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共享】永不缩水的爱

 轻音乐if 2016-05-09


永不缩水的爱  

                            

作者丨宋修虹

      

假日结束。我们的车,已经拐过了街角,上了公路。转头一望,母亲依然像往常一样,站在老屋旁边的桥头,目送着我们返城,我的眼睛瞬时湿润。儿女的目光,总是向着最美的远方;母亲的目光,却总是锁定在儿女身上。


车里放的,是母亲刚从菜园里,采来的一袋袋新鲜的菜——菠菜、小白菜、韭菜……青嫩饱含春晖的叶子,如母亲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永不缩水。

记忆的屏幕上,如此触及心绪的景致,如沙滩上的贝壳,俯拾即是……


常浮现脑海的,是中学时代的那个周末。临近高考,紧绷的弦,让我食而无味。母亲看着瘦弱的女儿,急在心上。下午,她悄悄叫我,端出两个煎鸡蛋,叮嘱快趁热吃了。清苦的日子里,能有两个香香的煎蛋,小小的心里,溢满了欢喜和幸福。时至今日,母爱的味道,依然存在心底,母亲眼神里流露出的怜爱和不舍,温暖如昔。


盛年的父亲去世后,母亲意识到自己是三个儿女的依靠,虽然常常思念父亲,家里家外的辛勤操持,尽心侍奉赡养在世的奶奶,却从未在我们面前流露出任何悲苦,反倒加倍地呵护和疼爱着我们,似乎要把我们已缺失了父爱,一点点地弥补回来。但我知道,与父亲感情笃深的她,心里有朵蓄雨的云,轻轻一挤,就会泪雨千行。只是,坚强而慈善的她,总是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父亲治病落下的饥荒,她也瞒着三个儿女从不提起,惟恐增加儿女的负担,自己却日夜操劳、口挪肚省悄悄地偿还。呈现给我们的,总是一如既往、无私无畏的爱。    犹记得那个北风呼啸的寒冬。我刚成家不久不太会做饭,母亲每周都要蒸一次馒头,让村里到镇上上中学的孩子捎给我。那时孩子们上学早,冬天天不亮就要出发。为了让我们在清晨就能吃到暄软的热馒头,母亲在凌晨一两点钟,就起来忙活,顺便包几个包子,烀几个咸鸭蛋,趁热用食品袋、棉布一层层地裹好,放在提篮里。

 

寒风呼啸,飞雪满天,天还黑着。母亲看错了钟点,把凌晨3点25分,看成了5点15分,顾不得围围巾,就急急地提着一篮馒头,在有学生经过的村头等。结果出来早了,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孩子经过。空旷的村头,凛冽如刀的北风中,母亲手脚冻僵了,头上、身上,全落满了雪,像个守爱的雪人,并因此落下了一到冬天就冻耳朵的毛病。母爱如烛,只因你是她永远的小孩,她就会不惜燃烧自己,以照亮儿女脚下的路。


前几年,我要到一所师院参加为期近半年的业务进俢。当时我很犹豫,爱人工作忙,女儿刚进城里上学,我担心她能否适应新环境。母亲知道后说:“外出学习的机会不是人人都能有的,你尽管放心去吧,他爷儿俩我来照顾。”而那时,母亲在田里劳作不小心摔伤了腿,行走困难。可母亲在我们面前,硬是咬着牙,没让我们看出一丝破绽。


外出买菜,每次上下楼梯时,母亲都是强忍着疼痛,扶着楼梯栏杆,一阶一阶地挪,一层一层地歇。每次上楼下楼,都是一身的汗。实在痛得忍不住,就到距离我家不远的小姨家,找几片止痛药吃。一直坚持到我学习结束,小姨才告诉了我们真相。直到现在,每想起此事,我依然心疼和难过。母爱如佛,世上除了母亲,还有谁能如此无条件的、全心全意地爱着你?


那年夏天,一连下了几天雨,我和爱人因工作原因,周六没能回去看望母亲。等下周一傍晚我们回村的时候,发现通往自家的街道,铺了一层白净的细沙,虽是雨后,街道却一点也不泥泞。


快到家门口的时候,遇到了邻居二婶。她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说:“闺女,你们可回来了,你妈在雨刚停的时候,就从河里捞沙铺道,怕你们这几天回来嫌道不好走……”原来,这细细软软的洁净沙路,是母亲从河里一锨锨铲捞上岸,再一锨锨铺就的??

 

雨果说,慈母的手臂由爱构成,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香甜? 这个世界上,任何爱,都会被时间漂白,惟有母爱,永不褪色。世间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权势、地位和金钱,而是拥有慈母的爱。母爱如春光,柔和、细密,温暖儿心。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唯愿,儿心亦如春,温暖母亲以后所有的日子。

  

读者原创投稿:宋俢虹,笔名小溪,威海乳山人。中学语文教师。读书,教书,养花,写字。几百篇散文随笔,散见于《威海日报》《威海晚报》《人民日报》《读者》《意林》《思维与智慧》《山东青年》等数百家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小溪清歌,浅唱流年》,微信号Xiaoxiqg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