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亲密关系中,自我觉醒| 婵琴

 真友书屋 2016-05-08


亲密关系里,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会层出不穷,一旦无法收拾,它就成了质疑“爱”的最大障碍,甚至产生一定的毁灭性,最常见的恐惧,罪恶,伤害和破裂成为了彼此无法磨灭的现实。

 

一位已婚五年的中年女性,有饱满的激情和睿智的商业头脑,她掌管着事业大权,而丈夫始终只是那个跟随她偶尔出席一些重要场合抑或走红地毯时的陪衬。她最大的资本是财富,但伴侣间沟通堵塞,精神匮乏让她心生厌倦。从一见钟情到旧伤新痛,直至疏离,不过五年时间。但她又不甘放弃当下的幸福:“毕竟对方还算是一个体贴,懂得给予家人温暖的人。”


另一位已进入不惑之年的男性,儿女双全,太太是海归,回来一起创业,成立了儿童美术绘画馆,不到六年时间,从一个小店到后来的五家连锁,两个人从最初的患难与共到后来对抗摩擦,工作上的相互质疑,争吵,彼此伤害,逐渐带到生活中,各自性格里的缺陷和矛盾在摩擦中,像一面镜子,折射“爱”是否值得继续。亲密关系里的怀疑与对抗,某些时候就是破裂、抱怨与不信任的开始。


还有一位年轻夫妇,她在香港长大,后来随父母移居北京。独生女。他在东北最偏远的山村长大,是长子,勤奋刻苦还很聪明,获得高的学位,算是孝子。只是从来不知道如何去宽容和关心自己的伴侣。他一度总是以为对方是嫌弃他贫穷,内心充满自负。她说:“人真正的贫穷是内心。任何时候,他总会说最近发生了这样、那样的事,各自烦心,却从来不关心我的生活有了怎样的不安与动荡。父亲因一次高血压中风,长期半身不遂。我也需要被安慰。”她心力交瘁,几度试图尝试离婚。


以上三个案例,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在磨损后,怀疑一切坚持是否值得。结婚之后,工作、生活各种介入,感受到了对方的无力,有时,一个小的错误或缺点,甚至都会成为对方攻击,伤害的对象。也就是说,彼此已经心生厌烦,各种看不惯,甚至觉得对方糟糕透顶。伴侣身上,所有的优点全部磨灭,缺点被无限放大,给予对方感激的空间越来越少。


当自我执着与落差巨大,无法得到满足时,亲密关系里的斗争,极其容易演变成如同狮子般的相互吼叫,撕扯,理智失尽,发泄当头,怎么出气怎么来。当初的爱慕和谐,优雅进退,海沽石烂,全然抛置于九霄云外,所以才会有背后的歇斯底地,大嚎大叫,甚至暴力残忍。所有情感中最珍贵的爱,在这里,成为了消失的魔术,是一场游戏,幻觉被破灭。


重要的是,还不愿意去彼此沟通,造成了磨损与疏离。沟通最大的效果可能到最后,你会发现,对方跟你一样背负了同样的痛苦与不安。这时,你尝试以同理心善待对方,可能不会再有怨恨,甚至感受到恶的碰撞,你甚至会发现两颗灵魂相惜背后的同病相怜,从而更加珍惜已有关系的存在。


那一刻,爱里的敬重与温暖被放大,麻木与伤害被缩小,直至消失。


在我看来,很多时候,亲密关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当发生冲突,矛盾与问题分歧时,人就会很容易从对方身上找原因,甚至像个“盲人”一样,不愿意去看到所有现实带来的矛盾对生活产生的启示,及自我觉醒,在这个过程中,宁愿将责任全部推给对方,也不愿意去看清当下发生的事情,造成的本质现象是什么?


