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晓东:打开研报的正确方式

 天道酬勤YXJ1 2016-05-08

李晓东:打开研报的正确方式

李晓东

工作单位和职位:大沽北路投资顾问

执业证书编号:S1150613040019

研究报告在投资者眼中经常出现“天价”研报贻笑大方。我们也埋怨资产的价格总是到不了报告里面的预期价格,甚至南辕北辙。加之报告通常长篇累牍、言语晦涩,往往被投资者束之高阁。但阅读研报依旧凭借其信息的准确全面,逻辑的严谨细致而作为投资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研究报告的正确打开方式,看看能不能打开的更轻松些,更中肯些。1研报的分类

拿到一份研报,我们要知道它是哪类报告,是不是我们需要的类型。研报常见分类如下,图中我也列举了各类研报常见的命名形式,一般通过报告题目即可判断属于哪类研报:

李晓东:打开研报的正确方式

1、宏观策略:这里面提供了我们一览众山小的视角,这是为了研究我们目前的大环境是怎样的,以及解决资产配置的问题。其中宏观经济往往是解释判断目前经济的运行情况,并对未来经济走势作出判断,并不提供资本市场的投资建议。市场策略则综合各种信息研判未来大类资产配置或者股市的各类风格指数走势、主题投资方向等等。这类报告因为不涉及具体的投资标的而往往被忽略。对于证券市场这些报告的价值在于能判断市场整体的估值变化、市场风险偏好变化,判断未来市场重点在”二”还是”八”等等大趋势的变化。这是笔者非常看重的版块。

2、行业分析:行业分析通常也包括行业的深度报告和事件点评。深度报告即全面的介绍一个行业的现状、前景、政策、行业发展的逻辑、行业内公司的竞争格局以及相关上市公司的简单介绍。行业分析的目标在于了解投资标的所处行业的前景以及地位。看这个行业是朝阳还是夕阳,这个公司是龙头还是追随者。目前行业分析越来越细致,以前只是机械、钢铁、有色等大类行业的划分,现在包括媒体内的“宅文化”“IP资源”电子信息里面的“VR”等子行业研报见多。这为我们主题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逻辑以及标的池子。

3、公司研究:这是我们通常看报告的重头戏。在公司的报告中,深度报告通常会很长,也讲的最透彻,里面会详述公司的历程、股权结构、所处行业的简单介绍、行业地位、公司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公司财务分析、估值建议、风险提示。尽管内容非常的庞杂,但我建议对于首次接触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最好能看几篇深度报告,这样对上市公司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以后仅关注公司公告就能对公司发展形势有很好的判断了。公司调研往往是研究员参与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与上市公司进行沟通之后写下的调查报告。因为与上市公司的近距离接触,能够了解公司最新的动态,加之调研过程中往往会有的放矢的问问题,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料。事件点评则是上市公司有重大消息或者公布财报之后的点评。

4、金融工程:现在量化投资越来越流行,大数据分析市场提供了新的视角,金融工程往往也会与期权、期货等市场联系起来。阅读这部分报告需要一些功底。

5、其他市场:随着金融市场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如2013年债市“钱荒”、2015年“8.11汇改”等事件对A股市场造成了相当大的波澜,我们也需要了解其他市场发生了什么,反思我们的证券市场是否暗潮汹涌。2研报的阅读

通常一份报告的结构为题目、核心观点、目录、正文、附图或者附表、免责声明、作者介绍。我们现在举个例子,正式打开一份研究报告。这是我司于2016年2月2日发表题为《锂资源行业巨头,产业链布局完善,坐享价格上涨超利润——天齐锂业-002466-投价报告》的深度研究报告。首先首页就透露给我们大量的信息。

李晓东:打开研报的正确方式

深度报告通常都挺长的,这篇报告就良心的写了31页。可贵的是报告都会在首页告诉我们他的主要投资观点。我们通过此即可判断这篇报告我们要不要阅读、哪里要重点阅读以及报告结论是什么。这里能节省我们很多时间。

下面我们仅通过目录来进一步了解研报的正文结构,解说在图中:

李晓东:打开研报的正确方式

这里我想提示大家一定要搞清楚研究员的投资逻辑,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为预测公司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依据。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带着怀疑挑剔的眼光去阅读。要独立思考作者的投资逻辑是否合理,甚至自己去求证其数据的准确性、全面性、合理性。在验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去学习作者的研究方法,了解数据的获取处理方式。了解了投资逻辑,以后公司再出什么公告,我们自己也可沿着此逻辑进行判断而不必再等其他人的解读。

在阅读了一篇报告之后,建议投资者可以继续找几篇其他人写的报告以作比较,看投资逻辑上有误差别,这样能够兼收并蓄。3阅读之后

有的投资者看了研报之后,知道了目标价为之后就对上市公司发展不再关心,只看走势或者仍旧拿旧有的结论去埋怨股价怎么跌了。任何理论都会有前提假设,投资逻辑也是。这是我们阅读研究报告往往忽略的,有时候文末作者或特别提示该逻辑可能的风险。2011年曾出现攀钢钒钛2011年188元目标价的天价研报,该报告基本逻辑是对公司所持矿产进行了估值计算出的目标价。那么这个逻辑的基础就在于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反观从2011年到现在疲弱的大宗商品市场来看,该逻辑就需要调整了。同样有的上市公司估值是通过比较法,比如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在美国上市,市值100亿人民币,可比之后认为该公司估值也应到达50亿,定了一个目标价。该种定价的逻辑在于估值的尺子也是一个上市公司,他也可能因为什么原因下跌。互联网泡沫破裂的时候,这种逻辑就站不住脚了,但是在牛市当中,这样的估值是合理的。

阅读研报之后,我们认可了投资逻辑,就要时刻去思考这个逻辑现在还能否成立。这是我认为阅读研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怀疑,不断的怀疑。

看报告这种事儿,确实枯燥乏味。各位看官如果还嫌麻烦,不如来渤海证券找一位值得信赖的投资顾问帮您阅读分析研报,给您专业解读或提供相应的投资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