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编技艺之美

 笑溜达 2017-12-02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用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编织出各种形态的工艺品。


 

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


竹编工艺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用竹来编织器具存放物品。



为解决储水问题,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为骨架,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成为最早的陶器。后来直接用黏土制成陶器,但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


 

商周时期竹编工艺日渐精细,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出现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


关于竹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故事。相传,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一批徒弟。其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声誉,毅然辞掉了泰山。


 

泰山回到家中,经反复考虑,决心学习师傅做活精巧的长处和机理,改做竹匠。于是,他找来大大小小、粗粗细细、长长短短的竹子,开始做各式竹器。


事隔数年后,鲁班率徒闲逛集市,忽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功讲究的竹制品,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


 

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深感惭愧,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后世做竹(篾)匠者,便把泰山奉为自己的祖师爷。


野水平溪桥,波翻蓼花乱。

斫竹编青篮,门前开蟹簖。 

——王叔承《雨后杂兴三首》


竹编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从选材到编织,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准确。一件竹编工艺制品,包含构图、制作模型、选竹、劈篾、编织、上色等一系列流程,每一步都异常复杂,所有的活都体现在手上。


从一棵完整的竹到可编织的篾,要经过破竹、烤色、去节、分层、定色、刮平、划丝、抽匀等十几道工序,全是手工操作,制作出精细的竹篾。


 

竹篾必须具备宽度一致,圆润光滑不伤手,能防虫蛀等特性才可为竹编手艺人编织。



竹编的编织方法多达百余种,根据用途不同又衍生出更多种类。


 

最常见的类型有四边编法、六边编法、八边编法、弧形编法、网状编法、绳结编法等,更有能工巧匠编织出文字、立体、混色,又或将以上这些编织手法交织使用。


在编织过程中,竹艺匠人全凭双手和一把刀让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竹编,纵是竹之禀性,横为人之感性,经纬间是历史与传统积蓄下的技术,亦是生活的艺术。


 

怀着一颗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以竹这种朴素的自然媒介,施以精湛的编织,将自然之美浓缩在纵横之间。竹艺匠人们坚持着这门手艺,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