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集王永炎9

 韦Bb 2016-05-10
脱证,历代诸多医家均用回阳固脱,多用参、桂、附之类。李秀林氏主张不用桂附之类回阳,他提出桂附辛温大热,性刚烈,而中风之病,多因肝肾阴虚,阳亢为害,或以气阴两虚为本,按“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之理,若用桂附之类,易致耗津损液,有由伤阴而致动风、动血、助火之弊,甚而火助风威演生变证。故临证主以西洋参、北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补益固摄元气,养护真阴,阴中求阳,使阴复阳回。王氏遇到中风窍蔽神匿,有阳气不足之象者,则喜用少量肉桂,启动一点真阳,改善全身气化功能。
(七)益养肝肾药中风病急性期缘气血逆乱,损血耗精,至恢复期必见虚证,可有半身不遂,兼有气短懒言,神疲倦怠、眩晕耳鸣、肢体乏力、腰膝酸软等症,治用益养肝肾药物,可使肝血得以濡养,肾精得以填充,元气得以恢复,诸症得以消除。药用蒸首乌、枸杞果、怀牛膝、女贞子、杜仲、山萸肉补益肝肾之精血,肝得濡养,则肝阳不致亢而为害,内风之源得以澄清,肾精得充,则肝木得以涵养,精血化生有源,其中杜仲还有通血脉,利关节之功;怀牛膝强筋骨、舒筋脉;女贞子尚能安五脏、强腰膝、明耳目。用太子参、北沙参益养正气,用于气血不足之症。太子参功同人参而力弱,此药益气而不燥,养阴而不腻,无助阳动风之害;北沙参补养肺气,益脾养肾;二者合用,有补气而养血,补阴而制阳之功。王氏认为太子参、北沙参合用补气之功胜过黄芪,而无黄芪升阳助火之弊,可谓中风气虚补气之良药。
(八)通经活络药肝风内动后,经脉络道瘀滞,血不能充养四肢,从而出现上肢不能抬举,掌不能握,下肢不能行走,足不能步的半身瘫痪主症。治疗用通经活络之法,药用桑枝、桑寄生、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伸筋草、全蝎、蜈蚣等。其中桑枝通利关节,善通上肢之经络,兼有祛风清热之功;桑寄生养血通络,犹善通下肢之经脉,兼有补益肝肾之效;天仙藤、忍冬藤、鸡血藤、海风藤、伤筋草,主用通经活络,其中天仙藤尚能理气活血而利关节,鸡血藤又兼补血活血,舒筋活络,凡老人、虚人、血不养筋的经络不通者尤宜;忍冬藤兼有清热通络,用于经络闭塞,风湿痹痛者较好;络石藤、伸筋草专于舒筋活络,用于筋脉拘挛,不易屈伸者更宜;蜈蚣既有平肝熄风定惊之功,又有舒筋通络,搜剔经脉络道之能;蜈蚣、全蝎、小白花蛇对中风急症阶段的痉挛抽搐具有卓越之效。
第五卷754(九)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为中风病常用之法,肝风妄动,扰乱气血,内则清窍气血瘀滞,外则肢体筋脉失养,故见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拘挛、不能屈伸、手脚麻木、肿胀沉困、舌质暗且边现瘀斑等症,此时宜用活血化瘀之法,可化神明之府的瘀滞,开诸经络的闭塞,展肢体的痿废,舒指趾的拘挛,是谓中风主治的大法之一。
药选全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丹参、琥珀、川牛膝、乳香、没药、茺蔚子等药,其中当归祛瘀血、养新血,又能补血,一药而多能;川芎上行头目,畅血之气;当归、川芎配伍,能上开脑络之瘀闭,外舒肢体筋脉之拘挛,效果较好。红花辛香走窜,活血通经脉,以通经络之不利,达四肢祛瘀血;桃仁甘苦相兼,性平濡润,祛瘀血,润肠道,以治遍身之痛、四肢麻木、大便燥结;桃仁、红花相伍,辛润结合,功效益彰。川牛膝引血下行,以化脑脉之瘀滞,止脑之出血,并通利四肢关节。丹参、乳香、没药合用,组成了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用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尤见其长。
在临床上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常与通经活络药物结合运用,但据证用药则各有侧重,活血化瘀类药兼有补益行气、推陈致新的作用,其药多气味芳香,而通经活络之法则以疏通经络、舒展筋脉、通利关节为其主要作用。它能使瘀滞的经络得以疏通、拘挛的筋脉得以舒展、屈伸不利的关节得以通利。其用药大都是能够镇惊熄风、平肝潜阳、通经祛瘀、舒筋活络、活血除滞的藤类药品。
名案评析
一、化痰通腑饮治愈中风案患者,杨某,男,53岁。
