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大学, 妈妈“陪读”!

 轶工坊 2020-12-26

在某论坛上看到这样的帖子, “女儿经过高三的拼搏,终于考上了大学,于是妈妈辞去老家的工作,到女儿学校所在地‘陪读’,妈妈在学校附近租下了一个房子,打打零工,每天都会到学校给女儿送中餐、晚餐,然后还帮女儿打扫宿舍和整理床铺。”从评论中看到不少人认为“陪上大学的孩子读书没有必要”。也有人认为母亲“爱女心切”,行为没有什么不妥。

父母“陪读”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业,不受外界干扰,同时也可以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监督孩子的日常行为。但因为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日常生活,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所以“陪读”一直受到很多人的质疑。

大家普遍认为“陪读”也分为 “主动陪读”和“被动陪读”。“主动陪读”是家长认为自己在孩子身边,既能帮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进步,也能规范子女的日常行为,而自己正好时间充裕,则主动为之;“被动陪读”是父母受到舆论的影响,身边很多家长都在“陪读”,自己不“陪读”是不是不合适?于是顺应潮流被动为之。

特别是已经上大学的学生(除少年班),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可能是家长的一厢情愿,没有顾及孩子的感受。笔者见到一个高中生曾在文章中写道:“从进入家门的那一刻开始,我就觉得妈妈的眼睛没离开过自己”,“有些事我真的可以自己去做,但看到妈妈坚持的样子,我放弃了,或许我就是个学习的机器”。可以看出这个学生是多么的无奈。

也有“开明”一点的家长,他们觉得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是一个“小大人”,让他(她)自己去做一些能及的事,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孩子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时能自立自强。曾有个妈妈在“孩子成长记”中写道,“学校离家较远吗,儿子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进入初三之后,他成绩波动很大,身边的几个朋友都劝我到孩子学校旁边‘租房陪读’”,“我跟儿子说‘妈妈在你学校旁边租个房子,给你做美味的午饭,好吗?’,儿子坚定的拒绝了,他告诉我,从幼儿园开始,中午都是吃食堂,从没有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妈妈就别操心了”,“儿子还对我说,你若天天跟在边上,我精神压力更大”,“我尊重他的意见,放弃了陪读的想法。我想,给儿子一点时间,他会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

这个妈妈是明智的,她如果执意陪读,迟早都会走到儿子的对立面,不仅对儿子的学习毫无帮助,还有可能起着负面作用。

虽然有学者表示,没有任何数据表明陪读会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但许多家庭或因“望子成龙”心切仍前赴后继的选择陪读。既然选择了陪读,就要注意两个细节,第一,给孩子留一点空间,大人有自己的秘密,子女也有他的秘密,他们会把自己的隐私存放在一个“私密”的地方,这个地方请家长不要“侵犯”,否则会让家庭关系紧张;第二,要监督更要疏导,孩子面临学业压力,家长监督子女认真学习的同时,要经常性的与子女沟通,在某些紧张时段,可以陪孩子到公园散散心,让子女紧绷的神经舒缓下来。陪读应该是“健康型”,不要“压力型”。

客观地说,中学阶段陪孩子读书有时候是有必要的,毕竟要面对中考、高考,家长陪在身边可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减轻思考生活上琐碎事。但是,陪大学生读书,就值得思考了。大学毕业后咋办?

论坛中提到那个陪女儿读大学的母亲可以理解为“父母舐犊情深”,但妥吗?女儿愿意吗?如果是因为现在的女儿一时还不能完全照顾自己,妈妈通过一段时间的陪伴让女儿渐渐的学会独立生活,这种做法还是能理解的。倘若是一直这样陪读下去,恐怕日后女儿会丧失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到那时,再让她独立生活就会困难很多。所以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吧!另外,女儿已经是大学生了,母亲要相信她的生存能力。当然,女儿也不能一直指望妈妈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应主动的把自己能做的、该做的事情承担下来,若等到对父母形成完全依赖之时便后悔晚矣。

当父母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独立生活,还要像父母照顾小时候的我们一样悉心地照顾他们。所以,从现在起,就必须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以后才能照顾好家庭!

扫码关注,有更精彩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