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认知: 热胀冷缩: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几乎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特性。物体受热时会膨胀,遇冷时会收缩。这是由于物体内的粒子(原子)运动会随温度改变,当温度上升时,粒子的振动幅度加大,令物体膨胀;但当温度下降时,粒子的振动幅度便会减少,使物体收缩。比较常见的温度计有红液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现代工业技术的需要,测温技术也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已设计制造出多种温度计。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测温仪的相关特点,便于更好的使用它。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认识实验器材:塑料杯、色素、温度计、瓶盖、玻璃瓶、吸管 2. 在玻璃瓶中注入适量的水(约占瓶子体积1/3),加入少许颜料盖好瓶盖,把吸管插入瓶中,吸管要没入水中。 3. 在两只塑料杯中分别放入冷水和温水(水温不要高),先把温度计分别放入两只塑料杯的水中,看一下温度计的变化。(读取温度计,读数时读数的温度计仍需与被测物体接触,视线应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然后把玻璃瓶放入温水杯内,观察其变化。 4. 接着上一步骤把小瓶装置放入冷水杯内,观察小瓶吸管里的水位发生什么变化?(从温水杯里取出来时,如吸管里没有水,带着吸管打开瓶盖重新盖一下,让水溢出吸管即可。) 提示:热水温度有点热度就行;吸管与瓶盖的配合是紧密的;玻璃瓶易碎请注意小心使用。 知识拓展: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 ,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后来伽利略的学生和其他科学家,在这个基础上反复改进,如把玻璃管倒过来,把液体放在管内,把玻璃管封闭等。法国人布利奥在1659年制造的温度计,他把玻璃泡的体积缩小,并把测温物质改为水银,这样的温度计已具备了现在温度计的雏形。以后荷兰人华伦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银作为测量物质,制造了更精确的温度计。他观察了水的沸腾温度、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盐水和冰混合时的温度;经过反复实验与核准,最后把一定浓度的盐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0℉,把纯水凝固时的温度定为32℉,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212℉,用℉代表华氏温度,这就是华氏温度计。 动动脑? 在本节科技小制作实验中把温度计插入热水杯中,红柱就上升;插入冷水杯中,红柱就下降。想一想,除放进热水之外,还有什么办法让红柱上升。比如用手捂、嘴呵气、太阳晒等方法,尝试一下和大家来分享为什么? 实验报告: 简述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作的。掌握本节所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