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编:沉淀时光的诗意

 美物计 2020-12-03

中式生活  中国味道

点击题目上方蓝字关注  文先生情报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王叔承《雨后杂兴三首》



竹编,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用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编织出各种形态的工艺品。




挑竹、片竹、编竹

在匠人手中

成就一件件精美的工艺





我国的竹编工艺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用竹来编织器具存放物品。

为解决储水问题,在竹藤编制的篮筐为骨架,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成为最早的陶器。


后来直接用黏土制成陶器,但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商周时期竹编工艺日见精细,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出现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



战国时期出现一位致力于竹编技艺的人——泰山,关于他还有一句非常有名的成语。

相传泰山是鲁班的徒弟,因为长久不见长进,被鲁班辞退了。几年后,鲁班闲逛集市,忽然发现一个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品,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当人们告诉他这是泰山所作时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不由叹道:“有眼不识泰山!”





到了秦汉时期,竹编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此后在整个封建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盛行不衰。

如今,像所有传统手工艺一样,单纯的竹编手艺人越来越少,但仍有一些匠人仍坚持着这门手艺,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




竹编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一件竹编工艺制品,包含构图、制作模型、选竹、劈篾、编织、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异常复杂,所有的活都体现在手上。



准备篾条,是最为艰难复杂的步骤。

最细的篾条只有0.25毫米宽,和人的头发丝差不多,较为常用的宽度也只有1至1.5毫米。



编织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四边编法、六边编法、八边编法、弧形编法、网状编法、绳结编法等,甚者有编织出文字、立体编织、混色编织的方法。

纵是竹之禀性,横为人之感性,经纬间是历史与传统积蓄下的技术,亦是生活的艺术。





竹编是门辛苦活,从破竹到劈篾条,要的是力气,从编竹到完成要的则是耐心。

编竹人用一双灵巧的手,

编出生活的琐碎与美好。





随着全手工竹编制品的自然美逐渐认同,把竹编技艺融入到生活中去,将实用与艺术结合,成为传承最好的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