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年前拍摄的丽江,雪山不老,古城依旧,但物是人非,已恍若隔世

 颐源书屋 2016-05-09




原云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和亮光,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的丽江老照片。距今已有40多年,玉龙雪山不老,丽江古城依旧,但物是人非,已恍若隔世。

 

这座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的城市,现在已荣登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名录。好寻根究底的人,总想知道她的昨天、前天。

 

上个世纪70年代是特别值得记忆的年代,许多刻骨铭心的事,席卷全国,世外桃源也并非“乃不知足有汗,无论魏晋”“虽与外人间隔”的封闭社会。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民皆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地震、批林批孔、一代伟人先后去世、粉碎“四人帮”……然后否极泰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都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记忆。这些摄影作品记录了边城一隅的事,却是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生态的缩影。




玉龙雪山下,纳西妇女在晾晒小麦(1975年)




玉龙雪山下的纳西牧羊女(1976年)




玉龙雪山下纳西妇女在挂晒玉米(1975年)




农业科技专家汤正声现场指导(1974年)




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纳西人民曾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年冬春季节,平山头、填沟壑,造梯田。在玉龙雪山下玉湖村,村民们冒严寒高农田基本建设,体现出“愚公移山”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74年)




在丽江新大街庆祝四届人大胜利召开的游行队伍(1978年)




纳西族的先民“逐水草而居”,自从一千多年前从西北的河潢地区南迁定居丽江从事农业生产后,一直没有放弃畜牧业的优良传统。“衣其皮,食其肉”,牛羊一直是纳西族的衣食源泉。1974年,玉龙雪山下玉湖边的牛羊成群(1975年)




省委副书记薛韬同志(中)在丽江小麦地调研小麦丰产经验(1975年)




纳西古乐队在黑龙潭演奏(1973年)




非常壮观的米晒场(1973年)




纳西古乐源远流长(1974年)




玉龙山下的玉米喜获丰收(1978年)




农技学校的老师在田间实地教学(1973年)




玉龙山下的小麦丰收在望(1977年)




子弟兵为社员送小麦(1975年)




建设工地上的老愚公(1974年)




丰收粮架(1975年)




丽江骡马交易会(1975年)




广场演出(1974年)




谈体会(1975年)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国内、国外动荡不安的六七十年代,素以勤劳、能干著称的纳西妇女,正像毛主席所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涌现数一批民族服饰加戎装的形象。红旗下“兵民结合”站岗执勤(1976年)




纳西族女民兵在训练如何打飞机(1975年)




射箭比赛(1977年)




纳西古乐队在农村梨园演奏(1977年)




党代会代表和耀云田头宣讲会议精神(1975年)




偏远小镇与全国政治脉搏一起跳动(1978年)




20世纪70年代,和亮光时任云南日报驻丽江记者站记者,凭借对故园的热爱和对职业的执著,用一部简陋的国产海鸥4A120相机,拍摄了近500个胶片,记录下了70年代丽江社会生活图卷……




和亮光,1944年出生于云南丽江,纳西族,1969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历任云南日报编辑、记者;云南省安装一公司宣传部长、副经理、党委书副记、党委书记;云南建工集团总公司工会主席、党委副书记;云南省重点项目稽查特派员(副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厅级巡视员;云南省文联副主席、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等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