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士为知己者死 ?

 zhangsanshi211 2016-05-10



  故事源于一首挽歌:薤上露,何易晞! 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 蒿里谁家地? 原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 人命不得少踟蹰。

   …………

   秦末群雄并起。其中有齐国贵族三兄弟:田儋、田荣、田横。都做过齐王。然,在残酷的攻伐战中,非死则败。只有田横幸存。率五百残兵逃至一海岛。此时刘邦消灭了项羽,自立为帝。担心田横卷土重来,便派使臣赦免其罪,且傅召:如肯回,封其王;如不,诛杀之。




    田横与两门客商榷:刘某现为天子,我却为臣虏。成王败寇,本不足惜。他藉见我,且封候,此乃讹言,真正目的是扬他威,灭我节。不,我决不被他耻辱。愿以头颅谒见他! 然,请你们务必快跑三十里,趁我颜容未变样前交予他。

     说罢便引刀自刎。

     两门客来不及痛涕,忍抑悲痛,承主公遗志,将田横头颅交予刘邦。刘邦始料不及田横有此举,叹喟连连,且流下帝主泪: 田门三杰,殊不简单,尤以田横,痛煞朕心!

     这时大家分明看到刘邦流下两行矜贵的帝王泪。是真的伤感?还是言之有憾?心实欣喜?相信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




    于是引出文首那首诗。尤以《薤露》和《蒿里》较为后人颂唱。

   据说西汉音律家李延年把这两曲分为“雅颂”和“俗颂”。即《薤露》专为王候将相贵族送葬的挽歌; 《蒿里》则为士大夫庶人的挽歌。

    噫! 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区分也。

   然,两曲均蕴含: 生命易上如草露,鬼使来时不容缓。无论帝王将相,草根庶民; 贤君达仕,愚夫钝子,命途,无异。




    话说回头,刘邦欲封田横两门客为“都慰”及收揽田横余下那五百部下。殊不知“士可杀,不可辱”,田的全部下属宁选择“集体自杀”,也不叛离主公,做亡国苟活奴。

    太史公司马迁在其巨著《史记》之《田儋列傅》中曾言:“……横(田横)之高节,幕宾慕其义而从横(田横)死,岂非至贤!” 又遗憾:“不无丹青者,莫能图,何哉!呜呼!”………言下之意: 高洁如田横,怎没有擅画者为其描绘一幅图画?

不不不,岂无丹青手?太史公过虑了。




    公元1928年,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就有大型油画《田横五百士》描摹,至1930年,成功诞生面世。太史公泉下有知,足可纾憾。

    收笔之际,突想起《诗经》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一语。生死面前,人人平等。想透了,便豁朗。无须伤春悲秋;更无须如“光绪王叹五更”的吟哦不休。

     砥砺人生,共勉!


张欣欣/文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