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家谱品家训】遂宁黄氏家谱:睦宗族和乡邻

 369蓝田书院 2016-05-09

黄氏家谱

    “源之深者流必长,叶之茂者光必华”一部家谱记载着家族的血脉传承,也记载着家族的独特文化,祖先们留下的训诫,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成为了家族共同的印记,形成独特家风。近年来,在遂宁市档案馆的号召下,不少市民纷纷献出家中家谱交与市档案馆永久保存,蓬溪《黄氏家谱》便是其中一本。据家谱记载,黄氏祖上本是武将世家,曾官至兵部尚书,于元末明初时迁入遂宁。

 

  黄氏族禁 

   “敦孝弟,睦宗族,和乡邻,明礼让,务本业,端人品,隆师道,时祭扫,戒争讼,莫为非,敬尊长,守法纪,崇谱系。”翻开《黄氏家谱》的家训篇章,曾威名赫赫的先祖并没有教育子孙执戈从戎,而是强调“和”与“孝”字,希望子孙能和宗亲、睦乡邻,并将修家谱列为其家规之一。 



家训的继承:以孝治家 睦宗族 

     在《二十四孝故事》里,有两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是黄香扇枕温衾,二是黄庭坚涤亲溺器,受先祖的影响,“孝”文化已经融入了每个黄氏子孙的血脉,即使远迁巴蜀,几百年未与宗族联系,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宗亲的家风家训依然延续着。 

  据家谱记载,黄氏曾居于湖北江夏,元末明初时,因族中之人犯事,被元王朝下令征剿,族人被株杀者甚众,家族避难各逃,其先祖黄大震与胞弟黄大霖,带领妻儿避难入川,为避株连之祸,家族曾一度改姓王氏。劫后余生的经历,让黄氏子孙对家族文化看得分外珍贵,“敦孝弟,睦宗族,敬尊长”的江夏之风,几乎是每家人家谱上的共同词汇,家谱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也逐渐演变成一条家规,成为每个黄氏子孙一生中必须参与的一件事。 

  今年40岁的黄小东是震公入川后第二十四代后人,在他的记忆里,父亲从小就教育他要对人谦卑有礼,遇见同族的长辈必须要礼貌问好,不能大声和长辈说话,每年族里组织去家庙上香,全家大小都必须沐浴净衣,徒步上山。在家中,作为晚辈的他每日需到父母房里请安,外出和归来时,必须告知家长,不可以比长辈先动筷子…(更多请关注黄氏大家族微信号h265888)…诸如此类的规矩父亲容不得他出一丝差错,每每犯错便会被严肃处理,如今这些老规矩他又传给了女儿。 


家训的发展:和睦乡邻 谦恭待人 

     据家谱记载,在先祖黄大震与黄大霖避难入川时,其祖父是元朝的兵部尚书,这样的家庭自然是显贵的,但一朝突变,不得不避走他乡,还要时时担忧被元朝廷抓获,其心里落差不可谓不大。但所幸当时正赶上“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五湖四海的人齐聚天府,同是天涯沦落人,冲淡了背井离乡的愁苦,也形成了和睦邻里的家风。 

  初来乍到,虽想以和为贵,但偏偏那时的黄氏子孙普遍长得高大魁梧,据家谱记载,其先祖王大震身高八尺二寸(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九),可见黄氏男儿的优良基因。这样的身高在那个年代的遂宁绝对是罕见的大高个,担心少不更事的子孙仗着个子高大,身材魁梧,欺负邻居家的小孩,黄氏还专门定了一条族禁,“禁凌暴”,即不能恃强凌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