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睡(中医)的治疗方法】嗜睡(中医)的用药

 藏经阁480 2016-05-10

  【证治方药】

  (一)脾气虚弱

  1,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多卧,饭后尤甚。肢体困重,四肢无力,少气懒言,脘痞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虚细而沉。

  2,病因病机:脾虚失于健运,水各精微无以上承,心神失常,故嗜睡多卧。

  3,治法:健脾益气,养心醒神。

  4,方剂:香砂六君子汤(《时方歌括》)加减。

  药物:木香6g,砂仁3~6g(后下、打),党参10~15g,茯苓10~15g,白术10~15g,生甘草6g。法半夏10g,陈皮6~10g。

  方义: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和胃化痰,木香、砂仁理气醒脾。

  加减:纳呆,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加焦神曲、谷麦芽消导;脾虚便溏者,加山药、扁豆、苡仁健脾利湿。倦怠嗜卧者,加石菖蒲、麻黄通窍醒神。

  5,变通法:若中气下陷,气短、脱肛者,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益气升阳。若暑湿伤气,长夏倦怠嗜睡者,用清暑益气汤(同上)加减,清暑益气。

  (二)脾阳虚寒

  1,临床表现:精神萎靡,嗜睡多卧,饭后尤甚。四肢不温,形寒怯冷,腹中冷痛;喜温喜按,便溏。舌淡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缓或沉迟。

  2,病因病机:脾阳不足。寒从中生,阳虚阴盛,心神失养,故嗜睡多梦。

  3,治法:温中散寒。

  4,方剂:附子理中丸(《局方》)加减。

  药物:淡附子5~10g,干姜6g,白术10~15g,党参l0~15g,茯苓15g,石菖蒲10g,郁金10g,生甘草6g。

  方义:附子、干姜温中散寒,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菖蒲、郁金通窍醒神。

  加减:大便泄泻日久者,加补骨脂、吴萸、五味子、肉豆蔻(煨)温补脾肾,敛肠止泻。

  5,变通法:若见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可用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补肾益气。若见心气不足,中气虚陷者,可用人参益气汤(《杂病源流犀烛》)益心气、健脾气,药用黄芪、党参、肉桂、升麻、防风、地黄、川芎、五味子、甘草等。

  (三)湿困脾胃

  1,临床表现:倦怠身重,头重如裹,嗜睡多卧。纳呆呕恶,胸闷脘痞,头晕目眩。小便少,口中粘腻。舌淡胖有齿痉,苔白厚腻,脉濡。

  2,病因病机:内湿素盛,中阳受困,清浊相干,气机失司。

  3,治法:燥湿健脾。

  4,方剂:胃苓汤(《局方》)加减。

  药物:苍白术各10g,厚朴6~10g,茯苓15g,陈皮6~10g,猪苓10~15g,泽泻10~15g,桂枝6~10g,石菖蒲l0g,麻黄3g。

  方义:苍术、厚朴燥湿,茯苓、白术、猪苓、泽泻利湿,陈皮和胃。菖蒲、麻黄醒神通窍。

  加减:纳呆气滞者加枳壳、砂仁理气。

  5,变通法:若无小便少者。用平胃散(《局方》)合二陈汤(同上)加减。亦可用藿朴夏苓汤(《医原》)芳化渗湿,药用杏仁、苡仁、蔻仁、藿香、厚朴、半夏、茯苓等,其化湿作用佳,

  (四)痰浊内阻

  l,临床表现:形体肥胖,倦怠多卧,嗜睡时作,鼾声如雷,口多痰涎,肢重眩晕,胸闷呕恶;舌苔白厚腻或水滑,脉滑。

  2,病因病机:脾运不健,痰湿内生,阴浊久居,清带不升,心神受蒙。

  3,治法:涤痰泄浊。

  4,方剂:涤痰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祛半夏l0~15g,陈皮l0g,茯苓10~15g,生甘草6g,竹叶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炙麻黄3~6g,杏仁10g,枳实6g。

  方义: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和冒化捩。菖蒲、郁金涤痰通窍,竹叶和胃降逆,枳宴理气宽胸,麻黄醒神,合杏仁则宣肺降逆。

  加减:痰浊甚者加制南星、远志涤痰,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口苦颊躁有热者加黄连、黄芩、山栀清热除烦。

