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利空要素有过度解读之嫌 周一,股市将这样走

 小天使_ag 2016-05-09
东方之朔 影响力  吧龄 1.6年 
发表于 2016-05-09 05:29:46 股吧网页版
大跌不意外,警惕这些股


5月6日,证监会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证监会正针对海外上市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原文如下

  问:有传言说证监会将暂缓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回到国内上市,请问是否属实,对此有何评价?

  

  答:我会已注意到相关舆情。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近3年已有5家在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实现退市后,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市场上市。市场对此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有较大的特殊性,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应当予以高度关注。证监会注意到市场的这些反映,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分析解读】

  

  对于政策变化背后的原因,券商内部多有猜测。有券商人士分析,监管层暂缓放行中概股回归,可能是因为担心中概股体量太大,对A股冲击影响较大;还有券商认为,中概股多是互联网、游戏等概念,与当前国家鼓励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的思路有冲突。


  北京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证监会对中概股回归A股进行调查研究有其必要性,但是具体操作上应注意保持政策连续性。一方面,受到市场关注较多、美股市场与A股市场价差较大的中概股,往往与境内市场的某些“概念”交织在一起,助长了境内市场“炒作概念”的风气,增加无序性。但是另一方面,从一开始积极迎接互联网企业回归的政策导向,一下子转为“暂缓、观察”,对许多操作中的企业和中介机构都会带来较大冲击,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对于中概股回归下一步走向何处,目前方向仍不明确。


  有记者从券商内部了解到,在IPO数量有限、再融资项目收紧等背景下,中概股回归成为许多综合类券商投行部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收”来源。政策变化直接关系到正在进行中的许多项目,目前券商及律所已经开始与中概股公司积极讨论,研究下一步的计划。


而在5日晚间,市场即有疑似投行圈的传闻称,中概股回归借壳、重组、IPO均可能受限。且重组办法准备修改,规避借壳的做法将被限制。


这被认为是昨日沪指大跌的直接原因。泥沙之下,创业板指更是创下了4.27%的近半个月最大单日跌幅。两市领跌的也都是壳资源概念股。


这个消息影响如此之大,只因借壳概念太火,甚至一度出现了个股被ST股价反而涨的现象。


限制借壳传言只是大跌原因之一 市场并不具备大涨基础
从市场领跌板块和个股来看,除了壳概念股外,很多也是前期的强势股,而强势股补跌亦是弱势市场的一种特征。


为何大家信重组,真是灵丹妙药吗?

近年以来,重组、炒壳盛行,部分个股股价大涨的同时,却透支了业绩。上善若水投资总监侯安扬就分析称,关于收紧重组的传言,其实深交所前几天已经有文章出来警示重组风险,大量的公司没有兑现承诺,这才是A股当下最大的风险。这么多公司动辄就承诺20%-30%的增长,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做到谈何容易?现在管理层收紧了,那自然讲故事就不会有人相信。


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也表示,其实只要实现注册制、严格退市机制、集体诉讼等制度,让市场来选择、决定资源配置,绝大部分A股市场面临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附:一些可能的壳资源股
国企类:*ST沪科、中航黑豹、上海三毛、香梨股份、南风化工、珠江控股、正虹科技、*ST南化、*ST冀装、S前锋、金杯汽车、北矿磁材、*ST川化、天津磁卡、瑞泰科技、同达创业、亚星客车、湘邮科技、鲁抗医药、金岭矿业、高新发展、丰乐种业、湘潭电化


非国企类:山水文化、亚太实业、深中华A、金城股份、威尔泰、精伦电子、仰帆控股、万福生科、创兴资源、圣莱达、大东海A、武昌鱼、ST景谷、汇通能源、东宝生物、海联讯、东方银星、丰华股份、浪莎股份、信隆实业、四川金顶。(个股资料来源:申银万国、中泰证券)


A股动态

这15家公司大股东减持了!

本周,这15家公司大股东减持了!如果你还在持有这些股票,需要小心了!本周减持公司明显增加,在市场未大幅转暖情况下,公司股东着急兑现,也进一步说明很多公司依然严重高估!


5月5日减持统计


1、*ST金源控股股东减持260万股,减持比例为1.03%。


2、双林集团遭控股股东减持5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26%;


3、汉威电子遭股东减持29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0.99%;


4、我武生物遭股东减持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4%;


5、中航三鑫遭公司股东减持28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48%;


6、腾信股份遭董事长减持112.9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9%;


7、哈尔斯控股股东减持1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8%;


8、麦迪电气控股股东减持27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5%;


9、新力金融股东拟半年内减持不超484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10、会稽山股东半年内拟减持不超过3000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7.5%;


11、濮耐股份股东半年内拟减持3848.8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


5月4日减持统计


1、掌趣科技控股股东减持1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7%。 


2、劲拓股份遭股东减持12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 1%。


3、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减持257.35万股,占总股本的1.48%。


4、红旗连锁实控人拟半年内减持不超17680万股,占公司最新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3%


不多说了,这个是很值得关注的动态。


名家论市

两利空要素有过度解读之嫌


       5.6日A股出现了连续跳水,导致行情濒临破位,投资者也有很多的担忧。总结来看,利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认为市场担忧的利空因素主要是两个:信用违约风险逐渐暴露,限售股集中解禁潮将至,新股发行加速。解读利空,可以消除投资者的盲目恐惧。


  先来看债市信用风险,这个近期被媒体集中关注,甚至有媒体用“万亿元大坑”来形容。实际上,之所以媒体关注格外关注债市,源于5、6月份是信用评级调整的集中阶段,而近期有部分债券暂停交易以及提前赎回,实质上形成了违约,加之企业具有国企背景,引发了市场的担心,而信用风险同时又有一连串的传导,最简单的是对债券基金,尤其是分级债券基金的影响;随后是对金融机构风险评估,是否会形成坏账,再其次是对整个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引发恐慌情绪和资金收紧预期,从而对股市方面产生影响。对此,笔者认为近期管理层发言对债市明显是充满信心的,而且相比于发达国家债券市场是股市容量两倍来看,如今我们国家是股市容量是债市的三倍,其影响能力显然和股市不是一个量级,如果说1年内三度股市大跌都过来了,那么债市局部一些问题的解决就杞人忧天是有些过度之嫌,同时债转股的推进,债券市场整体风险不应该被过分放大。


  解禁潮这个从今年1.8日到期之后就频频被市场所担忧,数据方面显示,5月和6月解禁规模分别为1948.20亿元和2637.42亿元,规模分别位居年内的第三和第四,尤其是在3月市场反弹后,解禁出逃现象也达到了高峰,随后4月市场低迷且量能萎缩,与此不无关系。而且包括养老金入市、深港通开通、人民币加入MSCI等在内的资金预计最早从三季度才能开始入市,这意味着5-6月本身是一个资金断档期,如果解禁出逃量保持,市场量能就不会有大的提升,多头资金也不愿成为“接盘侠”。具体来看,那些限售解禁股占流通盘比大的个股,的确风险较大,需要投资者规避。

  

数据显示19只个股为3月伊始至今涨幅在40%以上的个股,而不排除这些个股顺势进行获利出逃,从他们平均214%的换手率也可看出资金撤离迹象。总体而言,二季度解禁规模较大,且二季度私募开放赎回或清盘规模达全年顶峰,所以5月行情要规避这些个股,才能挖掘更多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