主诉:以左侧偏瘫4天而入院。入院查:意识清楚,血压214/128kPa(150/90mmHg),有左侧偏瘫,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左上肢肌力0度,左下肢肌力Ⅱ度。左侧肌张力高,左侧腱反射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患者有慢性胃炎的合并症。
诊查:左半身不遂,左偏身麻木,思睡,意识朦胧已有日半。口舌歪斜,头晕,大便4日未解,痰白粘不易咯出。舌质淡红,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偏瘫侧脉大有力。
辨证:证属中风中腑,后转为中经,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治法:先拟化痰通腑、平肝熄风为治。
处方:生大黄10克(后下)、芒硝6克(分冲)、全瓜蒌3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钩藤30克、竹沥水30克(分冲)、生甘草3克。
二诊:服药2剂,大便已通,黄腻苔渐化,头晕稍有减轻,偏瘫亦轻,肌力左上肢0度升至Ⅰ度,左下肢Ⅱ度升至Ⅲ度。改用平肝化痰加入活血通络之品。
第五卷755处方:钩藤30克、菊花10克、全瓜蒌3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赤芍6克、草红花10克、桑枝30克。
三诊:上方服药6剂后,左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度,有人搀扶可以锻炼走路,左偏身麻木也明显好转。继服上方药10剂后,基本痊愈,出院。门诊随诊半月,已能半日工作,又治1个月后,恢复全日工作。
[评析]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在本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在标为痰瘀内阻,风火相煽,本例为中风极期,以标实为主。中焦被痰热湿邪阻滞,不能升清降浊,影响气血运行布达,对半身不遂康复则大为不利。考前人治中风用三化汤(厚朴、枳实、大黄、羌活),通腑泄热,除滞降痰。
用通腑化痰饮加减化裁,遏制病势,使病情逐渐向愈而安。中风病因多为中焦痰热蕴结、消烁津液所致。因腑气不通,浊邪上扰发生意识障碍,使病情加重。故临证及时通腑泄热,一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通痹达络,能促使半身不遂的好转,胃肠的痰热积滞得以降除,又可克服气血逆乱以防内闭。王氏曾用化痰通腑饮治疗急性脑卒中符合痰热腑实证者158例,总有效率达854%。可见正确应用化痰通腑法是抢救中风急症的重要环节。
二、清热育阴法治愈头痛案斯某,女,41岁。
初诊:1974年10月。
主诉:1968年因精神受刺激,曾有癔病性精神病发作,并患偏头痛。最近一年偏头痛发作频繁,每月十数次,痛有搏动感,伴前额胀痛,痛重恶心;口苦咽干喜冷饮,耳鸣,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常三五日一解。西医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久服麦角胺制剂疗效渐差,发作严重时当地医院给肌注杜冷丁并服水合氯醛,于熟睡几小时后尚可缓解。
诊查:舌苔淡黄而干,脉沉细弦滑。
治法:治拟清肝胃活血络为主,适当加育阴生津之品。
处方:龙胆草6克、夏枯草15克、知母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川牛膝30克、竹叶6克、菊花10克、全瓜蒌30克、生大黄10克、芒硝6克(分冲),生地30克、天花粉15克、石斛10克。
二诊:服药3剂,头痛减轻,腑气已通,诸症皆有好转,改拟芎芷石膏汤加味再治。
处方:川芎30克、白芷6克、生石膏45克(先煎)、黄芩10克、白蒺藜10克、赤白芍各15克、淡豆豉10克、青黛面2克(分冲),肉桂面1克(分冲)。
三诊:服药15剂,头痛已除,转回原治疗单位观察。
四诊:1977年6月。患者来京复诊,最近2年偏头痛明显减轻,数月一发,继服前诊方药,病情尚可控制,发时疼痛不重。本次因外感高热头痛,经治表证已解,但偏头痛复发,剧痛,恶心呕吐,口苦口干,便秘。舌质暗,苔黄腻,脉细弦尺脉沉弱。证属脾虚湿浊化热,风阳上窜,血瘀阻络,再拟清热燥湿,活血通络为法。
处方:鲜藿佩各10克、茯苓15克、白蔻3克(打)、苡仁30克、黄芩10克、滑石块15克、白蒺藜10克、钩藤30克、菊花10克、川芎12克、赤芍15克、川牛膝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