用一生时间来守候一个孩子的成长。对母亲来说,子女是她全部的生活意义;而对子女来说,母亲则从最亲密的血肉一体渐渐分离,变成一份牵挂。
母爱无需印证,也无需提醒。 其实最需要母亲节的是我们, 需要这样一个节日, 提醒我们母亲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提醒我们对母亲的依恋总有尽头; 提醒我们是母亲无私的爱陪伴我们长大成人、离巢远飞, 但母亲也会老,也会需要离家的幼鸟归巢陪伴; 提醒我们要回头看一看一直默默等待的母亲, 告诉她: “妈妈,你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祝天下所有的妈妈: 母亲节健康快乐! |
|
来自: 昵称3149605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