  5,变通法:可用导痰汤(《济生方》)或温胆汤(《千金要方》),均涤痰醒神之剂。若精神昏愦,昼夜耽眠,口苦,舌苔黄滑,脉弦滑数。痰热所致者用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清热化痰。

  (五)瘀血阻络

  1,临床表现:头部沉重或有刺痛。嗜睡多卧,面色灰黯,肌肤不泽,但欲嗽水不欲咽,有头部外伤史。舌黯紫有瘀点(斑),脉沉涩。

  2,病因病机:淤血阻滞,络脉不畅,心神失养,故嗜睡多卧。

  3,治法:化瘀通络。

  4,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

  药物:柴胡10g,桃仁10g,赤芍10~15g,红花6g,川芎10g,生地10~15g,当归10~15g,牛膝10~15g。桔梗6g,石菖蒲10g,郁金l0g,生甘草6g,枳壳6g,

  方义: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生地、当归活血化瘀,柴胡、枳壳、赤芍、甘草理气疏肝。牛膝、桔梗一升一降,通利气机;石菖蒲,郁金,通窍醒神。

  加减:气滞甚者加青皮、陈皮理气,瘀血甚者加乳香、没药化瘀。

  5、变通法:若蒹见阳虚者,上方合附子理中汤(《局方》)温阳化瘀。若痰瘀互阻者,上方合温胆汤(《千金耍方》)化痰活血同用。

  (六)髓海空虚

  1,临床表现:头脑昏沉。嗜睡多卧,耳鸣目眩,健忘前言,腰膝酸软,夜间尿频。舌质淡,脉沉细弱。

  2、病因病机:肾精不足。髓海空虚。无以养脑,心神不充。

  3,治法:补肾填髓。

  4,方剂:左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鹿角片10g,龟甲10g,熟地10~15g,山药15g,山萸肉1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牛膝10g,杜仲10g。

  方义:鹿角片、龟甲通补任督,益肾填髓。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益精,枸杞子、菟丝子、牛膝、杜仲强腰固肾。

  加减:健忘者可加益智仁、石菖蒲、远志,通窍醒神、养脯益智。

  5,变通法:若肾阳不足者可用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补肾温阳。

  (七)气血不足

  1,临床表现:嗜睡时作,精神不搌,四肢无力,少气懒盲,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心悸怔忡。舌质淡苔薄,脉虚细。

  2,病因病机: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神机失养,嗜睡多卧。

  3,治法:益气养血。

  4,方剂:人参养荣汤(《局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黄芪10~15g,白术10g。茯神15g。熟地10g,白芍10g,陈皮6g,五味子10g,炙远志6g,桂枝6g,当归10g,炙甘草6g。石菖蒲10g。

  方义;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神、五味子、远志、石菖蒲宁心醒神,当归、白芍、熟地养血和血,桂枝、甘草温阳。

  加减:有痰者去熟地、白芍、当归,加半夏、陈皮、郁金化痰。

  5,变通法;可用人参益气汤(《杂病源流犀烛》)加减,该方益气升阳、养血补心。

  【针灸治疗】

  (一)毫针洼

  1,取穴:鼻交,配神门、三阴交。

  方祛:鼻交为经外奇穴,位于鼻背部正中线,鼻骨基底之上方鼻骨间缝处,用提捏进针法,向鼻尖方向刺人2~3分深,小幅度捻转得气后留针。然后依次取神门,三阴交,用提插捻转法,务使针感心性循经传导,留针1小时,每加分钟对配穴行针1次。

  疗程:日1次,5次为1疗程。

  2、取穴:申脉、照海,配百会、三阴交。

  方法:先取申脉,用捻转补法;继刺百会,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照悔穴用捻转污法,针感放射至三阴交时,毫针刺三阴交穴大幅度提插,得气后即出针。

  疗程:同上。

  (二)灸法

  取穴:心俞、牌俞(双侧)。

  方法:毫针得气后,留针20分钟,出针后用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

  疗程;同上。

  (三)耳针法

  取穴:枕、神门、心、脾,配皮质下、内分泌。

  方法:毫针浅刺,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

  疗程:同上。

  【评述】

  嗜睡实证者为痰、湿、瘀血阻络,可分别用化痰,燥湿、祛瘀之法,治疗效佳。预后良好。老年髓海不足者,可用补肾填髓方药,但效果较差,需坚持长期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