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症来袭!如何辨证治疗?

 潇湘水云上居 2016-05-08

眩晕,即头晕眼花之意。这种症状,往往并见于各类疾病之中,历代医家对本症的病因各有不同说法,如“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的记载。张仲景认为痰饮也可以导致眩晕,如《金匮要略》上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也认为眩晕的主要原因是痰,所以说“无痰不作眩”。张景岳认为病人体质虚弱为眩晕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虚不作眩,当以治虚为主”。现把历代医家的学说归纳为,肝肾不足、心脾亏虚、痰湿中阻三种类型。




眩晕在现代医学中包括内耳性眩晕、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以及某些脑部疾患等。


病案举例


张某某,男,56岁。


初诊:2015年6月20日


头眩晕一月余,胸闷不舒,四肢不温,舌苔白,脉濡细小,大便稍稀,小便清。


此属中阳不布,湿浊凝聚,以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用:苓桂术甘汤,二陈汤和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以化湿浊(痰饮)为主,通阳平肝为辅。


药物组成为白术(15g)、制半夏(15g)、天麻(10g)、茯苓(25g)、茯神(20g)、炙远志(6g)、化红(6g)、郁金(15g)、桂枝(5g)、白芍(6g)、佩兰(15g)、佛手(10g)、荷叶边(10g)、生姜(引)。取5剂,开水煎服,每次150ml,一日三次。


复诊:2015年7月1日


五剂服完,病情好转了百分之五十;以上方加减,服用五剂后而愈,服药以来,颇觉舒适,未见任何不良反应。后又做了一料丸药以巩固疗效。


按语:胸闷苔白,为湿浊中阻清阳不升,肢冷少温为阳不四布,脉形濡小而非弦数,此眩晕不属肝胫风阳上扰,肝肾不足,心脾亏虚,而为痰阻中阳不升。方中:茯苓、法半夏、白术、化红、佩兰、佛手、炙远,除湿化痰。以除痰浊中阻为核心,桂枝通阳化气,郁金、白芍以平肝解郁,天麻平肝息风,荷叶边升清降浊。此病通过辨证论治,收到满意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