说得通俗点:亲密关系里,爱无法带来满足、重要感、归宿感的时候,伴侣就成了彼此讨伐、怨怼的对镜,这样的情感支配,很难谈上爱或不爱,也谈不上它为世俗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幸福感。毕竟,真实的爱,与境遇、失衡、取索无关,而是给予对方足够的自由与平衡,帮助你认清自己,在亲密中,找到你所需要的爱。


当爱迷失时,我们最容易说:“他变了,不可理喻,当初瞎了眼,我怎么会和这样的人成为伴侣……。”总之,是对方变了,捉摸不透,一切都是飘忽。悔恨自己当初选择的失误。一个人暂时无法给自己带来快乐时,于是内心开始躁动不安。甚至考虑当下的人无法成为自我快乐的源泉,又开始朝朝暮暮,想着是不是要再去寻觅新的伴侣。这是一种讨巧的,最能说服自己,也足够麻痹的期望。我们说,期望越大,希望越大。


很有可能,这时,一切都似幻觉。在爱中,由早期掠过水面如同波浪般美丽的初识,到后期潜入水中相互呼吸,窥探到了彼此的真相,才发现,对方并不可爱。智趣的人,会发现变化的不是对方,亦不是自己,而是生活带来的困顿与焦虑,它成为了阻碍你继续探索幸福前行的道路。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的情感,中途被折损及伤害,多是向外求,而非想着向内求,找问题源头。要知道,一个人快乐,幸福,所谓的安全感……诸如此类通往美好如同甘露的源泉,都需要从自己身上探索,而非从他人身上攫取,掏空。


向外看的人,梦着;向内看的人,醒着。这句话和克里斯多福·孟所言:“幻觉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探寻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有几分相似之处,他还说,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经过伪装的礼物和宝贵经验。你所看到的每件事,都是你内心世界的投射。倘若在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对伴侣的改造计划又全都不起作用的时候,幻灭就来了。这时,我们就会做出一些“偏差行为。”


这里所谓的“偏差行为”就是想控制对方;甚至使一些小伎俩来诱导对方,使自我得到满足;还或者将自我包裹起来,置入痛苦的绝境,不停向外找安慰和倾诉。如此境况,对于理性、明智的人,可能会控制局面,而混沌、无序的人,则极其容易将自己又鬼使神差地陷入另一场情感的深渊。


倘若我们把亲密关系设为一面镜子:“我对镜中的自己说话,问他能不能改变态度。然后,再想着如何去适应对方。”此刻,你若用心觉察,会发现伴侣对你产生的敌意和情绪,就是你自身的缺点和矛盾。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你甘愿去自我探寻与觉醒,激发改正,而非对抗,产生恶的碰撞时,也就是你获得成熟的机缘。又或者,这段关系,即便再糟糕,也能足够让你开始一段新生命的旅程,而非继续质疑与伤害。


所以,某种程度,亲密关系不是你挖掘爱与幸福的来源,又或者担负起了满足你的期待及使你开心的责任。它们从理性的角度来说,更应该是在各自生命中挑起了负责成熟的那个角色,并能在适当的时候,唤醒自我觉醒,从而更能懂得爱的本质。


回到开头案例,所有亲密关系的问题,大抵是不知道如何以“爱”的方式去解决。始终站在自我的框架中停留,无法解脱,最终造成了捆绑和推卸责任。觉得自我是围墙中的受害者,而外面的世界总是无限自由与宽恕。


问题和矛盾在循环中,若层出不穷,而不懂得觉醒,最终,哪怕一个很精致的陶器,没有了珍惜与善待,也会被摔得一地破碎。


以荣格的观点来透视:“问题不能被解决,但人可以成长,从而跳脱问题。”这里的跳脱,更多应该是从自我固化的思维框架中,解脱出来,成为一个不那么健忘,从矛盾中吸取智慧和教训,有力挑起相应本身该担负的责任。寻找问题,内省开始,而非一味从外界去祈求答案,是觉醒的开始,也是自我灵魂探索起步的开始。


正如克里斯多福·孟在他的一本书中谈到:“生命是一次爱的觉醒和传承,亲密关系是通往内在纯光纯爱的道路。TA是用来帮助你认识自己,进而愈疗你的创伤,最终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它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